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之前完全没有听说过这部影片,说是影片它更像是纪录片。没有名导大家操刀指导,没有商场大屏商业宣传,没有明星流量的加持出演。

初知这部影片,正逢12月11日它的大陆首映之日。然而并不是在电影院里的相见,而只不过是见到了它的预告片。出于好奇,我去了解了这部传说是今年电影年度豆瓣最高的“神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棒!少年》,今年的FIRST获得了超高的口碑评分、拿下了年度最佳纪录长片奖,被影迷誉为“年度纪录片黑马之作”。作为影片,其实也是一部体育题材的纪录片,更是关于生存、命运和人生的纪录片。

“你好好地干,再也别回到我们这个地方”这是影片开头农村孩子小双收到来自他大伯的嘱托。在河北农村长大的他在家被看作是无用的累赘,甚至想要把他卖了都不被买家喜欢。而现在幼小的他即将踏上远离他乡、独自前行的棒球之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远在宁夏的另一个孩子马虎也在陌生的北京面前迷茫彷徨,母亲离家出走、父亲不管不顾,这些都让这个敏感的孩子为自己造就了一层外壳。

原生家庭不健全、生活困难健全的孩子,大概7到9岁的年纪是孙岭峰“天使救助计划”的选择标准。不是影片虚造的人物,作为这个纪录片的核心和主干,孙岭峰有着自己的坚持和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8岁入选国家棒球队的孙岭峰,在国家队经过了14年的职业生涯。曾是中国棒球联赛的三届盗垒王,也是中国国家队的第一棒与当家中外野手的孙岭峰也许这辈子都不会和棒球分道扬镳了。退役之后,为了中国棒球事业的发光发热,也为了让更多在贫困线上苦苦挣扎的孩子有更加光明的未来,孙岭峰走上了这条“不归路”。

作为对棒球一窍不通的我,对于体育类纪录片的观感并不太高。但《棒!少年》的观感远远超过了我的想象。正如先前所说的那样,不仅仅是一部体育纪录片,更是记录下了生活、记录了情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个爱惹事的捣蛋鬼、一个温和内敛的爱哭猫,影片的主角便是两个“强棒”爱心基地的孩子。他们的个性截然不同,但命运的轨迹在遇见孙岭峰之前都不约而同地蒙上浓重的悲剧色彩。

自进入爱心基地之后,这些孩子们可以打棒球。天赋好的可以进省队、进国家队;天赋一般的可以靠着这个进入大学;天赋差的,未来也可以在基地效力,为下一代的孩子带来希望。所以他们的相处、训练和努力都是这份情怀背后的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没有进入强棒,小双面对母亲离家、父亲去世、大伯癌症的家庭几乎已经站在了悬崖的底部,甚至连掉下去的资格都没有。在家里安慰家人,在球场拼尽全力,为团队熬住伤痛。这个敏感的孩子,乖巧地刺痛人心。所以这样的孩子在见证美国“到处都是棒球场”时才会那样的震撼和痛苦。这是生活在这个年幼的孩子心底过早刻下的伤痕。

不同于小双表现的乖巧,马虎好斗、不屈、精力旺盛。如果没有进入强棒,我想这个孩子可能会走上一条歪路。他渴望自尊,他有不服输的倔强,但内心又有着对惯于使用暴力的父亲的畏惧、对队员和老师反感的害怕、对离去母亲的思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没有人在他的人生上指明前路,他可能只是成为一个混混,在迷茫、正义和不服中挣扎着越陷越深。但现在很好,马虎已经是懂礼收敛的成熟少年,也许他的未来可以打进美国的棒球赛。未来总是这样,不知终点但却总有希望。

原生家庭的影响早已让这些孩子过早地体会了生活和现实,但幸运地是可以有这样的强棒基地用如同核爆效果一样重组这些孩子的人生。“流畅地剪辑、超越线性的时间叙事、与完备的电影技术的高水平融合,在动人又诚挚的成长故事中,彰显了人性的温存与希望。”这是FIRST青年电影展组委会的颁奖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许几年之后当这些被镜头记录的孩子有独立思考和见解的时候,回头来看会懂得一路走来的不易和幸运。当浑身是刺的人卸下防备,内里都是带伤的温软心房。体会苦涩、挥洒激情、拥抱不幸,但也遇见温情。燃与苦的交织,是这群“邋遢”少年对棒球和人生的体悟和品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年度豆瓣最高评分!竟不是名导大作,而是普普通通的邋遢少年?《棒!少年》,棒的是棒球、棒的是棒棒的纪录片、棒的更是打棒球的你们:少年,从底层向前冲很累、很苦,但也很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