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地人听说大同,可能大多数都是因为煤炭,但是煤炭为非可再生能源,越挖越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比较大。除了煤,大同还有一座大矿——历史文化。

大同是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中国第九大古都,北魏首都、辽、金、蒙元初陪都,建都史有约400年,明朝“九边重镇”,有众多历史文化典故在此发生,有众多历史名人在此留下足迹,但是文化需要不断学习、挖掘,对文化产业需要保护和开发,才能被人们所熟知、把产业做大。

历史遗存

历史遗存

大同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文化遗存众多,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北魏时期的云冈石窟是北魏时期文化遗存的代表,世界文化遗产、国家5A级景区,还有北魏明堂遗址、北魏塔基遗址、北魏司马金龙墓、北魏方山永固陵等这一时期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大同古城内还有辽金时期的华严寺、善化寺,有九龙壁、古城墙、帝君庙、鼓楼、府文庙等众多元明清时期的历史文物。北岳恒山和悬空寺更是驰名中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云冈石窟(北魏)

著名典故

著名典故

除了历史文物遗存,大同的历史文化也非常丰富。战国时政治改革家推行“胡服骑射”的赵武灵王,因为赵国的宫廷斗争被活活饿死,被埋葬在大同市灵丘县(灵丘因此得名);汉高祖刘邦亲征袭击匈奴,结果被围困在白登山7天7夜,后来陈平设“美人计”将刘邦救出,这就是“白登之围”的历史典故;北魏孝文帝推行改革,强行对鲜卑族进行汉化,并从平城迁都到洛阳,保卫故都平城的北方六镇军民因待遇降低引发农民起义,并最终导致北魏分裂,这是两个著名典故“迁都洛阳”、“六镇起义”;后晋开国皇帝石敬瑭为了得到契丹支援,答应建国后将“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并称比自己小10岁的辽太宗耶律德光为父,使整个燕云地区失去汉族朝廷统治时间长达455年,直到明朝才收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白登之围(油画)

文化艺术

文化艺术

大同的辽金元文化主要成就体现在建筑方面,华严寺、善化寺、应县木塔等都是这一时期遗留的重要建筑;明清时期,大同的历史遗存很多,以大同古城为主的建筑群和文物遗迹比比皆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华严寺(辽代皇家寺庙)

很多人对大同历史上最为辉煌的北魏历史文化,反而不甚了解,更有甚者,以为北魏没有什么文化。其实北魏虽然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距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但是留存下来的文化元素还是比较丰富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魏司马金龙墓漆屏风(禁止出境展览文物)

  • ●魏碑书法

魏碑是我国书法历史上一种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过渡性书法体系,“上可窥汉秦旧范,下能察隋唐习风”,对后来隋唐楷书体的形成影响很大。由于南北朝时期,北朝多将文字刻在石碑、崖壁之上,故虽然年代久远,依然有较多能够保存下来。平城魏碑是魏碑的始源,所以大同被称为“魏碑故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石碑上的魏碑体

  • ●文学作品

北朝时期最有名的文学作品是郦道元的《水经注》和被收集到《乐府诗集》的北朝民歌。

郦道元写的《水经注》全书40卷约30万字,记录了1000多条河流的历史遗迹、人物、神话传说等,对很多河流、瀑布、沼泽、山峦、丘陵等地理信息都有细致描写,保存了很多资料,对中国古代历史和地理的研究有很多参考价值。全书文笔清丽流畅,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中学语文课本选用《三峡》一文,很多人应该还有印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不见曦月。”书中还记录了很多碑刻墨迹和渔歌民谣,如《三峡》中引用的渔歌:“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北朝民歌中最有名的当属《木兰诗》和《敕勒歌》。北魏《木兰诗》与南朝《孔雀东南飞》并称为“乐府双璧”,花木兰的替父从军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敕勒歌》描写广阔大草原的粗犷景象,质朴粗犷,豪迈雄壮,是北朝民歌的代表:“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花木兰(电影剧照)

  • ●宗教艺术

北魏时期最著名的宗教艺术作品莫过于云冈石窟。不过,北魏在道教方面也有其代表作品:悬空寺。悬空寺的建立与北魏时期道教的代表人物与改革者寇谦之有关。

北魏朝廷原本多信佛教,寇谦之对新天师道进行了改革,使其在北魏轰轰烈烈发展着。寇谦之逐渐得到朝廷的信任,成为了国师,道教也成为了“国教”。为了让道教的影响得以持续,寇谦之以太武帝拓跋焘的名义修建“静轮天宫”,“必令其高不闻鸡鸣狗吠之声,欲上与天神交接”。但是该工程修建难度极大,耗时18年,离竣工仍遥遥无期。直到寇谦之去世,“静轮天宫”依然没有完工,迫于压力,太武帝对其进行拆除。但“静轮天宫”是天师寇谦之未了的心愿,信奉国教的贵族和弟子们对其念念不忘。直到孝文帝元和十五年(公元491年),将道坛由城南迁至南郊,才建成悬空道场,即悬空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悬空寺(始建于北魏)

古代名人

古代名人

大同历史上名人众多,有的在此出生,有的在此成就自己的事业。

  • ●北魏:在大同出生的皇帝共有6位,其中比较有名的有:统一北方的拓跋焘;休养生息、始建云冈石窟的拓跋浚;推行汉化改革、迁都洛阳的孝文帝拓跋宏。还有一些是在平城成就自我的历史名人:开国皇帝拓跋珪(盛乐人);手握大权推行改革的北魏冯太后(信度县人);组织修建云冈石窟的高僧昙曜(姑臧人);新天师道领袖寇谦之(昌平县人)。
  • ●五代:“将不过李、王不过霸 ”、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十三太保”李存孝;武将史彦超;长期占据、活动于云州(大同)的后唐太祖李克用(神武川新城人)。
  • ●北宋:知人善任、大力推举寇准的北宋宰相毕士安;杨家将中杨业之妻、杨延昭之母、抗辽女将佘太君(原名折赛花);名将李汉超。
  • ●金:文学家、政治家刘撝;官员苏保衡;官员康元弼。
  • ●元:高僧、书法家李溥光;军械装备制造专家孙威;画家高克恭。
  • ●明:“明末第一良将”、“万人敌”曹文诏;官员李植
  • ●清:治理黄河成绩卓著的治水专家、廉吏栗毓美;宣统皇帝溥仪帝师李殿林;官员、农桑学家刘青藜;官员、光绪帝师齐廷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拓跋浚(影视剧照)

大同作为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历史遗存众多,随着“文化复兴”运动不断深入,对历史文化需持续学习研究,“云冈学”的创办就是很重要的文化研究项目。文化这座宝矿,越挖越多,也会让大同受益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