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强大的大秦王朝,如果要概括它的崛起与灭亡,我们权且可以这么总结:成也秦法,败也秦法!成与败之间,皆由“秦法严苛”所致!足见,秦法严苛举世闻名!然而,在秦法中,却有这么一条规定,很多人不得其解,以严苛著称的秦法,为何会如此破例?那就是,秦法中也曾规定:身高不足6尺者,不用坐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秦法严苛天下闻名

身高不足6尺可免牢狱之苦,秦法严苛为何有如此“疏漏”?

为何身高不足6尺,在秦法里不用坐牢?很多人在想,难道秦始皇同情矮子,秦法保护矮个子吗?

对于秦法的这一规定,从出土的文物的相关记载中,我们也可以找到它的影子。1975年,湖北出土了《睡虎地秦简》,其中,记载了这样的案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湖北出土的《睡虎地秦简

案例一、

甲在牧马时,马匹踩踏了别人家的庄稼。此事判决结果如何?因身高不足六尺,不予追究。

案例二、

女子甲为人妻,逃离夫家后另为人妻。此事如何判决?因身高不足六尺,不予追究。

看完,不少人惊呼,为何秦法对“矮子”这么网开一面,是不是秦始皇长得不高,因此心理大受挫伤,从而使得身高不足6尺者因此“得福”呢?

秦始皇身高究竟几许?基本不会是矮子!

关于历史上秦始皇的身高之谜,人们曾经有过这样的讨论,那就是在秦始皇遭遇“荆轲刺秦王”的时候,荆轲追着他转了几圈,他都因剑身过长,而很难一下子从腰中拔出佩着的长剑。因此,不少人觉得历史上的秦始皇应该是个矮子,如果不然,他怎么连腰中的剑都不容易拔出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荆轲刺秦王

对于这一疑惑,历史学家也曾有过研究。

1974年,考古学家在兵马俑坑发现了一把长达0.91米的青铜长剑,而这把剑,目前被收藏在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内。这把加长版青铜剑的发现,它彻底推翻了之前考古学家所认为的“青铜剑不能铸得太长,一般不超60厘米”的认识。

针对这一发现,大家一致认为,当年为何荆轲追着秦始皇转,秦始皇迟迟不能将腰中的剑拔出来?不是因为个子不够高手臂不够长的原因,而是秦始皇腰中所佩的,应该正是这类加长版的青铜剑,所以,才造成了当时那种非常尴尬的危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秦俑坑出土的青铜长剑

此外,根据这把发现的1米长的青铜剑可以推断,秦始皇的身高应该低于1.9米,所以在当时那种情形下,才不好及时拔出剑。因为,根据人的身高,往往和人张开双臂两手之间的距离大体一致的说法,1米的青铜剑,若要轻松从腰间拔出来,根据实验,必须是个头在1.9米以上身高的人才可以。也就是说,秦始皇如果身高低于1.9米,这并不能证明秦始皇就是个矮子,秦始皇的真实身高在1.7米到1.9米之间,这都是极有可能的。

秦始皇身高究竟多高?宋代《太平御览》也有过记载,说是:

“秦始皇帝名政,虎口,日角,大目,隆准,长八尺六寸,大七围。”

而秦代一尺为23.1厘米,秦始皇身长“八尺六寸”,如果根据《太平御览》的说法,秦始皇的身高就是1.98米左右。

那么矛盾来了,在《荆轲刺秦王》中,秦始皇因为身高问题拔不出佩在腰间的青铜长剑,如果当时秦始皇真的使用的是如秦俑坑出土的那种接近1米加长版的青铜长剑的话,显然《太平御览》里对秦始皇身高描述的“八尺六寸”是有问题的。当然,也有人说《太平御览》是宋人不符合史学的一番杜撰,但至少可以说明,在宋人看来,秦始皇绝对不是矮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太平御览》校版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根据出土的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身高,其中最矮的一个为1.79米大致推断:秦始皇作为秦兵的领袖人物,身高应该不会低于1.79米,否则,在身高上,对秦军的震慑威力还是值得怀疑的。据说,秦俑的身高是根据当时真人身高的1:1制造的。

如果我们将《荆轲刺秦王》,以及秦俑坑出土的约1米长的青铜长剑,还有《太平御览》里关于提到的秦始皇的身高,再加出土秦俑中个头最低的1.79米,这四者结合来看,大致可以得出这样的推断:秦始皇绝非矮子,他的大致身高可能就在1.8米左右,至少不会太矮!

那么,秦始皇身高真实情况究竟怎样,我们也只能等到某天秦陵打开,人们准确测得秦始皇的身高方可真正大白于天下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骊山秦始皇陵寝

秦法对身高不足6尺的格外开恩,只是一项“未成年人保护条款”!

既然,秦始皇应该不会是矮个子,那为何以严苛著称天下的秦法会对身高不足6尺者,犯罪后的处罚格外地开恩呢?实际,对于秦法的这一规定,还有一种可能的情况便是,秦法虽然严苛,但是也不忘考虑进对成年人的保护,因为秦朝的6尺身高,以秦朝一尺为23.1厘米计算,换算为米便是1.386米,也就是说,界定的身高大约在1.3米到1.4米之间。那么,这样的身高如果放到今天来看,普遍情况下,应该属于小学生的身高。

于是,为何严苛秦法中对身高低于6尺者犯罪后可以不用坐牢呢?我们做个大胆推测,应该和我们今天在对未成年人所做的法律保护是一致的。比如,多少岁以下犯了错误不构成怎么怎么……因此,依次参考作为判断,秦朝法律规定身高不足6尺者不坐牢,翻译成今天的大白话也就是说:

秦朝儿童犯罪可以免除牢狱之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出土秦法残片

显然,秦法对身高不足6尺不坐牢的规定,是在秦朝时期,秦始皇所执行的对未成年法律保护的特赦条款!

只不过,和我们今天对这一类似规定不同的是,今人是以年龄为未成年规定的准绳,而秦法,则是以身高为准绳。

那么,有人会问,秦法这样的规定,是不是会让一些原本的矮子基因身材占了便宜了呢?比如在《睡虎地秦简》案例2中的那位已经是结了婚的妇人?

其实不然,我们需要知道,在中国古代,古代女子不必需要进学堂读书,因此,基本上,都是在十三四岁的年龄,也就可以嫁人了,而她们这个年龄,如果放在今天,依然是未成年人的年龄。因此秦法对案例2的赦免,也是在对未成年人保护的情理之中的。

至于会不会真有天生的矮个子人,因此钻着秦法的空子而为非作歹还真免予处罚,对于这个问题,目前,我们不得而知,我想,应该还另有条款作为附加说明吧,毕竟,秦法那么严苛,不至于疏忽到如此不堪的地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秦帝国

结语:

为何严苛的秦法,独独将身高不足6尺者的严苛责罚排除在外,综合多方史料,我们基本可以得到答案,原来秦法纵然严苛,也并非是一点丝毫的情理不讲而“一刀切”地去执行,比如这个身高不足6尺免于牢狱之苦的对未成年人的保护条款。除了严苛之外,作为“依法治国”雏形的秦法,它合理的有价值的部分,还是有很多值得后人去仔细研究和揣摩的。

『文/东院景明,本文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欢迎留言、探讨,感恩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