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行人

我国的探月工程收官之战即将迎来最后一项任务,那就是对嫦娥五号返回器的回收工作,与往常一样,这一次也将降落在位于我国内蒙古自治区境内的四子王旗着陆场,目前着陆场的各项准备工作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当中,大家都怀着期待的心情,期望“嫦娥”顺利回家。随着原来越多关于着陆场的报道发出,我们惊喜的发现,我们的地面人员,竟然装备上了机械外骨骼,这样在搬运物资设备的时候,显得更加轻松,又一项先进的技术被我兔白菜化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实际上动力外骨骼就是一种能够增强人体能力的一种可穿戴的机器,最初这种构想只存在于各种科幻小说和电影当中,在近些年才被逐步的运用于军事领域和民用领域当中,从科幻逐渐走向了现实生活。在军事领域,这种可穿戴式外骨骼可以助力士兵搬运各种物资,在实际应用的过程当中我们也发现了其优势,不仅可以节省士兵的体力,同时还能对士兵的身体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单单是在军用领域,在民用领域也有很广阔的市场,目前已经在工业制造生产以及快递物流行业被广泛的应用。我国国内的汽车生产公司在使用机械手臂减少人工操作任务量的同时,也在积极研发新型外骨骼支撑设备。这种外骨骼支撑设备的使用将会大大的缓解一线生产装配工人们的工作强度,并在一定的程度上减少了对于身体的伤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时,我国的一家机器人公司也研制出了一种轻便版的外骨骼支架,并投入到了快递物流领域,穿上这款轻便的外骨骼支架后,快递分拣员可以轻轻松松地到处负重移动,通过在大腿,腰间和小腿到脚部的区域里使用碳纤维材料作为支撑,配合传感器唤醒其中的动力马达,能够轻松的实现负重15公斤。这对于快递员和分拣员来说,简直就是非常大的帮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未来,我国还将继续这种高科技产品的研发项目,将在体力劳动相对较大的行业领域大力推广这项技术。不过这项技术目前来说也有一定的不足与缺陷,那就是整体系统的耗电量和使用时间,目前这种可穿戴的机械式外骨骼还在使用电池作为提供动力的,如果电池没有电的情况下将会导致不能使用的尴尬境地。目前我国的相关科研人员也正在对这种可穿戴式外骨骼的电源系统进行研究,目前来说只能增加电池的容量,但是这样的话会提升系统的整体重量,希望在未来随着科技的进步,我国能在这方面取得更大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