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起“走后门”这个词,也许大家都听说过。小时候上学,一般教室都有两个门,前门和后门,而后门离学校的门口最近,所以很多人都从后门走,老师也经常说不要走后门。当时只是单纯地把走后门理解成表面意思,随着年龄的增长,才知道走后门的真实含义。

在中国人看来,走后门一般指的是非正规渠道获得的利益,也可以说是一种“腐败”的现象,是造成社会不公的罪魁祸首。比如孩子升学要走后门,医院没有病床了要走后门,职场上升职加薪也要走后门,后门无处不在,简单地来理解,走后门其实就和找关系是一个道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话又说回来,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人情社会,很多时候是情大于理的,两个人彼此关系十分亲热,恰好一方有些权利,自然会暗中帮助亲朋好友获取一些好处,大开方便之门,这也是人性使然。虽然历代惩治贪污的法律层出不穷,但是也没有从根本上断绝。

正是因为这样的现象层出不穷,很多人误以为走后门就是现代人创造出来的。其实,走后门这个词,还真不是现代人发明,早在北宋年间,就有了第一位走后门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宋宋徽宗年间,奸臣蔡京为宰相,便大肆迫害元祐党人。这元祐党人,就是指宋哲宗在元祐年间反对变法的群体,比如苏轼、司马光、黄庭坚等人。并且蔡京下令,元祐党人的子女不允许他们入仕,由此引发了群臣的强烈不满。

根据《夷坚志》记载,有一次朝廷设宴,宴会之上演了一出戏:舞台之上宰相端坐审理案件,这时候有一位和尚恳求出京云游,但是这个和尚却是元祐年间出的家,于是宰相让他脱掉僧袍,让其成为百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在此时,一个级别较低的官员前来报道,说国库下发一千贯文钱,但都是元祐年间所铸,问宰相如何处理。宰相想了很久对那名官员耳语道:“那就走后门,从后门抬进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此一来,我国历史上第一位走后门的人就诞生了。但是当时的走后门一词,是讽刺丑恶现象的存在,但走后门后来经过包公之手,又变得正义十足。

相传清官包拯第一次来到开封府的时候,老百姓很少有人来告状。包拯后来才明白,原来是守在开封府前的官吏从中作梗,他们只让贿赂自己的百姓进门去告状,而那些穷苦之人,因为没钱打点官吏,所以有委屈也难告状,这就是“衙门朝南开,有理没钱莫进来”的含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包拯知道实情后非常生气,于是下令惩罚了看门的官吏,同时又打开了后门,并且对外宣称,只要百姓有冤屈,皆可以走后门前来府衙告状。于是就有了走后门和方便之门两种说法。

综上所述,古人所说的走后门,和我们今天理解的走后门,意思可谓是截然不同。而且走后门这个词,其实在很早之前就已经存在,也并非是现代人发明的语言。

那么走后门的含义为何后来发生重大的改变,甚至由褒义词转变成贬义词了呢?事实上这些都和老百姓经常看表面意思有关,比如我国的俗语文化,就经常以简单易懂的言语示人,很多人也经常以表面意思去解读,而“走后门”这3个字从表面意思去理解,就暗藏一些见不得人的事情,于是就普遍认为,通过托情或利用职权等不正当的行为进行通融了。

文| 国学大观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