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历史先生09-26 02:14历史达人关注在一次学术研究交流会上,易中天先生受邀上台演讲,其中有一段是:乾隆皇帝统治中国60多年,我个人认为,他没干什么好事,他是一个王八蛋。打开百度APP,查看更多高清图片在易中天先生的整段话中,骂的是乾隆个人的不修德政、不干好事、不搞开放的帝王败绩。首先,对于易中天先生的言论,我不敢苟同。第一,我觉得口吐芬芳不好,毕竟在学术交流会这样的公开场合,并且,乾隆也不是标准意义上的昏君。历史虽然是留给后人评说的,但每一个人都要对历史存有一份敬意,作为一个大学教授,直接口吐芬芳,实在不雅。第二,研究历史,我们不能站在今天的上帝视角上去评论历史,应该考虑到当时历史时期的一个局限性,站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中去考虑问题。第三,任何的历史人物都有其双面性,何况是一个帝王,如果只以简单的三个字就能评价乾隆,是不是有些草率了呢?况且,在明清两代的帝王中,我认为乾隆虽算不上千古一帝,但也算是个明君,也是历朝历代帝王中的佼佼者,但令人费解的是,在历史上的众多帝王中,易中天先生为何独独喷乾隆呢?我个人分析,乾隆在位的61年中,正好赶上了西方的工业革命,在横向对比时,当时的清朝已经落后于西方,并且还盲目自大,导致了晚清时期一系列的落后挨打。并且在乾隆皇帝在位时,也干了很多的荒唐事儿,希望越大,失望越大,易中天认为乾隆皇帝有这个能力改变历史,但乾隆却并没有太大的作为。乾隆一直以来最令人诟病的就是在位时实行闭关锁国,在英国使团马嘎尔尼访华时,本有机会使清朝与世界接轨,但乾隆却选择让清朝与世界脱节。首先,我认为把闭关锁国的责任推到乾隆的身上,这简直就是无稽之谈,读过历史的人都知道,闭关锁国并非是从乾隆开始的,早在明朝初年,朱元璋就已经提出“片板不许入海”,闭关锁国从明朝时期就已经开始。在乾隆皇帝继位前,明清两代闭关锁国已延续了近300年,历经了20位帝王,都奉行着闭关锁国的政策,到了乾隆这,只是延续了之前的闭关锁国的政策,最后把闭关锁国的锅全扣在了乾隆脑袋上,我认为乾隆有一点冤。从乾隆从出生的那一天起,一直生活在封建王朝中,思想和教育上一直都是封闭的,也没有接触过西方的先进科学,在这种环境中,你能指望着乾隆上位后,在思想上与西方达到同一高度吗?并且,西方也并突然间就开始工业革命,早在明朝时期,西方国家就已经开始文艺复兴,商品经济已经发展到一定的阶段,资本主义的萌芽已经出现,之后的工业革命才能应运而生。而当时的清朝发展的是小农经济,小农经济就是自给自足的发展模式,换言之就是自己种的自己吃,自己做的自己用,基本不要贸易来往。所以当英国的使者提出贸易往来时,乾隆直接拒绝了,因为小农经济本身就抑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在乾隆之前的这几百年里,思想上根本就没有复兴,还是封建那一套,经济上一直是延续几千年的小农经济,你让乾隆突然搞一个工业革命出来,这简直就是异想天开嘛。所以,读历史,一定要置身于当时的一个历史环境中,古代的封建王朝都有其局限性,如果站在今天上帝的视角上来看,做事后诸葛亮的话,可能会有失公允。其实,闭关锁国的本质就是封建君主为了巩固国家的统治,实施的一个手段而已。老朱打下这大明的江山不容易,他很害怕失去,相对于闭关锁国的弊端,他更愿意选择大明王朝的长治久安。因为最近网上抨击乾隆的节奏很多,乾隆被一些营销号怼得比慈禧还惨,更有甚者,将乾隆列为十大罪人之一,名声更是臭得不行,直接颠覆了很多人对乾隆以往的印象,乾隆难道真的有那么不堪吗?其实乾隆还是做了很多的贡献的。人口在乾隆在位时,由明朝引进的番薯和玉米,在清朝得到了很好的推广和播种,粮食的产量也达到了历朝历代的顶峰,随之而来的是人口的大幅度增长。在乾隆时期,虽然老百姓不能顿顿大鱼大肉,但也能保证一天三顿饭,不至于挨饿,相比于明末时期的仁义充塞,以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的状况,乾隆时期的老百姓要幸福太多。乾隆能把小农经济发展好,清朝的人口一亿发展到了三亿,已经算是历朝历代之最了。免税乾隆在上位初期,免除了百姓所有的欠税。后又免费开仓放粮,大大减轻了百姓负担,共计支出白银三亿两。并且,光花费在赈灾上的粮款,便高达几千万两白银。如果在明末时期,明朝的朝廷上能发下乾隆十分之一的赈灾粮款,百姓都不可能开了大门迎闯王,崇祯都不可能爬上那棵歪脖树。疆域在外战上,乾隆平定了蒙古的准格尔叛乱,解决了有清以来最大的边疆问题。正式将新疆、西藏纳入清朝的版图,使疆域面积达到1315万平方公里,实际控制领土面积是历朝历代之最。试问,在明清两代,有几个皇帝能做出乾隆这样的赫赫之功呢?换作喷乾隆那些人来的话,还不如乾隆千分之一呢?弊端当然,乾隆也有缺点,比如他生活极其奢侈,好大喜功,大兴土木,六下江南,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乾隆在位时大兴文字狱,销毁了很多的古书,很多文人文人义士也惨遭连累。在乾隆中期,贪腐之风又开始盛行,为后来清朝的没落埋下了祸根,对此,乾隆也要付很大的责任。总体来说,乾隆一生勤于政事、兢兢业业,他的功远大于过,确实是一个有作为、有功绩的帝王,他的是非功过,我认为完全可以比肩汉武大帝,为什么有些人可以接受汉武帝是千古一帝,却不能接受乾隆皇帝呢?难道仅仅是因为乾隆帝属于异族,非汉家天子,所以为他说话的人不多? 我认为这样的话心胸也太过狭隘了。在古代,无论是朝代,还是历史人物,都有其利弊,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更何况是一个朝代、一个帝王,我们要辩证地看待,而并不是全盘的否定。中天评价乾隆:在位60年,没干什么好事,钱穆:对历史要有敬意

