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喜欢郭德纲,喜欢听他的相声,因为逗乐,有时候不只是逗乐,听完以后仔细一琢磨,还很有一些道理。

现在很多人讲郭德纲是一个艺术家,讲相声是一种很高雅的艺术,但郭德纲自己不这么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说相声在一百多年前,那就是一门跟剃头、修脚、赶大车一样的手艺,人讲相声纯粹是为了吃饭,而且主要在天桥上讲给那些手艺人听,很多屎尿屁的地方,跟高雅一点都不挂钩,是很通俗的一种艺术形式。

郭德纲本人也不觉得自己非常雅,不是什么书香门第出身,父亲是警察,母亲是老师,从小住在天津老城区里。父亲出去执勤,带着孩子不方便,就将小郭德纲放在附近的茶馆、剧场里,委托熟人照看,慢慢就对相声产生了兴趣。七岁学评书,九岁就开始学着说相声,慢慢地相声就成了他的命。

不过郭德纲的相声之路,走得并不是很顺利,1988年第一次去北京,在全国总工会文工团混,16岁的郭德纲满脑子想的都是什么时候才能够当上相声大腕。待了好几年都没有找到出头的机会,郭德纲无奈之下只好回天津,后来想想,觉得确实是那时候的自己水平不到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回到天津修炼一段时间后,1994年郭德纲再次进京,这次比16岁那年还有所不如,啥活都没找到,身上钱也不够,晚上十一点多在路上走,找了一家18块钱一晚的旅馆住下来,第二天一大早就回了天津。

后来郭德纲说那个时候的自己,太过于急功近利,总想着早点成大腕,一场演出就赚好多钱,快点发大财,但现实如此冰冷,反而让他没了功利之心,有着对艺术更为纯粹的追求。

1995年,郭德纲第三次进京,很穷,找不到什么活,房间里就一床一椅子,写东西时得趴在床上写,觉得最幸福的事情就是房间里能够有张桌子。也因为穷,买不起什么好菜,就买面条与大葱,一次性买一大捆,用水给煮成糊糊,每天就吃那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时候相声在全国范围内集体走衰,随着电影电视综艺等各种节目的丰富,看相声的人逐渐变少,很多人都认为相声要死了,很多相声演员也只是兼职说一下相声,像郭德纲那样专门说相声的人很少,而且很穷。

蒲黄榆的一个小评剧团让郭德纲每天晚上去讲相声,一个月给一千块钱,结果过了两个月仍一个子儿都没给,表示你这会儿不去讲了,那就真的一块钱都没有了。郭德纲穷啊,明知人为刀俎身为鱼肉,那也没有办法,只能继续去讲,每天骑个破自行车去剧场。

那自行车实在太破了,补了好几回,实在没法骑了,就只能坐公交。有天晚上讲完相声出来,因为时间太晚,公交已经停运了,这个时候郭德纲只能坐着回去。路上漆黑一片,天上残星寒月,冷风呼啸,走在路上的郭德纲走着那仿佛没有尽头的夜路,心中无尽荒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鼻子一酸,眼泪就忍不住哗哗地流了下来,那时候相声这门艺术,似乎看不到希望,而郭德纲本人,当时也似乎完全没有希望,前途看过去,人生那是一片渺茫,看不到光亮,也没有退路,只能继续坚持着走下去,跌跌撞撞,不顾一切,不死不休。

那毫无疑问是郭德纲人生中的至暗时刻,但他说,那一夜他梦见了百万雄兵,知道自己总有一日会时来运转,只要咬牙挺过去,那么总有一天能够翻身。

郭德纲后来当然翻身了,成为了大红大紫的名人,他是怎么做到的呢?

那时候听相声的人不多,很多相声演员都想着上电视台,而郭德纲则“让相声回归剧场”,开始到剧场里演出。一开始人也不多,有一场甚至就一个观众,郭德纲上台时跟那观众说:“你要好好听相声,想上厕所先打声招呼,若是今天动起手来,你可跑不了,我后台人比你还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管观众多么少,郭德纲始终坚持着将相声说好,这样一个个地攒观众,慢慢来听相声的人就多了起来。后来智能手机发展,有人将郭德纲讲的相声给录成视频,并且发到网上,结果大受欢迎,于是郭德纲以及德云社的人气就越来越高。

儿子郭麒麟十岁左右的时候,提出想要学老爸讲相声,郭德纲不同意,说你老爸在这行当里就算顶尖的了,也就混成这模样,你还想要学,有没有点出息?到郭麒麟十七八岁的时候,郭德纲已经大红大紫,开始主动找儿子,说这行当也还不错,你还有没有兴趣呢?

郭德纲走在北京夜路上哗哗哭的时候,人生全然看不见希望,但他对相声是真爱,一方面给人写剧本上综艺来增加收入,一方面则努力创造好的相声作品,一直坚持着说相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艺术,郭德纲读过非常多的书,在演出之外,他大多数时间都是待在他那间有着上万藏书的书房里,读《二十四史》,读《清史稿》,读《东坡志林》,读《王文成公全书》……正是读的书足够多,做艺术的心思足够纯粹,他才能够在眼见没有路的环境中,将路给走出来,成就一个大俗大雅郭德纲。

参考资料:《过得纲好》、《鲁豫有约:郭德纲专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