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篇题为《反对“鸡娃”,逃离内卷,中国家长在泰国就能实现“教育自由”?》的文章火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报道,为了逃离国内的应试教育,一部分家长不惜卖掉国内房产送孩子出国留学。

与以往的留学欧美加拿大不同,如今更多家长把目光投向了泰国的国际学校。

尤其是一些经济实力不是非常雄厚的家庭,他们首选泰国。

究其原因,

一方面泰国的国际学校费用比欧美和国内的便宜,甚至比同为东南亚国家的新加坡、印尼都要便宜;

另一方面泰国是亚洲最早引进国际学校的国家,泰国最早的国际学校建立于1951年,截至2019年11月,泰国有超过250所国际学校;

再者,地理位置上泰国离中国更近,方便留学家庭往来走动。

基于以上原因,前往泰国留学的中国家庭逐年增加。

尤其是在国内鸡娃之风愈演愈烈的背景下,泰国似乎成了一部分家长触手可及的梦想之地。

然而,这个梦想真的有那么美好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被妖魔化的应试教育vs被过度美化的国外教育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一提起国内的教育,很多人就嗤之以鼻,觉得国内的教育是扼杀天性的应试教育。

可是,有多少人正是通过所谓的应试教育走出了原有的阶层,过上了体面的生活。

这些人当中就包括一些转而攻击应试教育的。

可谓“端起碗来吃饭,放下碗就骂娘”。

而且,如果你认真观察国内现在的教育制度以及各个学校的教学模式就会发现,

其实很多学校已经在努力施行素质教育,各种各样的以培养兴趣为目的课程,丰富的文体活动,这些都是学校里的常见配置。

可问题是,首先家长就不买素质教育的账。

2020年高考,南京老牌名校南京一中高考成绩不理想,结果南京一中家长围堵学校,

高喊“一中不行,校长下课”,批评一中校长搞素质教育,不抓成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多时候,不是国内的教育制度不行,而是家长不让它行。

所以,我们要搞清楚,大家想要逃离的到底是现行的教育制度,还是无论在什么教育制度下都拼命鸡娃、拼命制造内卷的现状?

显然,大家要逃离的是后者。

然而讽刺的是,通常也是拼命制造内卷的家长更想要逃离,于是,他们走到哪里都会制造内卷。

这也是为什么我在国外几年下来的感受是,不管在哪里,只要有中国家长在,就有教育焦虑在,因为他们真的太能鸡娃了。

许多家长到了泰国后又担心孩子太轻松,把孩子送到各种培训班,包括针对中国移民按照国内模式开设的语数外辅导班。

这就很魔性了。

当然,我们并不是说现在国内的教育制度就是完美的。

事实上,没有绝对完美的教育制度,只有相对合理的教育制度。

反观国外的教育,就一定好吗?

真不见得。

我们首先要搞清楚几个问题:

一个是,再好的学校都有学渣,再差的学校都有学霸;

另一个是,对于孩子来说,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再一个是,换个地方就能轻轻松松上名校,这样的事是不存在的。

就拿泰国来说,他们的国际学校有很多,但是质量也是参差不齐的。

没有好记录的国际学校,家长一般不会选;

可是资质一般的孩子,又进不了真正的好学校,因为入学考试很难。

好不容易上了一所不错的国际学校,孩子一样要面临竞争,后续申请大学的时候一样要靠成绩。

想上名校,在哪里都不容易。

那些为了留学而留学,甚至放言只要能留学就行,哪怕菲律宾、柬埔寨都行的家长,你们真的想好了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其拼尽全力送孩子出国留学

不如拼尽全力做个好家长

如果说换一个地方,换一所学校就能让孩子优秀、让孩子幸福快乐,那只能说父母也太好当了。

而且,既然换个地方就能解决问题,那么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到底换到哪里呢?

