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根拜祖11-25 11:49百家榜创作者,历史达人,优质创作者关注历史上就没有西凉太守这个官职,马腾也从来没当过太守。董卓是地道的西凉人士,陇西郡临洮人(今甘肃岷县),而马腾则是关中右扶风人士,与陇西郡隔着一座陇山。由于二人年龄、出身、经历的差异,他们之间的交集非常短。打开百度APP,查看更多高清图片西凉是“凉州刺史部”的俗称,东汉时期全国划分为十三个刺史部,董卓的家乡陇西郡属于凉州刺史部,马腾的家乡右扶风属于司隶校尉部。刺史部的长官叫“刺史”或“州牧”(不同时期的叫法),郡的长官叫郡守或太守。所以没有“西凉太守”,只有凉州刺史,或者某某郡太守,二者是上下级关系。所谓西凉太守,一定是某个文学作品的称谓,这个叫法违背了基本历史常识。董卓出身于西凉士族阶级家庭,其父曾经在颍川郡任职。其先祖有两个大名鼎鼎的人物,一位是坚持“秉笔直书”的史官董狐,一位是新儒学的开创者董仲舒。东汉就是一个豪门士族集团统领天下的历史时期,董卓能够发家,跟他的出身密切相关。因为出身的优势,董卓年轻时就获得出仕机会,负责地方治安工作,由此他经常跟西羌各大部落的头头脑脑们打交道,并在羌人中建立了很高的威信。董卓最早的战功,就是在羌人部落的支持下,打败了匈奴的入侵。东汉时期,凉州边境不宁,董卓“以夷制夷”,让朝廷省心,人才呐,于是董卓步步高升,多次参与朝廷的平叛行动。汉灵帝末年,黄巾起义爆发,董卓以中郎将身份负责冀州防卫,却因为战事不利被罢免。几个月后,凉州又爆发北宫伯玉、韩遂、边章叛乱。董卓被起复,以二把手身份追随张温参与平叛。在这次战斗中,张温派出六路人马,唯有董卓星光闪耀,他趁叛军移动之际发动攻击,杀敌数千,改变了朝廷大军节节失利的局面。后来在全军粮草断绝,又被羌人、匈奴和叛军围攻的不利形势下,设计安然撤退,不损一兵一卒。战后,董卓率军屯驻右扶风,拜前将军。两汉有很多将军,除了车骑将军、骠骑将军、卫将军、前后左右将军外,其他都是杂号将军,董卓离朝廷重臣仅一步之遥。当然,对董卓来说这些并不重要,掌握了一支军队,并将他“部曲化”,变成“私兵”更关键。不久这个机会来了。中平四年(188年),由于新任凉州刺史耿鄙的失误,导致事态严重恶化。董卓在平叛过程中,大量兼并叛军,成长为朝廷无法控制的军阀,而马腾那时候就是董卓平叛的对象。马腾是东汉开国名将马援的后人,不过到他这一辈,他这个家族分支已经没落。马腾出身贫寒,母亲是羌人,不像董卓有被察举入仕的资格,所以,年轻的马腾只能靠砍柴为生。由于北宫伯玉、韩遂、边章的叛乱迟迟不能平定,汉灵帝走马灯似的连换几任凉州刺史。中平三年,耿鄙受命奔赴西凉。耿鄙到任后,第一件事就是募兵,马腾就在这一年应征入伍,吃上了粮饷。小字辈马腾相对于董卓,虽然起点低,但是也同样展现出了不同凡响的潜能,仅仅几个月时间,他就从一名大头兵,晋升为军司马、偏将军。如果耿鄙是一名合格的刺史,或许马腾在他手下继续建功立业,没准有机会与董卓扳手腕,可惜的是,耿鄙犯了大错。耿鄙作为一名外来人,首先得罪了当地的士族集团,名将盖勋不惜以辞职对抗。不久,军中发生了内讧,陇西郡太守李参发动叛乱,杀了耿鄙。群龙无首的汉军一哄而散,马腾则率领他的部下,投靠了韩遂。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内讧,转眼间马腾从政府军变成了叛军。我们无法得知马腾当时的心理活动,但可以大致揣摩一二。东汉末年朝廷的腐败无能,马腾早就洞悉,他投军大概也不是为了朝廷,为自己的前途着想,恐怕才是他的首要出发点。其实包括韩遂在内,他们原本都是朝廷官员,都被黑暗的势力,推向了另一端。大势使然,马腾这么做不足为奇。另外,马腾如果不投降韩遂,他和他的部下恐怕只有两个结果,一是就地解散,二是被消灭。相反,带着这支队伍另寻出路,马腾立刻翻身成了军阀,对他个人而言,难道不是一步登天?就这样,马腾、韩遂等人,共举一个叫“王国”的人为首领,挥师三辅,大有一口气吃掉关中,推翻东汉的气势。马腾等人入关中的第一道门槛就是陈仓,负责救援陈仓的,就是皇甫嵩和董卓。中平六年二月,皇甫嵩与董卓大败马腾等人,斩敌一万余。这场失利,让叛军内部发生矛盾,马腾和韩遂不再听王国的指挥,退回西凉的他们,相互厮杀争地盘。同时,也因为这场战争,董卓的势力进一步扩大,朝廷已经失去了对他的控制。就在这一年,汉灵帝驾崩了。汉灵帝一死,西凉再也无人问津,马腾和韩遂趁机坐大。到此为止,马腾这位小小的“柴夫”,仅用了两年时间,就成长为西凉最大的军阀势力之一。也就在汉灵帝驾崩不久,大将军何进引狼入室,把野心勃勃的董卓诏入洛阳。一举把东汉帝国推向深渊的“十常侍之乱”爆发,董卓靠武力,强行控制了朝政。初平元年(190年),以袁绍为盟主的十八路“讨董联盟”,对洛阳发动进攻。董卓知道,自己试图拉拢关东士族集团的努力失败了,那怎么办?迁都长安回老家呗,远离关东士族集团的大本营,迁都长安,那里的关中士族相对弱小,还紧靠自己的大本营西凉。初平二年(191年),董卓到达长安。在洛阳吃了大亏的他长记性了,他向马腾、韩遂伸出了热情洋溢的手——咱合伙一起干洛阳的关东集团,成不?马腾和韩遂一听两眼放光:咱在西凉再怎么折腾,也就巴掌大的地方,能有多少油水?出了关中纵横天下,乖乖,不敢想象。尤其是马腾,原来就一砍柴的,居然离王侯将相一步之遥,那得多大的诱惑。于是,二人接到董卓的信,就匆匆忙忙下山,打马直奔长安。等他二人赶到长安时,不由悲呼:董哥哥,我来迟了!原来王允联合吕布,干掉了董卓。后来,李榷杀掉王允掌控朝廷,韩遂被任命为镇西将军,回到凉州金城郡,马腾则被任命为征西将军,屯驻郿坞。卓是来自西凉的势力,那他和当时的西凉太守马腾是什么关系?

