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手就位!”“松开手刹!”“41#明白!42#明白! ”……在晋西北的大山深处,某测试厂房大厅内,一支火箭吊装分队正在进行一次实装箭体的吊装演练。而一旁穿着灰色工作服,喊着流利指挥口令的山东小伙,正是这支吊装分队的总指挥——“长弓控弦人”方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1年前,方栋怀揣着对航天事业的向往来到了太原卫星发射中心,而他和火箭的情缘也从这里开始。产品就是生命,对于方栋而言,只要一进入大厅,他就和箭体牢牢“绑”在了一起,而吊装人又被形象地称为“刀尖上的舞者”。作为吊装总指挥,他必须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操作过程中容不得半点马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火箭在过程中往往需要在数米空中做出悬摆、翻转等高危险动作,作为指挥的他需要精力高度集中,目不转睛地盯着设备和操作手,持续数分钟保持凝神屏气的状态。宝剑锋从磨砺出,也就是这样,一枚枚运载火箭才在他的精心指挥下安全出厂,顺利腾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方栋回忆,刚分配到吊装岗位时,各类专业资料欠缺,这让他很是苦恼。但这是组织交给的任务,必须完成。没有经验,就向他人请教学习;不懂技术理论,就一头扎进书海,从各类工程机械制造原理中寻求答案。凭借这股肯钻研的劲儿,他用时3个月就掌握了通常需要一年才能学懂悟透的专业技术知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岗位训练中,他对操作手的要求异常苛刻。无论是绳索操作手,还是箭上对接操作手,都能够感受到这位系统指挥的严苛劲儿。同事们都说,别看方栋生活上是一个很随和的人,但只要进了厂房他就如同变了一个人,操作手的每一个动作他都看在眼里,只要出现疑似的错误操作,那肯定逃不过他的“火眼金睛”。他常对操作手们说:“吊装火箭,是个高危工作,责任重大,在操作过程中要稳、准、细,达到人机合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根绳子就是一把尺子,一声哨子就是一个口令,一个眼神就是一次判读。每当转运过程遇到技术性故障时,他都能依靠自身过硬的专业技术化险为夷。三年的时间里,他培养出了数名技术过硬的专业技术骨干,为航天试验一线输送了一大批优秀人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面对单位领导的肯定,他总是把功劳推给其他同事。在谈及未来目标时,他说:“只想成为中国航天领域的‘金牌第一吊’,想看到被我吊装过的火箭成功飞天。”

说这句话时,他目光如炬,如同新时代的航天精神一样,熠熠生辉。

:许义、邵许可、李士朝

:·装备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