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不仅形成了独树一帜的中原文化,还向外发散影响到了周边各国,形成了东亚文化圈。朝鲜半岛、日本诸岛、越南、琉球都深受中华文化的感染,并吸收了部分元素进入了自身的文明。所以在这些地区的历史上经常会有中华文化的影子,今天的日本文字中仍保留了许多的汉字。而韩国、越南的古代典籍中也有很多完全都是用中文来书写的,以至于今天的韩国学者想要阅读古代文献还需要进行二度进行翻译。可是如今的韩国方面却在不断搞小动作,希望将许多源于中国的文化元素强行占为己有。从上个月的汉服韩服之争,到这个月的韩国教授致信百度百科要求为“韩国泡菜”正名,表示韩国泡菜是自身独创,并非来自于中国。这看起来只是一件饮食文化上的小争议,可实际上却饱藏了韩国企图争夺东亚文明继承权的险恶用心。其具体的情形如何,且待在下慢慢道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段看似无解的历史迷案

一段看似无解的历史迷案

在历史上各类问题的解决都需要依靠翔实的历史依据,无论是文献材料或者出土材料都是建立论断的重要基础。而各类历史问题中最难以裁定厘清的就是有关衣食住行的社会生活史,因为这些都属于市井生活,见诸于文字的部分十分有限。而这些方面正是韩国近几年来的打击点,他们喜欢针对这些无解的问题大做文章。模糊前因后果,企图浑水摸鱼。有时我们甚至找不到过硬的证据而无法占据主导权,这次他们又把目标放到了泡菜上也是这样的逻辑。据韩国媒体报道:

“韩国诚信女子大学教授徐坰德12月8日表示,他已向百度百科发邮件,就‘泡菜’词条中‘韩国泡菜源于中国’一表述表示抗议。”

这应该就是对于今年十二月初由我国四川眉山所主导,包括了中国、印度、伊朗、土耳其、塞尔维亚等多国专家参与制定的国际泡菜标准出台的回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泡菜在中国社会当中是饭桌上的陪衬角色,面对川、鲁、粤、淮扬等大菜系,泡菜一般都只是佐食而已。可对于韩国社会来说,泡菜是当之无愧的国民食物,几乎是家家户户每顿饭必不可少的重要菜色。韩国泡菜的种类之多,甚至在一桌宴席上仅泡菜就可以占据半壁天下。但是在对于泡菜的起源上却是众说纷纭,因为是社会史的范畴,所以很难界定。我国一般认为早在先秦时期,我国就已经在食用泡菜。《诗经》当中记载:“中田有庐,疆场有瓜。是剥是菹,献之皇祖。曾孙寿考,受天之祜”。当中的“菹”就是泡菜的一种,但是一向喜欢挑字眼的韩国自然不会承认这种说法。另有观点认为韩国的泡菜是起源于我国西南地区,在唐代初年唐高宗灭亡高句丽,占领朝鲜半岛北部时期传入朝鲜半岛。不过既然韩国人喜欢挑字眼,我们完全也可以从“泡菜”这个专有名词入手。单单从“泡菜”这个字眼来说,我国最早的书面记载出现在北宋末年。宋钦宗时期,孟元老所著的《幽兰居士东京梦华录》第二卷当中有这样的记载:

“盐渍菜蔬亦曰齑,今西南各省曰泡菜。而乾腌者谓之葅,罗卜葅最有名。”

这说明在宋代,我国就已经有“泡菜”这个名词。孟元老活跃于两宋更迭时期,《东京梦华录》在南宋绍兴十七年(公元1147年)成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当时的朝鲜半岛正处于王氏高丽统治之下,在位的国王是毅宗王晛。需要注意的是那个时间段的朝鲜半岛没有自己的民族文字,是沿用汉字来进行书写。朝鲜半岛如今使用的文字是在李氏朝鲜统治时期的君主世宗大王于1443年才创造出来,这说明在1147年前后朝鲜半岛形容这种盐渍类食物也是使用中文“泡菜”这个词。这足以说明“泡菜”是由中国连同这个中文词汇一并传入朝鲜半岛,连文字都源于中国,泡菜的历史来源更是毋庸置疑了。如今韩国人最引以为豪的泡菜代表“辣白菜”口味辛辣,制作过程中需要用到辣椒。而辣椒也是在明朝时期从美洲传入东亚社会,韩国辣味泡菜的历史断然不会早于明代。而早在宋代,我国就已经出现了泡菜这个词,虽然我们没能看到韩国教授所提出的证明韩国泡菜历史渊源的相关文献资料究竟为何。但是,韩国从孔子到端午,从汉服到泡菜,韩国所提出的所谓证据都是细枝末节,根本站不住脚。其经常搞各种小动作的行径也真的很有失风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泡菜问题虽小,但东亚文明岂容韩国篡夺

泡菜问题虽小,但东亚文明岂容韩国篡夺

衣食住行本来是市民生活中的小问题,可是如今却被韩国人大做文章。这看似荒诞滑稽的行径背后,实际上却有险恶用心。韩国是美国等西方国家一力扶植起来的国度,长期与美国交好,由于经济的发展更是在亚洲独树一帜。而如今的中国正在不断崛起,面临了西方世界的打压和围堵。尤其是话语权上,中方一直无法突破西方的封锁。而韩国的一系列小动作就是希望可以蒙混过关,以一些似是而非的理论依据得到国际的承认。比如江陵端午祭虽然与端午节的内涵不同,但实际却上是同根同源的。江陵端午祭入选非遗名录的时间甚至比我国的端午节入选的时间还要早,顶着端午的名头实际上就是想要蚕食一直由中国所承继的东亚文化渊源脉络。如果我们不采取行动,那么逐渐世界上就会出现更多原本来源于中国的文化元素被贴上了韩国的标签,并被西方国家所认可,这才是最危险的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东亚国家中,中国是一个兼容并包的社会,各种外来文化都可以有一席之地,茁壮成长。可是也因为长期的融合,致使主次之间的界限就不再清晰。使得中国原本的文化性和民族性变得单薄,不如日本和韩国的民族主义炽烈。这既是一个开放包容的成果,也是一个令人担心的隐忧。因为韩国一直都想要继承东亚文明的代表权,甚至在一些蛮横无知的韩国人眼中,中国只有建国后的七十余年历史。这就使得他们可以不断蚕食一些模糊领域,之后他们更可能把目光锁定在体育项目和文艺领域。比如弓箭和长鼓等项目都是源自于中国,而如今韩国比较擅长的项目。中国能否守住东亚文明策源地的身份,不仅仅是一个文化自信的问题,更是一个文化地位的问题。因为东亚文明的策源地只能有一个,东亚文明的继承人也只能有一个。一旦韩国形成了习惯,那么越来越多的文化元素都会被韩国窃取,从此和中国再无瓜葛。分享是好的品性,但是要有节制,不能毫无限制的将一切都与别人共享。确立文化自信的前提是明晰文化归属,否则我们将要面对的可能就是文化的遗失。毕竟喧宾夺主,甚至反客为主也是有可能发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