历史上就没有西凉太守这个官职,马腾也从来没当过太守。董卓是地道的西凉人士,陇西郡临洮人(今甘肃岷县),而马腾则是关中右扶风人士,与陇西郡隔着一座陇山。由于二人年龄、出身、经历的差异,他们之间的交集非常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西凉是“凉州刺史部”的俗称,东汉时期全国划分为十三个刺史部,董卓的家乡陇西郡属于凉州刺史部,马腾的家乡右扶风属于司隶校尉部。

刺史部的长官叫“刺史”或“州牧”(不同时期的叫法),郡的长官叫郡守或太守。所以没有“西凉太守”,只有凉州刺史,或者某某郡太守,二者是上下级关系。所谓西凉太守,一定是某个文学作品的称谓,这个叫法违背了基本历史常识。

董卓出身于西凉士族阶级家庭,其父曾经在颍川郡任职。其先祖有两个大名鼎鼎的人物,一位是坚持“秉笔直书”的史官董狐,一位是新儒学的开创者董仲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东汉就是一个豪门士族集团统领天下的历史时期,董卓能够发家,跟他的出身密切相关。因为出身的优势,董卓年轻时就获得出仕机会,负责地方治安工作,由此他经常跟西羌各大部落的头头脑脑们打交道,并在羌人中建立了很高的威信。

董卓最早的战功,就是在羌人部落的支持下,打败了匈奴的入侵。东汉时期,凉州边境不宁,董卓“以夷制夷”,让朝廷省心,人才呐,于是董卓步步高升,多次参与朝廷的平叛行动。

汉灵帝末年,黄巾起义爆发,董卓以中郎将身份负责冀州防卫,却因为战事不利被罢免。几个月后,凉州又爆发北宫伯玉、韩遂、边章叛乱。董卓被起复,以二把手身份追随张温参与平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次战斗中,张温派出六路人马,唯有董卓星光闪耀,他趁叛军移动之际发动攻击,杀敌数千,改变了朝廷大军节节失利的局面。后来在全军粮草断绝,又被羌人、匈奴和叛军围攻的不利形势下,设计安然撤退,不损一兵一卒。

