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仅剩不到一个月

你的红包准备好去过年了吗?

年终奖到手吗?

@全体厦门人

在这个月内

要抓紧确认下一年度的

个税专项附加扣除

这可是关乎工资的大事

每月发工资

看到税后到手工资少了些

小爱君还是有点小伤心的

于是总会想啥时候能多赚点钱

到手工资也能多一点呢?

现在,真的有机会啦!

12月4日,国家税务总局发布通告

2021年个税将有新变化

部分人到手工资会变多!

2021年起,个税有新调整

12月4日,国家税务总局网站发布《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简便优化部分纳税人个人所得税预扣预缴方法的公告》。《公告》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具体内容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对上一完整纳税年度内每月均在同一单位预扣预缴工资、薪金所得个人所得税且全年工资、薪金收入不超过6万元的居民个人,扣缴义务人在预扣预缴本年度工资、薪金所得个人所得税时,累计减除费用自1月份起直接按照全年6万元计算扣除。

即,在纳税人累计收入不超过6万元的月份,暂不预扣预缴个人所得税;在其累计收入超过6万元的当月及年内后续月份,再预扣预缴个人所得税。

二、对按照累计预扣法预扣预缴劳务报酬所得个人所得税的居民个人,扣缴义务人比照上述规定执行。

有些小伙伴是不是

看完感觉一脸懵

我是谁,我在哪,关我啥事?

再往下看就明白啦

谁能享受这个政策《公告》主要优化了两类纳税人的预扣预缴方法:

一、对于上一完整纳税年度各月均在同一单位扣缴申报了工资薪金所得个人所得税且全年工资薪金收入不超过6万元的居民个人,具体来说需同时满足三个条件:

一、对于上一完整纳税年度各月均在同一单位扣缴申报了工资薪金所得个人所得税且全年工资薪金收入不超过6万元的居民个人,具体来说需同时满足三个条件:(1)上一纳税年度1-12月均在同一单位任职且预扣预缴申报了工资薪金所得个人所得税;(2)上一纳税年度1-12月的累计工资薪金收入(包括全年一次性奖金等各类工资薪金所得,且不扣减任何费用及免税收入)不超过6万元;(3)本纳税年度自1月起,仍在该单位任职受雇并取得工资薪金所得。二、按照累计预扣法预扣预缴劳务报酬所得个人所得税的居民个人,如保险营销员和证券经纪人。同样需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1)上一纳税年度1-12月均在同一单位取酬且按照累计预扣法预扣预缴申报了劳务报酬所得个人所得税;(2)上一纳税年度1-12月的累计劳务报酬(不扣减任何费用及免税收入)不超过6万元;(3)本纳税年度自1月起,仍在该单位取得按照累计预扣法预扣预缴税款的劳务报酬所得。直接举例说明☟①小李2020年至2021年都是A单位员工。A单位2020年1-12月每月均为小李办理了全员全额扣缴明细申报,假设小李2020年工薪收入合计54000元,则小李2021年可适用本公告。小赵2020年3-12月在B单位工作且全年工薪收入54000元。假设小赵2021年还在B单位工作,但因其上年并非都在B单位,则不适用本公告。

具体有哪些好处?

最主要的作用是,减轻办税负担。至于如何减轻,举个例子就知道啦。

举个例子:

① 小张为A单位员工,2020年1-12月在A单位取得工资薪金50000元,单位为其办理了2020年1-12月的工资薪金所得个人所得税全员全额明细申报。

2021年,A单位1月给其发放10000元工资,2-12月每月发放4000元工资。在不考虑“三险一金”等各项扣除情况下,按照原预扣预缴方法,小张1月需预缴个税(10000-5000)×3%=150元,其他月份无需预缴个税;全年算账,因其年收入不足6万元,故通过汇算清缴可退税150元。采用新预扣预缴方法后,小张自1月份起即可直接扣除全年累计减除费用6万元而无需预缴税款,年度终了也就不用办理汇算清缴。

图源:摄图网(501142611)

也就是说,有部分固定从一处取薪且年收入低于6万元的纳税人,虽然全年算账不用缴税,但因其各月间收入波动较大或者前高后低等原因,年中无法判断全年所得情况而某一个或几个月份被预扣预缴了税款,年度终了后仍需申请退税。而新办法后就能免去这种麻烦。

预计收入超过6万元怎么办?如果涨工资了,预计年收入将超过6万元,怎么办呢?举个例子:小周为A单位员工,2020年1-12月在A单位取得工资薪金50000元,单位为其办理了2020年1-12月的工资薪金所得个人所得税全员全额明细申报。
2021年,A单位每月给其发放工资8000元、个人按国家标准缴付“三险一金”2000元。在不考虑其他扣除情况下,按照原预扣预缴方法,小周每月需预缴个税30元。采用新预扣预缴方法后,1-7月份,小周因其累计收入(8000×7个月=56000元)不足6万元而无需缴税;从8月份起,小张累计收入超过6万元,每月需要预扣预缴的税款计算如下:8月预扣预缴税款=(8000×8-2000×8-60000)×3%-0=0元9月预扣预缴税款=(8000×9-2000×9-60000)×3%-0=0元
10月预扣预缴税款=(8000×10-2000×10-60000)×3%-0=0元
11月预扣预缴税款=(8000×11-2000×11-60000)×3%-0=180元
12月预扣预缴税款=(8000×12-2000×12-60000)×3%-180=180元

