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播出,作为热衷纪录片的观众,无疑又是一大视听和精神的盛宴。走过《春秋》的礼崩乐坏、走过《众生》的百家争鸣,中国走到了《洪流》时代。

战国末期,洪流将至,大一统国家的雏形正在战乱背后渐渐形成。百家思想也在政治即将走上统一道路的时代下,受到了系统、兼容和融合。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时代的脚步从未停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俗话说:“时势造英雄。”相比太平盛世,其实乱世才是社会思想最深邃、最真切的。因为在被洪流裹挟向前的人们,才会更懂得背负治世使命、承载先辈理想的负重感和责任感。但这样的路必然是一路坎坷和满地荆棘的,有的人顺应时势,投其所好而受到国君的赏识;有的人壮志难酬,不愿“屈服”而在乱世里颠沛流离。

在这样的政治和思想背景下,一个崭新的国家即将诞生,统一的中国正蓄势待发。而在这样的时期里,也许是历史的必然,诞生了一位承前启后的思想大家——荀况,后世尊称为荀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严格意义上讲,荀子并不算是“纯粹”的儒家学派思想家,尽管荀子本人对于先师孔子十分尊敬,但荀子的长处在于他有着与常人不同的更加开阔的胸怀和视野。不排斥其他思想流派的意识和观点,也不盲目偏听早期儒家的所有观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奉行“性恶论”的荀子,努力向善的信念贯穿了荀子的一生。也因此将制度的法理加入儒家传统思想,礼法结合互补作为治国理政的信条。正是这样一个的“集百家之大成”的思想家,谆谆教导之下成为韩非、李斯的启蒙导师;拳拳热忱之下打破“儒者不入秦”的陈规。

随后在荀子的引领和影响下,法家的两位集大成者登上政治舞台。韩非子、李斯虽然作为同门师兄弟,在战国末年至大秦帝国建立的政治舞台上扮演的角色却相去甚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韩非子,作为后世谈及法家想起的第一人无疑是才华横溢、思想卓越,但和助秦国统一六国、后成为秦国相国的李斯相比,韩非子的一生是被时代辜负的一生。

韩国王室公子的身份也许对别人来说是财富、是地位的象征,但对韩非来说可能是一种束缚。王室的身份让韩非子面对家和国的羁绊,外出求学的韩非在学成之后返回常年被征战的故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后韩非作为韩国王室和自己的同门李斯再次相见时,和秦国重臣的会面便代表着韩非的结局。国难家丑,韩国势弱,韩非死在李斯的毒酒之下。

一生夹在国难和理想之间,韩非留下的法学大作——《韩非子》却没有被苦厄所困,“法术势”三者结合的思想更是在中国法律思想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划时代意义,不断启示着后世的法律和文化的发展和传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另一位乐观果决的李斯,凭借着自己的胆识和理想,得到了秦王嬴政的赏识。走上与韩非子、荀子截然不同的道路。“阴遣谋士,重金收买六国大臣,不为秦所用者,利剑杀之,然后军事进攻。”铁腕政治在战国晚期显得如此的恰如其分,秦国和李斯显得如此合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没有李斯,秦国的战马不会踏遍六国;没有秦国,李斯的设想不会得到重用。还是那句话“时势造英雄”,也是“英雄造时势”,终至天下皆归于秦的大一统局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战国末期数十年的征伐,是思想的机锋,也是帝国的锻造。天下逐渐归拢,一个崭新的史无前例的新国家,正在孕育中发展和壮大。《一统》的世界又是怎样的风采,统一万象的局面在秦王朝正式展开。《中国》迎来又一个新高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