战后,董卓率军屯驻右扶风,拜前将军。两汉有很多将军,除了车骑将军、骠骑将军、卫将军、前后左右将军外,其他都是杂号将军,董卓离朝廷重臣仅一步之遥。

当然,对董卓来说这些并不重要,掌握了一支军队,并将他“部曲化”,变成“私兵”更关键。

不久这个机会来了。中平四年(188年),由于新任凉州刺史耿鄙的失误,导致事态严重恶化。董卓在平叛过程中,大量兼并叛军,成长为朝廷无法控制的军阀,而马腾那时候就是董卓平叛的对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马腾是东汉开国名将马援的后人,不过到他这一辈,他这个家族分支已经没落。马腾出身贫寒,母亲是羌人,不像董卓有被察举入仕的资格,所以,年轻的马腾只能靠砍柴为生。

由于北宫伯玉、韩遂、边章的叛乱迟迟不能平定,汉灵帝走马灯似的连换几任凉州刺史。中平三年,耿鄙受命奔赴西凉。耿鄙到任后,第一件事就是募兵,马腾就在这一年应征入伍,吃上了粮饷。

小字辈马腾相对于董卓,虽然起点低,但是也同样展现出了不同凡响的潜能,仅仅几个月时间,他就从一名大头兵,晋升为军司马、偏将军。

如果耿鄙是一名合格的刺史,或许马腾在他手下继续建功立业,没准有机会与董卓扳手腕,可惜的是,耿鄙犯了大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耿鄙作为一名外来人,首先得罪了当地的士族集团,名将盖勋不惜以辞职对抗。不久,军中发生了内讧,陇西郡太守李参发动叛乱,杀了耿鄙。群龙无首的汉军一哄而散,马腾则率领他的部下,投靠了韩遂。

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内讧,转眼间马腾从政府军变成了叛军。我们无法得知马腾当时的心理活动,但可以大致揣摩一二。

东汉末年朝廷的腐败无能,马腾早就洞悉,他投军大概也不是为了朝廷,为自己的前途着想,恐怕才是他的首要出发点。其实包括韩遂在内,他们原本都是朝廷官员,都被黑暗的势力,推向了另一端。大势使然,马腾这么做不足为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外,马腾如果不投降韩遂,他和他的部下恐怕只有两个结果,一是就地解散,二是被消灭。相反,带着这支队伍另寻出路,马腾立刻翻身成了军阀,对他个人而言,难道不是一步登天?

就这样,马腾、韩遂等人,共举一个叫“王国”的人为首领,挥师三辅,大有一口气吃掉关中,推翻东汉的气势。

马腾等人入关中的第一道门槛就是陈仓,负责救援陈仓的,就是皇甫嵩和董卓。中平六年二月,皇甫嵩与董卓大败马腾等人,斩敌一万余。这场失利,让叛军内部发生矛盾,马腾和韩遂不再听王国的指挥,退回西凉的他们,相互厮杀争地盘。

同时,也因为这场战争,董卓的势力进一步扩大,朝廷已经失去了对他的控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在这一年,汉灵帝驾崩了。汉灵帝一死,西凉再也无人问津,马腾和韩遂趁机坐大。到此为止,马腾这位小小的“柴夫”,仅用了两年时间,就成长为西凉最大的军阀势力之一。

也就在汉灵帝驾崩不久,大将军何进引狼入室,把野心勃勃的董卓诏入洛阳。一举把东汉帝国推向深渊的“十常侍之乱”爆发,董卓靠武力,强行控制了朝政。

初平元年(190年),以袁绍为盟主的十八路“讨董联盟”,对洛阳发动进攻。董卓知道,自己试图拉拢关东士族集团的努力失败了,那怎么办?迁都长安回老家呗,远离关东士族集团的大本营,迁都长安,那里的关中士族相对弱小,还紧靠自己的大本营西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初平二年(191年),董卓到达长安。在洛阳吃了大亏的他长记性了,他向马腾、韩遂伸出了热情洋溢的手——咱合伙一起干洛阳的关东集团,成不?

马腾和韩遂一听两眼放光:咱在西凉再怎么折腾,也就巴掌大的地方,能有多少油水?出了关中纵横天下,乖乖,不敢想象。尤其是马腾,原来就一砍柴的,居然离王侯将相一步之遥,那得多大的诱惑。

于是,二人接到董卓的信,就匆匆忙忙下山,打马直奔长安。等他二人赶到长安时,不由悲呼:董哥哥,我来迟了!原来王允联合吕布,干掉了董卓。

后来,李榷杀掉王允掌控朝廷,韩遂被任命为镇西将军,回到凉州金城郡,马腾则被任命为征西将军,屯驻郿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