在一次学术研究交流会上,易中天先生受邀上台演讲,其中有一段是:乾隆皇帝统治中国60多年,我个人认为,他没干什么好事,他是一个王八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易中天先生的整段话中,骂的是乾隆个人的不修德政、不干好事、不搞开放的帝王败绩。

首先,对于易中天先生的言论,我不敢苟同。

第一,我觉得口吐芬芳不好,毕竟在学术交流会这样的公开场合,并且,乾隆也不是标准意义上的昏君。历史虽然是留给后人评说的,但每一个人都要对历史存有一份敬意,作为一个大学教授,直接口吐芬芳,实在不雅。

第二,研究历史,我们不能站在今天的上帝视角上去评论历史,应该考虑到当时历史时期的一个局限性,站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中去考虑问题。

第三,任何的历史人物都有其双面性,何况是一个帝王,如果只以简单的三个字就能评价乾隆,是不是有些草率了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况且,在明清两代的帝王中,我认为乾隆虽算不上千古一帝,但也算是个明君,也是历朝历代帝王中的佼佼者,但令人费解的是,在历史上的众多帝王中,易中天先生为何独独喷乾隆呢?

我个人分析,乾隆在位的61年中,正好赶上了西方的工业革命,在横向对比时,当时的清朝已经落后于西方,并且还盲目自大,导致了晚清时期一系列的落后挨打。并且在乾隆皇帝在位时,也干了很多的荒唐事儿,希望越大,失望越大,易中天认为乾隆皇帝有这个能力改变历史,但乾隆却并没有太大的作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乾隆一直以来最令人诟病的就是在位时实行闭关锁国,在英国使团马嘎尔尼访华时,本有机会使清朝与世界接轨,但乾隆却选择让清朝与世界脱节。

首先,我认为把闭关锁国的责任推到乾隆的身上,这简直就是无稽之谈,读过历史的人都知道,闭关锁国并非是从乾隆开始的,早在明朝初年,朱元璋就已经提出“片板不许入海”,闭关锁国从明朝时期就已经开始。

在乾隆皇帝继位前,明清两代闭关锁国已延续了近300年,历经了20位帝王,都奉行着闭关锁国的政策,到了乾隆这,只是延续了之前的闭关锁国的政策,最后把闭关锁国的锅全扣在了乾隆脑袋上,我认为乾隆有一点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乾隆从出生的那一天起,一直生活在封建王朝中,思想和教育上一直都是封闭的,也没有接触过西方的先进科学,在这种环境中,你能指望着乾隆上位后,在思想上与西方达到同一高度吗?

