妈妈群里来了新手,上来就大喊三遍,我受不了啦!原来这位家有3个月宝宝的妈妈,已经被自家的“高需求”宝宝折磨的要崩溃了。据她描述,宝宝每天哄睡不仅需要她抱着孩子做蹲起,或喂奶唱歌加摇晃,而且睡觉时长就是10分钟,不能再多。婆婆来围观,告诉她:“肯定是孩子不舒服,或者你带娃方法有问题。”睡眠不足和自我怀疑,让她快要产后抑郁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不是耸人听闻,我有一位闺蜜也经历了这样鸡飞狗跳的前三年,直到现在她已经上小学的女儿依然会没事儿哭一场。妈妈们不禁满头问号:为啥别人家的孩子吃饱了就睡,随便给个瓜都能玩得很开心。而自己家娃就非要挂在身上哄着抱着,动辄却要哭上1、2个小时?是带娃的方式有问题,还是孩子天生不好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宝宝也有自带属性

宝宝也有自带属性

曾经有一种说法:宝宝是一张白纸,后天的养育方式塑造了他的整个性格。但通过一系列研究,儿童心理学家却发现:婴儿们自带属性。因此,孩子好不好带,还真不是养育者自己说了算,可以说是“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那么宝宝们都有哪些气质类型呢?纪录片《北鼻的异想世界》中,科学家通过精心设计的实验,向我们揭示了婴儿的性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激动型宝宝

就像纪录片中,看到玩具小狗能“走路”就高兴的张牙舞爪的丹尼尔一样,锵宝也是这种非常容易就激动起来孩子。稍微有一点点刺激,就能瞬间兴奋。这导致我们在他睡觉前一度连眼神交流都不敢有。如果觉得无聊,他就会哭闹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平静型宝宝

在纪录片中,无论面对突然跳出的小丑,还是会走路的玩具狗,宝宝洛根都一脸淡定。很多妈妈眼里的“天使宝宝”大概就是平静型宝宝,闺蜜小月有幸获得一枚妥妥的天使宝宝,不爱哭、吃完奶就睡觉,安静的听听音乐,或者看看小玩偶都能笑出声来,简直好带到没有存在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谨慎型宝宝

相对于兴奋的激动型宝宝和淡定的平静型宝宝,当谨慎型宝宝遇到外界刺激的时候,就会表现得非常焦虑。比如偏重的利维亚,第二次看到会走路的小狗玩具时,还是会紧张到哭泣。这类型的宝宝慢热,不容易适应陌生环境,对于威胁非常敏感。所以在爸爸妈妈眼中,或许就是那个爱哭不睡黏人的“磨人小妖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难带”的高敏感宝宝或许更优秀

“难带”的高敏感宝宝或许更优秀

如果谨慎型宝宝恰好遇到了高敏感特质,那么对于妈妈来说最初的几年,应该是非常艰难的过程。一位闺蜜告诉我,她的高敏感宝宝出生后,一听到炒菜的声音就会大哭,睡着了也会马上醒来,即便隔着屋子也不醒。女儿刚出生的第一年中,她们一家只能把炒菜戒了

一项调查显示,有15%-20%的人属于高敏感人群,他们对外部刺激的感知能力远远高于平均水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我的回答下面,很多妈妈都表示,自家孩子太难带:不好好吃,不好好睡,黏人。但是“高敏感”宝宝带给父母的不仅仅是烦恼,他们身上还带着许多“天赐”的礼物。

首先,高敏感的宝宝具备深度处理的能力。

在锵宝的早教班,有一位小姑娘总是比别人“慢半拍”。老师已经进入下一项活动,她还在研究手里的玩具,而她的妈妈总是催她。一次艺术课,几乎所有小朋友都完成了内容,她依然在那里粘粘画画。然而我过去围观的时候,直接被她画面上呈现的透视关系惊呆了。

其实这就是高敏感宝宝的厉害之处了,她之所以慢,是因为大脑一直在处理海量信息。比别的孩子想得更多,思考得更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次,高敏感的宝宝拥有强大的细节处理能力。

在《发觉明敏感孩子的力量》中心理学家Elaine指出:高敏感个体比一般人更能关注环境中的细节,比如能发现光线的变化、气味的变、别人情绪的流动等。

可别小看这种观察能力,无论是科学研究,心理学分析或者文学艺术创作,都离不开这种 “细节处理”能力。如果能好好利用,很难说孩子会不会产生非凡的成就。

最后,高敏感宝宝内心世界更丰富。

正因为不喜欢过于嘈杂的环境,和太复杂的人际交流。大量的精力用在观察和思考上。高敏感的宝宝很早就可以形成一个自己的内心世界,不过度依赖社交和别人的评价。一方面,这样的孩子更容易成为自我,而不是被外部世界所左右,另一方面,当这个世界呈现出来,或许会是伟大的艺术创作。

Cici有话说:

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心,行拂乱其所为”天生敏感的宝宝,虽然自带这么多厉害的属性,但在成长中也的确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社交困难、情绪控制等,因此在成长中爸爸妈妈也需要接纳孩子,顺应他们的性格。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立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