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民解放军正规化、现代化的进程中,刘伯承做出了卓越贡献,尤其是当他出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指挥学院院长后,不仅培养出大批德才兼备的中高层指挥官,还发展繁衍了我军诸军兵种齐全的指挥院校体系。
然而在此之前,中央原本是打算让刘伯承出任人民解放军的总参谋长,不过在刘伯承的婉拒下,最终由徐向前担任总参谋长,刘伯承则是投身到军事教育事业当中去。
刘伯承的解释是说,自己曾经先后4次担任过军队的总参谋长,这次就不要当了,还是去办学校,搞教育,当教书先生的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是便向中央写了一封信,信中写道,“要建设一支现代化的军队,最难的是干部的培养,而培养干部最难的又是高级干部的培养。我愿意辞去在西南担任的一切行政长官的职务,去办一所军事学校。战争已经结束了,我年龄这么大了,还是让我去办学校吧!”
刘伯承一直认为,建军必建校,治军必先治校。再加上他参加革命后,积累了丰富的军事经验和管理经验,因此他是十分希望能够把自己的这些经验,全部传授给全军干部,希望能从教育上更好的完成人民军队正规化、现代化的转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伯承的这些想法,与党中央、毛主席不谋而合。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军队的职能任务,从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夺取全国政权,转变为保卫社会主义建设、保卫国家领土、主权和安全、防御帝国主义侵略。
在新的历史条件和新的任务下,解放军必须要向正规化、现代化转变。正如毛泽东所说的,我们将不但有一个强大的陆军,而且有一个强大的空军和一个强大的海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创办一所高等军事学府,培养熟练掌握现代军事科学技术、能够指挥多兵种协同作战的中高级指挥员,便成为新中国成立后,最为迫切的任务之一。
正好此时中央收到刘伯承寄过来的信,再加上考虑到刘伯承曾经是苏联高级步兵学校、伏龙芝军事学院的高材生,回国后担任过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副校长,也兼任过中原军区、第二野战军军政大学校长和政治委员,拥有着丰富的治校经验,因此在经过慎重考虑后,党中央便同意了刘伯承的请求,将建设高级军事院校的重任,交给了刘伯承。
而总参谋长一职,便由徐向前担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之前刘伯承说的,他曾经先后4次担任总参谋长,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刘伯承第一次担任总参谋长,是在1927年。在国民党的白色恐怖下,刘伯承时任国民党第15军军长。为了确保南昌起义的胜利,刘伯承便向武汉国民政府请假,以生病为由,说要回家乡休养。
就这么的,刘伯承秘密前往南昌,作为周恩来的主要军事助手,共同筹备南昌起义。1927年7月28日,中共前敌委员会扩大会议决定成立军事参谋团,来作为南昌起义的最高军事决策、指挥机关。在周恩来的推荐下,刘伯承出任中共前敌委员会军事参谋团参谋长。
刘伯承就职后,就立即前往第20军军部,协助贺龙制定起义计划。计划草拟完毕后,刘伯承又负责与叶挺协商进一步的作战计划。在刘伯承和众人的努力下,8月1日南昌起义最终取得了胜利。
后来部队南下,在11月份,根据组织安排,刘伯承被派往苏联进行军事学习。在莫斯科,刘伯承先是高级步兵学校,1928年又进入伏龙芝军事学院,他的参谋长职务也因此终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伯承第二次担任参谋总长,是在1930年7月。那时候他刚刚从苏联回国,一回来就被任命为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参谋长。后来又几经调任,在1932年10月又被任命为工农红军总参谋长。
1933年9月,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李德来到苏区。李德的指挥独断专行,又不考虑实际情况,很快就和刘伯承产生矛盾。当1934年“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李德不仅不接受刘伯承的建议,反而还撤销刘伯承参谋总长的职务,将他派到了第五军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伯承第三次担任参谋总长,是在1934年12月18日。这一天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省黎平县召开会议,决定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进军。也是在这场会议上,刘伯承恢复了红军总参谋长职务。
1935年1月的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的领导地位,中央军委的工作也由毛泽东负责。对此刘伯承是坚决拥护,提出了一个又一个军事意见,红军也因此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军事胜利。
1935年6月,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在四川懋功会师,8月份,因为下一步的作战计划毛泽东和张国焘发生了严重分歧,这让张国焘干脆分裂红军,甚至还自立中央,这顿时遭到刘伯承的强烈反对,张国焘也因此撤销了刘伯承参谋总长的职务,将他派到红四方面军担任红军大学校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伯承的第四次担任参谋总长,是在1936年12月7日。这个时候,长征已经结束,但西安事变、七七事变、全面抗战也先后爆发,为了民族大义、国家主权,国共再次合作,工农红军便接受国民党的改编,从红军变成了八路军、新四军。
八路军下辖3个师,其中的129师师长,便是由刘伯承担任,刘伯承也因此,又一次的卸任参谋总长。
10年内,先后4次担任参谋总长,起起伏伏,大公无私,也只有像刘伯承这样纯粹的共产党人能够坦然面对。在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军队的未来发展,又能拒绝参谋总长一职,刘伯承真不愧于共产党人的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