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丨西乐 审丨瑾晗

当地时间11月27日,伊朗核专家法克里扎德被暗杀消息传出并得到伊朗官方证实。就在伊朗民众及伊朗政府因此而悲愤难抑的时候,当地时间29日晚又有噩耗传来,在伊朗革命卫队中高级指挥官穆斯林·沙赫丹所乘车辆遇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伊拉克阿拉比亚电视台12月1日报道称,沙赫丹并非是在伊朗境内遇袭,而是在伊拉克与叙利亚边境交界处遇害。当时突然出现的无人机对着他乘坐的车辆发动袭击,被导弹击中后的车辆出现爆炸,沙赫丹及车上另外三名随行保镖甚至没来得及逃跑便死于非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怒火中烧,伊朗两天失去两员大将

根据伊拉克媒体报道,事发之前沙赫丹所乘的车辆即将通过伊拉克与叙利亚的边境检查站,原计划是前往伊朗革命卫队驻扎在叙利亚境内大马士革郊区的军事基地。然而车辆刚刚跨越伊、叙国境线,边境上空就出现一架武装无人机,在锁定目标之后突然发射制导导弹,击中沙赫丹所乘车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叙利亚及伊拉克媒体报道中可知,沙赫丹遇袭现场惨烈无比,车辆因剧烈爆炸而损毁严重,车内人员无一幸免。据悉,目前伊朗军方已经派人对事件进行详细调查。外界普遍怀疑此事与驻扎在附近的美军脱不了干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无论是伊朗核专家法克里扎德遇害,还是伊朗革命卫队高级将领的遇袭身亡,对此,伊朗政府及军方高层均先后作出明确表态,表示不会让此类悲剧在伊朗无止境上演,伊朗必然会奋起反抗,予以报复与打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伊朗陷入两难,动与不动都是痛

面对连日来伊朗两名重要人物先后遇袭之事,伊朗民众激愤难平,不断有人走上街头,以示威游行的方式敦促伊朗政府对美、以进行报复。伊朗国防部长哈塔米也公开撂狠话,强调不会对敌人的挑衅予以宽容,会用报复与打击来给对方当头痛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外媒分析,对于眼下的伊朗来说,已然陷入动与不动皆是痛的两难局面。“敌人”已经挖好了陷阱等待着伊朗跳入坑内,坑里是美、以等国严阵以待的枪炮矩阵,身后是伊朗国内难平的民愤与期待的目光。不动,意味着辜负民众期望;动,意味着苦战与多面迎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以伊朗以往的风格来说,不可能在被动挨打后就这样算了,“小施惩戒”的反击与报复还是会有的,只是很多等着看热闹的人期待中的大对抗与冲突恐怕不会轻易发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悉,为了防止伊朗的突袭与报复,以色列方面已经开始提高警戒级别,尤其是以色列驻各国与地区的使领馆更是强化安保措施、增加了必要的安全预警。以色列的一系列操作都说明其在心中默认自己是伊朗报复的最大可能性对象,无论是做贼心虚还是防患于未然都值得外界品味与深思。

(版权说明:本文由创作,图片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部分消息参考: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