而伴随着这个问题的必定是家长的焦虑。

所以说,孩子是否优秀、是否幸福,并不取决于Ta在哪里,而是取决于Ta有着怎样的父母。

如果我们做父母的在国内没有办法给孩子幸福,那么换一个地方孩子也大概率不会幸福。

还记得之前有一篇刷屏文章叫《牛蛙之殇》,文章讲述了一对上海的父母,

早早给孩子制定了“著名民办小学-著名民办初中-著名公立高中-清华北大交大复旦和海外常春藤”的“牛蛙路线”。

为此,他们提前三年,也就是在孩子三岁的时候就开始了“牛蛙模式”计划,他们用各种培训填满了孩子的课余时间,以备考上海四大民办小学。

三年时间里,整个家庭的精力都放在小小的孩子身上。

孩子妈妈甚至每一天、每一周、每个月都给孩子设置了不同的考核,并且把这叫做KPI,

她要求孩子记的第一个单词就是“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

结果,孩子由于长期的压力导致了抽动症,最终与名校无缘。

眼见孩子上不了名校,家长转而又打起了送孩子出国留学的主意。

很难想象,这样的家长在国外就能一下子放弃鸡娃了吗?

如果可以的话,他们在国内一样可以做一个不焦虑的父母啊!

所以说,悲剧的根源不在于他们在哪里,而在于他们在哪里都是焦虑的家长。

这样的家长,无论在哪里,都是孩子的噩梦。

就像留学泰国的一些家长一样,到了泰国又怕孩子上不了名校,于是拼命把孩子送进补习班。

这不就是把他们讨厌的国内应试教育的那一套复制到了泰国吗?

所以他们并不是讨厌内卷,而是讨厌那么多人跟他们一样选择了内卷。

还有一些家长带着孩子在泰国留学半年后,觉得学校太散漫了,啥也不教,担心孩子学不到东西,转身又回国了。

你看,与其千方百计逃离“内卷”,不如自己先别急着“卷”,做个不焦虑的家长。

我们要相信孩子有孩子的人生,有他们自己的节奏。

《牛蛙之殇》里有这样一段话:

“所谓家学,就是让下一代,比我们更能接近真实的自己。

我们所积累的所有财富与资源,并不是要全部交给他,

而是让他在这一切的对照之中,比我们能更快地洞察到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不虚掷时光与人生。”

作为家长,我们不该逼着孩子按照我们给他们制定的路线走下去。

我们要做的是,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给他们提供必要的支持,让他们走出自己的人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留学失去的东西,比你想象的多

一个家庭一旦选择送孩子出国留学,尤其是送年幼的孩子出国留学,就必然会失去很多。

为了照顾孩子,父母一方甚至双方要放弃国内的事业去泰国陪读,

而泰国陪读签证是不可以工作的,这对于一个原本在国内有着稳定事业的家长来说,牺牲不可谓不大。

在举目无亲的异国他乡,放弃了原来熟悉的工作,放弃了积累多年的人脉资源,放弃了父母亲朋。

这种感觉真的不是简单的一句“为了孩子都是值得的”可以描述的。

个中心酸,只有经历过的人才懂。

而且,如果经济实力无法支撑夫妻二人共同陪读的话,那么陪读一方通常是妈妈,爸爸在国内继续工作挣钱,以供养孩子留学。

在泰国第二大城市清迈,因单亲陪读而分居两地的家庭大概占到90%。

为了孩子不确定的人生,牺牲了夫妻之间确定的感情,这个代价太大了。

更何况,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再好的教育都比不上父母的陪伴,缺了任何一方,都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不利的影响。

再好的教育缺了父亲的陪伴也是不完美的。

除此以外,更重要的是,孩子一旦从小就在外留学,Ta就不再是一个中国人了。

不是因为Ta的中文没有国内的孩子好,而是因为离开了中国,离开了中国文化,他们会对中国不再有归属感。

一个从小唱着别人的国歌而不是《义勇军进行曲》的孩子,自然不会再对中国生出眷恋。

当然他们可以更容易地学习英语国家的文化,更容易地融入这些国家,

不过也只是相对中国的孩子而言,跟本国人相比,他们依然是外国人。

所谓有得有失,就看你怎么看待和取舍了。

所以,从这个层面来说,是否留学以及何时留学不仅关乎孩子将来在哪里上学在哪里工作生活,更关乎孩子的根在哪里。

回过头来看,留学也好,坚守国内也罢,没有绝对的对错,选择适合自己的就行。

重要的是,我们清楚选择背后的得失。

最后,让我们一起分享出去,无论在哪里,我们都要努力做一个让孩子感受到快乐的家长。

*作者:清月。来源:智慧父母V,智慧父母是木棉说旗下的亲子教育号,关注0-15岁孩子的成长教育,旨在帮助有远见的父母养育终生成长的孩子。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