需要说明的是,对符合条件的纳税人,如扣缴义务人预计本年度发放给其的收入将超过6万元,纳税人需要纳税记录或者本人有多处所得合并后全年收入预计超过6万元等原因,扣缴义务人与纳税人可在当年1月份税款扣缴申报前经双方确认后,按照原预扣预缴方法计算并预缴个人所得税。

举个例子:

假设A单位预计2021年为小周全年发放工资96000元,可在2021年1月工资发放前和小周确认后,按照原预扣预缴方法每月扣缴申报30元税款。

图源:摄图网(400956434)

扣缴义务人要怎么操作?

采用自然人电子税务局扣缴客户端和自然人电子税务局WEB端扣缴功能申报的,扣缴义务人在计算并预扣本年度1月份个人所得税时,系统会根据上一年度扣缴申报情况,自动汇总并提示可能符合条件的员工名单,扣缴义务人根据实际情况核对、确认后,即可按本《公告》规定的方法预扣预缴个人所得税。

图源:摄图网(501142605)

采用纸质申报的,扣缴义务人则需根据上一年度扣缴申报情况,判断符合《公告》规定的纳税人,再按本公告执行,并需从当年1月份税款扣缴申报起,在《个人所得税扣缴申报表》相应纳税人的备注栏填写“上年各月均有申报且全年收入不超过6万元”。

虽然看起来比较复杂

但是也是为了方便纳税人哦

仔细看看还是能理解的~

在这里小爱君还要提醒大家

年底前还有这几件事

也赶紧办了!

确认2021年个税专项附加扣除

目前,2021年度个税专项附加扣除已经开始确认。

为确保2021年继续便捷、准确享受专项附加扣除政策,你要根据自身情况对照政策条件,及时通过自然人电子税务局手机APP或者WEB端等渠道填报、确认相关扣除信息。

如果你的专项附加扣除信息没有变动,可以一键带入和确认,如有变动,可以点击修改。

按照规定,纳税人可以享受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6项专项附加扣除。

缴纳城乡居民医保费

2021年度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缴费工作已开启。参加城乡居民医保,一般是按年缴费,到年底,很多地方城乡居民医保参保期将会截止。

据悉

全国很多省市

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缴费

截止时间为2020年12月31日

还没缴费的小伙伴可以通过官方App缴费

不仅可以替自己缴

还可以替在老家的父母缴纳

超级方便!

福建省的用户通过闽政通App,即可线上完成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缴费。

如需查询城乡医保缴费情况,可实名登录闽政通App,进入“城乡居民医保缴费”服务,选择“城乡医保缴费记录查询”,按提示输入证件号码及姓名首字后点击“查询缴费记录”即可查询。

查看城乡居民医保缴费回单,在查询结果界面选择“查看回单”即可获取。

不过,厦门的医保年度是每年的7月1日至次年的6月30日。

下面是厦门城乡居民医保费,参保和缴费时间,大家要记牢哦!

年度集中参保登记时间:每年3月至5月。

年度集中缴费时间:每年6月。

未休带薪年假可以要求补偿

2020年你的带薪年休假用完了吗?根据《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规定,职工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5天;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满20年的,年休假15天。

如果没有休完,职工可以申请相应的补偿。

根据《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规定,单位确因工作需要不能安排职工休年休假的,经职工本人同意,可以不安排职工休年休假。对职工应休未休的年休假天数,单位应当按照该职工日工资收入的300%支付年休假工资报酬。

完成养老金领取资格认证

一般情况下,退休人员每年都要进行养老金领取资格认证,通过认证后才能正常领取养老金,否则养老金可能会被暂停发放。

现在养老金领取资格认证是非常方便了,可以用手机下载当地人社部门推出的认证APP,通过人脸识别,足不出户就能完成。

别忘领取失业补助金

如果你是符合条件的失业人员,那么别忘了在年底前领取失业补助金。

图片来源:人社部网站

失业补助金是为应对疫情而新增的补贴政策。按照今年人社部、财政部下发的《关于扩大失业保险保障范围的通知》,2020年3月至12月,领取失业保险金期满仍未就业的失业人员、不符合领取失业保险金条件的参保失业人员,可以申领6个月的失业补助金,标准不超过当地失业保险金的80%。

戳图查看厦门相关政策↓↓

符合条件的失业人员要抓紧时间申请,可凭社会保障卡或身份证件申领,可以线下申请,也可以选择线上申请。

以上这些你都get了吗?

快告诉更多小伙伴

▍来源:北京本地宝、国家税务总局、人民网、上海发布、深圳本地宝、中国新闻网、闽政通、厦门日报,最爱大厦门

▍所有图片版权归属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