并且,西方也并突然间就开始工业革命,早在明朝时期,西方国家就已经开始文艺复兴,商品经济已经发展到一定的阶段,资本主义的萌芽已经出现,之后的工业革命才能应运而生。

而当时的清朝发展的是小农经济,小农经济就是自给自足的发展模式,换言之就是自己种的自己吃,自己做的自己用,基本不要贸易来往。所以当英国的使者提出贸易往来时,乾隆直接拒绝了,因为小农经济本身就抑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在乾隆之前的这几百年里,思想上根本就没有复兴,还是封建那一套,经济上一直是延续几千年的小农经济,你让乾隆突然搞一个工业革命出来,这简直就是异想天开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读历史,一定要置身于当时的一个历史环境中,古代的封建王朝都有其局限性,如果站在今天上帝的视角上来看,做事后诸葛亮的话,可能会有失公允。

其实,闭关锁国的本质就是封建君主为了巩固国家的统治,实施的一个手段而已。老朱打下这大明的江山不容易,他很害怕失去,相对于闭关锁国的弊端,他更愿意选择大明王朝的长治久安。

因为最近网上抨击乾隆的节奏很多,乾隆被一些营销号怼得比慈禧还惨,更有甚者,将乾隆列为十大罪人之一,名声更是臭得不行,直接颠覆了很多人对乾隆以往的印象,乾隆难道真的有那么不堪吗?其实乾隆还是做了很多的贡献的。

人口

在乾隆在位时,由明朝引进的番薯和玉米,在清朝得到了很好的推广和播种,粮食的产量也达到了历朝历代的顶峰,随之而来的是人口的大幅度增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乾隆时期,虽然老百姓不能顿顿大鱼大肉,但也能保证一天三顿饭,不至于挨饿,相比于明末时期的仁义充塞,以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的状况,乾隆时期的老百姓要幸福太多。乾隆能把小农经济发展好,清朝的人口一亿发展到了三亿,已经算是历朝历代之最了。

免税

乾隆在上位初期,免除了百姓所有的欠税。后又免费开仓放粮,大大减轻了百姓负担,共计支出白银三亿两。并且,光花费在赈灾上的粮款,便高达几千万两白银。如果在明末时期,明朝的朝廷上能发下乾隆十分之一的赈灾粮款,百姓都不可能开了大门迎闯王,崇祯都不可能爬上那棵歪脖树。

疆域

在外战上,乾隆平定了蒙古的准格尔叛乱,解决了有清以来最大的边疆问题。正式将新疆、西藏纳入清朝的版图,使疆域面积达到1315万平方公里,实际控制领土面积是历朝历代之最。试问,在明清两代,有几个皇帝能做出乾隆这样的赫赫之功呢?换作喷乾隆那些人来的话,还不如乾隆千分之一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弊端

当然,乾隆也有缺点,比如他生活极其奢侈,好大喜功,大兴土木,六下江南,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乾隆在位时大兴文字狱,销毁了很多的古书,很多文人文人义士也惨遭连累。在乾隆中期,贪腐之风又开始盛行,为后来清朝的没落埋下了祸根,对此,乾隆也要付很大的责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体来说,乾隆一生勤于政事、兢兢业业,他的功远大于过,确实是一个有作为、有功绩的帝王,他的是非功过,我认为完全可以比肩汉武大帝,为什么有些人可以接受汉武帝是千古一帝,却不能接受乾隆皇帝呢?难道仅仅是因为乾隆帝属于异族,非汉家天子,所以为他说话的人不多? 我认为这样的话心胸也太过狭隘了。

在古代,无论是朝代,还是历史人物,都有其利弊,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更何况是一个朝代、一个帝王,我们要辩证地看待,而并不是全盘的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