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8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与联合国人居署联合课题组合作研究的《全球城市竞争力报告2020--2021:全球城市价值链--透视人类文明时空演进》(以下简称“报告”)正式对外公布。

报告显示,全球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前20强的城市分别为纽约、新加坡、东京、伦敦、慕尼黑、旧金山、洛杉矶、巴黎、深圳、圣何塞、香港、上海、法兰克福、波士顿、都柏林、维也纳、杜塞尔多夫、斯图加特、汉堡和西雅图。

报告指出,相对于2015-2016年而言,纽约和新加坡的排名没有变化,东京、伦敦大幅上升,慕尼黑、巴黎等由于增量减小出现小幅下降。由此可见,全球顶级城市出现一轮洗牌,其位序仍处于激烈竞争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全球可持续竞争力前10强的城市分别是东京、新加坡、纽约、香港、伦敦、巴黎、旧金山、巴塞罗那、深圳、大阪。其中,深圳在2019年的可持续竞争力排名为第19,此次上升10名,首次进入全球前十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城市可持续竞争力出现分化

作为《全球城市竞争力报告》系列的第6部,报告利用指标体系和客观数据,详细评价了1006个全球城市的竞争力状况。

报告显示,中国城市经济竞争力全球排名总体有所上升。中国综合经济竞争力前10强城市分别是深圳(9)、香港(11)、上海(12)、北京(21)、广州(42)、苏州(71)、台北(74)、南京(83)、武汉(87)和无锡(91)。

深圳在经济竞争力排名中位列全球第9,这也是中国城市取得的最好排名。其他进入全球排名前20的中国城市还包括香港和上海,分别位列第11名和第12名,北京则位列第21名。进入前100强的其他中国城市还包括:广州、苏州、台北、南京、武汉和无锡。

从5年变化来看,由于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中国前10强城市总体经济竞争力全球排名处于降低状态,但仍然均在全球前100强以内。

总体来看,2020-2021年度中国城市经济竞争力全球排名相对与2015年有所上升。在291个中国城市样本中,有106个城市的综合经济竞争力全球排名处于降低状态,有183个城市的综合经济竞争力全球排名处于上升状态。

中国城市的可持续竞争力整体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但头部城市呈上升发展趋势。中国头部城市的可持续竞争力呈上升发展趋势,中国可持续竞争力前10名的城市,分别是香港(4)、深圳(9)、台北(24)、上海(33)、北京(47)、广州(69)、苏州(78)、南京(89)、青岛(94)和武汉(102),均有所上升。

其中,排名中国内地城市第一名的深圳进步非常显著,从前20一跃进入前10。同时,深圳还在全球经济活力指标前10强中排名第5,而决定这一指标的最重要因素就是青年人口数量。

与此同时,一方面,中国城市可持续竞争力内部差距较大,在291个样本中,有5个城市跻身全球前50,9个城市跻身全球前100,30个城市跻身全球前200;同时,有157个城市位于全球500名以后,占比约54%。另一方面,中国城市的可持续竞争力出现分化加剧。从5年变化来看,159个城市排名上升,占比54.63%;同时,也有130个城市排名出现下滑,占比44.67%。

港澳大湾区科创能力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竞争力呈现深圳、香港、广州三大中心引领状态。粤港澳大湾区的总体均值为0.75,低于东京湾的0.94,旧金山湾的0.86,纽约湾的0.84。具体来看,深圳全球排名第9名,香港全球排名第11名,广州全球排名第42名。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的可持续竞争力整体呈梯度分布。以3个百强城市为第一梯队:香港(4)、深圳(9)、广州(69)作为核心引擎;5个200强城市为第二梯队:东莞(119)、佛山(123)、澳门(138)、中山(160)、珠海(194)作为中流砥柱;其他三个城市组成第三梯队:惠州(296)、江门(390)、肇庆(487)作为重要支撑。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平均得分为0.482,显著高于全球平均水平的0.316和中国平均水平0.269,也优于国内的杭州湾区0.404和环渤海湾区的0.452。但与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和东京湾区等国际湾区0.7以上的得分比较,粤港澳大湾区与国际先进湾区差距较大。从湾区内部来看,核心城市香港(14)、深圳(30)和广州(40)的科创指数都超过0.7,世界排名均在40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