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节气)后

渐进寒冬

暴露在北风中

穿梭的人们

是寒冷的

但无法阻碍人们对生活的追寻

对美好的憧憬

那跳动的心

按捺不住的躁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恰逢由增城区文化馆、增城区文化馆增江街分馆主办,增城区古村之友协会承办,榄人榄园、广州市图鉴城市规划勘测设计有限公司协办的2020增江街“庆元旦,活非遗,重传承”非遗文化活动。有幸光临现场,感受来自寒冬的“火热”和多许欢笑。在增江街非遗生活馆,有这样的一个地方,聚集增城的非遗传承人,集中把我们的习俗、被遗忘的手艺、儿时的回忆展现在我们眼前。就这样的地方,让我们时刻记得,我们曾经还有什么,跟后辈一起感受,让后辈也能瞻仰,也能习得,也能跟我们一样,传承起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0增江街“庆元旦,活非遗,重传承”非遗文化活动

01“品美果,刻生活”之非遗榄雕展示和体验活动

增城生产乌榄和白榄,乌榄除了能制作榄角外,还能制作成榄雕工艺品。增城榄雕属于雕刻工艺中的一种,至今有300多年的历史,溯源于增城新塘镇,为古时清代的历年贡品。以增城新塘镇为代表的“广州榄雕”,在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广州市增城区文化馆获得“广州榄雕”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活动当天,大家品尝来自增城特产的榄角,感受丰收喜悦的同时,亲手跟着榄雕传承人制作榄雕口哨,吹响丰收的喜悦。广州市级榄雕非遗传承人周汉军师傅到馆亲手教市民打磨榄雕,每一个步骤都非常耐心地讲解。每位市民专心致志地听从周师傅的教学,直至一份份榄雕口哨诞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中一姐弟认真地跟着榄雕师傅雕刻、磨砂、穿线,最终自制两个口哨,还不忘拉着摄影师,欢喜地定格他们辛苦的成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2“与蓝有染”之非遗蓝染展示和体验活动

蓝染是一种古老的印染工艺,最早出现于秦汉时期。想制作一件蓝染,要花上至少20年的时间练习,才能出现特有的颜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活动当天,蓝染师傅给大家介绍关于蓝染的知识和背景以及调制染料。很多市民表示,这是第一次接触蓝染,洋溢出满满的兴奋和期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后师傅教大家制作一件属于自己风格的蓝染T恤。市民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审美,制作出符合自己风格的T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一位市民做的扎染T恤都独一无二!螺旋纹、花纹、条纹,各有各图案特色,这就是扎染的特点,就算一样的扎法,染出来的效果都会因为染料的浸泡氧化的随机而不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3“书写非遗故事”之非遗毛笔体验活动

随着电子网络的高速发展,键盘成为更多人的沟通工具。毛笔字在人民生活中出现的频率比以前更低。我们通过两种传统文化的结合,用传统文化毛笔字的方式书写增江街的“南山钓台”、“曲水流杯”两个非遗传说,紧密结合传统文化,让毛笔字和两项非遗传说乐于传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有幸邀请吴林东老师给我们讲解书法。吴老师表示,书法艺术在于意境,不要总是单独练习一个字,因为每个字的结构应该结合诗句词组的意境去书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书法在生活中比较常见,不少市民会购买钢笔字来练习书法,但毛笔练习书法的机会并不多,在吴老师的教导下,大家也珍惜这次难得的机会,练习提按竖撇捺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4“逐渐消失的灰塑”之非遗灰雕体验活动

作为增城区级非遗项目之一,以往的灰雕往往是富贵人家的玩物属于奢侈品,然而现今社会能看到灰雕的地方少之又少,只有寺庙瓦顶才能一睹光彩,工艺传承人也是寥寥无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活动当天,何镇超老师让大家改变了对灰雕的看法,平时灰雕都是出现在一些建筑里,现在灰雕会结合其他原料,呈现在一个立体的平面上,让大家可以利用灰雕做一些简单的装饰。市民亲自体验,把灰雕做成这样水果植物形状,真实感受灰雕带给自己的乐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次活动不光可以体验到灰雕的技艺,老师协助参加者完成一幅灰雕作品带回家,感受灰雕非遗之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5“穿越宫廷”之非遗汉乐笛子体验活动

广东汉乐为中国古代的宫廷音乐,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具有非常珍贵的历史价值。市民在二胡老师的指导演绎下,增江街非遗生活馆奏响了一曲又一曲“高山流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汉乐老师亲自教授汉乐乐器之一——笛子,用简单易学的笛子让市民感受广东汉乐的魅力。在笛声夹杂欢乐声中度过美好的一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非遗走进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非遗为什么要传承?非遗全称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一种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也是历史的真实见证。随着信息化和现代化的进程的加快,原本的非遗以其“慢节奏”地变革,有些能适应现代化的节奏,以另一种新的形式深受年轻人的喜爱,有些变革不明显,渐渐从我们身边淡忘。非遗的传承,让非遗得以延续,对老祖宗的手艺认同,对自己民族产生认同感,它蕴含的自己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展现当时的一种生活生产方式,是对承载着人类社会的文明认同。现阶段,我们提高非遗的“易得性”,让非遗融入生活,贴近生活,在1978创意文化创意园-非遗生活馆中展示我们增城的非遗,亲自体验我们增城的非遗,传承我们的非遗,这也是一种非遗的一种新的表现形式,提高大家对非遗的认知、感受,从心底认同我们传统非遗文化。

END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古村之友可为以下事务提供免费咨询(公众号搜索“增城古村”):

古村落的保护与活化,包括建筑修缮、技艺复兴、文化保育、弱势群体帮扶等;乡村咨询,包括测绘、城乡规划编制、建筑行业设计、市政行业设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