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60岁的刘春霖在风雨飘扬的时代里,回望自己艰难坎坷又风光荣耀的一生,百感交集地写下了《六十自述诗》,在诗中说道:“第一人中最后人,只今四海剩孤身。 平生竞曲沂公志,忠直难稽宋代臣。”诗句慷慨悲凉,正如刘春霖过往那六十年的人生。

60年前,刘春霖于济南出生,父亲在济南府中当差,也就是那种没有编制的衙役,比起宋江的“小吏”身份还要低上几等。母亲在知府家中当佣人,干一些打扫卫生、端茶倒水的活,家境非常贫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6岁那年,渐渐长大的刘春霖吃穿用度的开销越来越大,收入微薄的父母难以支持,于是将他送回老家直隶省河间府肃宁县,由哥哥嫂嫂抚养照顾。哥哥嫂嫂虽然收入也不高,但却认为非读书无以改命,坚定地送这个弟弟去私塾读书,于是刘春霖在8岁那年开始读书。

进入私塾后,刘春霖表现出了极其优异的天资,读书时过目成诵,并且非常刻苦努力,获得了老师的赏识,此后进入保定书院读书,被院长吴汝纶称为“麒麟之才”。

1903年,31岁的刘春霖前往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结果却名落孙山。刘春霖本来已经收拾东西准备回老家,却得到消息说由于次年就是慈溪太后的七十大寿,为了给老太后过生日,多举行了一次科举考试,也就是所谓的“恩科”,由于是在1904年甲辰年,因此被称为“甲辰恩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由于科举考试通常每三年举办一次,若是这一次没有考中,那就得等到三年后的下一场,这被称为“正科”,恩科则是在正科之外“朝廷特恩开科取士”,往往是皇帝过生日或者重大庆典的时候,为了表示庆祝而开恩科。

得知次年就会再次举行考试的刘春霖,索性家也不回了,直接就在北京城中住下来,每天潜心温习功课,一经考试,就成为了状元。

这让刘春霖本人也大感意外,毕竟自己考举人的时候排名在一百多名,考进士的时候第一次都没有考上,这次能够成为进士就很不错了,万万没有想到能够成为“第一人”的状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刘春霖本来不是状元,而是榜样,考官将他的卷子定为第二名,而第一名则是广东人朱汝珍,结果殿试的时候,慈禧太后看到第一份卷子是广东人朱汝珍,瞬间心情就很不好,将这份卷子抛在了一边。

因为这个朱汝珍犯了慈禧太后好几个禁忌,首先他名字里的“珍”字,让慈禧瞬间想到了,那个帮着光绪对付自己的珍妃,尽管珍妃被自己沉到井里了,但心中却留下了阴影。

其次是朱汝珍为广东人,当时整天闹着要维新的康有为、梁启超那都是广东人,闹着要革命的孙中山那也是广东人,直接组织队伍席卷半壁江山的洪秀全那也是广东人,老佛爷对广东人有心理阴影;再次就是这个朱汝珍他姓朱,保不准就是朱元璋的后代,老佛爷这心里烦躁得很。

等看到第二名的卷子时,发现这人是直隶省河间府肃宁县的,直隶省那是守护北京守护自己的,肃宁县那是让所有反贼都肃清,让天下都安宁,老佛爷一看到这个人的籍贯,心里就欢喜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后一看名字,是春天里的雨,要知道这会儿刚好河北闹旱灾,无数请求赈灾的折子发给老佛爷,让老佛爷很是不能清净,一看这个刘春霖,瞬间大喜,于是将其钦点为状元。

1905年,清朝在袁世凯等重臣建议下,取消了科举,刘春霖成为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状元,他后来因此自嘲为“第一人中最后人”。

成为状元后,刘春霖又在清朝派遣下,往东京法政大学深造学习,回国后历任咨政院议员、记名福建提学使、直隶法政学校提调等职,大清亡后长时间隐居不出,曾为袁世凯、徐世昌、曹锟等人做事,后拒绝日本人的威逼利诱,遭到日伪洗劫与恐吓,1944年因心脏病突发而去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春霖的一生很多悲凉之事,幼年贫寒,立志苦学,学有所成将要报国时,却已是风雨飘摇的时代,虽有报国之意,却无回天之力。他在六十自述诗中所说的“沂公”与“宋代臣”就是北宋名相王曾,那也是一个状元,曾守护百姓安定朝廷,被封为沂国公,刘春霖希望能够成为王曾那样的人,却终究没有做到,因此说自己“难竞宋代臣”。

当科举制度被取消,刘春霖就成为了“第一人中最后人”,在清朝灭亡后,他这个前朝状元就难免有些不合时宜,举目四顾天翻地覆,而他便只能“只今四海剩孤身”了,甚至于他的女儿看过鸳鸯蝴蝶派小说家徐枕亚的《玉梨魂》后,硬是离家出走嫁给已经有过婚姻的徐枕亚。

时代的潮水浩浩荡荡,过往一切都被颠覆,曾经的状元荣耀风光不再,这也难免让刘春霖感到一些刺骨的悲凉,不过无论时局如何变化,他始终坚守着自己作为中国人的节操,这也正是他为人称道之处。

参考资料:《末代状元刘春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