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源 | 大连市教育局

栏目 | 特别关注

12月8日,大连十部门联合出台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工作的实施意见(大教发〔2020〕53号)(以下简称《实施意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什么是研学课程

中小学生研学是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是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

具体如何实施?看看《实施意见》的主要措施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 、制定研学课程规划

各地区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指导和管理,精心设计研学旅行课程规划。各中小学校要把研学旅行等研学实践教育活动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制定学校整体方案,做到有课时、有师资。

把研学课程与学校课程和学生学习相结合,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春(秋)游、军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等统筹考虑。

据教育教学计划科学合理地安排研学时间,原则上每学年安排1至2次,小学四、五、六年级1至3天,初中一、二年级1至5天,高中一、二年级1至7天的研学旅行,尽量错开旅游高根峰期。

二、规范研学课程体系

研学课程是体现研学教育性的核心。主要包括革命传统、中国历史文化、传统民族文化、地域特色文化、特色农业与现代化建设、科普教育、劳动教育、国防体验、安全教育、生态文化、国际理解和成长实践等方面。

中小学校要根据学段特点和地域特色,逐步建立小学阶段以乡土乡情为主、初中阶段以县情市情为主、高中阶段以省情国情为主的不同层次和多种类型的研学活动课程体系。

三、规范研学实施方式

以教育部门和中小学校为主导,联合相关基地和承办机构,采取游览参观、学习考察、主题探究、亲身体验等方式,融专题研究、访问调查、社会服务、设计制作、同伴互助为一体,将研学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国情教育、劳动教育、安全教育、学科实践教育的重要载体。突出研学育人功能,发挥研学与校内课程不同的育人价值,做到立意高远、目的明确、活动生动、学习有效,避免“只旅不学”或“只学不旅”现象。

四、规范研学基地管理

根据研学育人目标,依托自然文化遗产资源、红色教育资源和素质教育基地、科普场馆、知名院校、高新技术企业、科研机构、军营、现代农庄等,建设一批安全适宜、主题鲜明、体验丰富的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打造历史文化、现代工业、现代科技、劳动教育及生态文化等一批示范性研学精品线路。逐步形成布局合理、互联互通的研学旅行网络,为学校开展研学提供菜单式服务。

探索建立研学旅行承办机构(旅行社或相关机构)和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营地)相关服务标准,建立研学旅行承办机构和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营地)准入标准、退出机制和评价体系。委托相关专业部门做好承办机构和基地(营地)资质认定与评价管理。切实做好承办机构和基地(营地)的认定和备案,对承办机构和基地(营地)实行准入制,实施动态管理,并定期评估验收。定期对研学承办机构和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营地)进行多方位评价,评价结果作为准入和退出的依据。

五、加强研学师资队伍建设

探索建立研学指导师队伍,构建研学指导师服务标准。中小学校要确定相应的管理人员和教师负责研学旅行工作,提高研学在课程开发、主题确定、组织管理、后勤保障及安全管理方面的专业性。

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营地)要根据开展研学旅行的需要合理配置专业人员,并按照不同学段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及育人需要,强化工作人员培训,提升辅导学生学习体验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

研学旅行承办机构要配备研学指导师,研学指导师必须具备教育教学、旅行组织、安全应急等专业能力。

六、规范研学组织管理

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要制定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工作规程,加强学生和教师的研学旅行事前培训和事后考核,做到“活动有方案,行前有备案,应急有预案”。

学校要通过家长委员会、致家长的一封信或召开家长会、电子信息平台等形式告知家长活动意义、时间安排、出行线路、费用收支、注意事项等信息。

研学可采取自行开展或委托具有资质的承办机构开展的形式。学校要将研学旅行计划按管理权限在学期初报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备案,并于研学旅行活动前15天将相关材料报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审核。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督促学校落实安全责任。

七、巩固研学课程成果

学校在组织研学时,以启发、引导为主,给学生提供充裕的时间和空间。研学课程活动结束后,学生将研学的问题和成果进行梳理、提炼,并通过PPT、视频、调查报告、漫画、图表、诗画等方式进行汇报展示。

学校可结合校园文化艺术节等相关教育教学活动,举办研学的研究报告会、征文、摄影、绘画比赛等后续活动,巩固研学成果。

八、建立研学评价机制

教育行政部门要认真总结经验,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培育、挖掘和提炼先进典型经验,以点带面,整体推进,推动研学工作的深入开展。

中小学校要坚持充分尊重个性差异、鼓励多元发展的原则,对学生参加研学的情况和成效进行科学评价,并将评价结果逐步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要建立研学档案管理制度,对学校研学工作计划、工作方案、课程内容、照片影像资料、总结材料、家长反馈资料和对承办单位、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的评价资料等进行归档整理。

各地区要制订科学有效的中小学生研学安全保障方案。探索建立行之有效的安全责任落实、事故处理、责任界定及纠纷处理机制,实施分级备案制度,做到层层落实,责任到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家长们关心的安全如何保障?

各地区要制订科学有效的中小学生研学安全保障方案。探索建立行之有效的安全责任落实、事故处理、责任界定及纠纷处理机制,实施分级备案制度,做到层层落实,责任到人。

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督促学校落实安全责任,审核学校报送的活动方案(含保单信息)和应急预案。

文旅部门负责组织相关部门研制开展研学的企业或机构的准入条件和服务标准并审核其资质。交通部门负责督促有关运输企业检查学生出行的车、船等交通工具。

公安部门负责加强对研学涉及的住宿、餐饮等公共经营场所的安全监督,依法查处运送学生车辆的交通违法行为。

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加强对研学涉及的餐饮服务机构进行食品安全监督。

保险监督管理机构负责指导保险行业提供并优化校方责任险、旅行社责任险等相关产品。

各学校要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开展研学工作。负责确认出行师生购买意外险,必须投保校方责任险,与家长签订安全责任书。
每次组织研学旅行活动要由校级领导带队。研学旅行工作领导小组相关人员参与,要为每班配备不少于三人的随行教师,并安排校医或聘请医护人员随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