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你在的城市有没有雪,和亲密的人看一场《光语者》都是一场绝佳的体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电影院出来,感觉整个人都治愈了。或者说看了电影后仿佛换个视角开始重视审视生活态度。整片看完觉得越接近真实的极地,就会越觉人类的渺小,退一步想想人间这点事都不算事。

在看《光之语》之前也看过一些关于极地题材的电影,比如《荒野猎人》、《阿尔法:狼伴途中》,还有中国电影《南级之恋》。

后者在故事叙事方面更倾向于通过极端故事风格表达主题,《光语者》是基于人物对生活的理解和生命本质最敏感的触动。

尽管《光语者》是跟随极地科考站刘博士的视觉逐渐展开的,但它以生活面貌、文化传统与价值观念等生动直观的呈现出来,深度诠释了极地的景观、价值表达等多方面的传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悉,《光语者》拍摄花了半年多的时间,跟随拍摄的团队穿梭在两个城市之间。

从片中可以看出,无论是色彩、明暗、线条等基本的元素,还是景调、构图、布局都有着北极主题的表达,非常专业。

虽然拍摄时间长度是半年,但片容量厚度却足有多年的底蕴,其中不同纬度光照太阳速度差异、季节差异、极昼与极夜的差异、气温差异等自然地理影观,很多景象是未见过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影片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夜好美,整个小镇永远亮着灯,那一盏盏泛黄的间错的亮光仿佛是一个故事在闪动。

而这部电影的主角正是咱们中国空间物理专业研究者刘杨在北极小城朗伊尔的一段经历。它不在于让你经历了什么,而是带给你什么样的启发,在内容输出上非常有诚意,很多细节镜充满了温度。

无论是整体还是个体,都有清晰的叙事。从科学家到四海为家的流浪文艺青年,他们既有相互依存的共生情,又有坦然淡定的自信宽容。尤其是刘杨的生存境遇、特有的心态,通过电影自我的关照会发现这群人充满了个人魅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讲到人际交往时,刘杨说这个小城的人际间是多元化良性的互动,人和人容易相处。相比大城市的隔阂式关系,北极是另一个世界。

我曾在抖音上刷到一些人解救海豹的画面,但我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到他们为何要生存在那些人烟稀少的地方,现在貌似有一点懂了。

尽管新奥尔松这所城市不具备出生和死亡的能力,但他们彼此尊重,每个离开的人都会被一群充满仪式感的朋友相送,这种醇厚友谊的关系正是都市所不具备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电影有一处情节特别让我看的时候自豪。

极夜极昼交替的前夜,当地的朋友开始庆祝,他们的餐桌上有了饺子。不再是多年以前插上红旗合影的科考团,中国人驻扎在世界最北的北极,并让中国人的美食出现,这是之前未有的。

从现在看过去,从时代的潮流中,并不深刻的深刻将是真正的历史,所以它称之为纪录片是非常有时代意义的,它更能体现出另一种地球哲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归说,但是真让我有一段刘杨博士的经历,我不敢想象也基本做不到。

抛开专业程度的巨大差异,我无法想象自己一个人独处160多天。折叠在一个空间,每一天都照顾同样的三个机器,无论做什么都是孤独的,那就是时间的凝结。也许他曾生活在风暴的恐惧中,也许很多问题没有任何答案,但这些体验足以让人无限回味。

带来光明的是大自然,带来黑暗的是大自然,极昼克制兴奋,极夜克制压抑,这是科考人员的生活,也是让人敬佩的地方。

虽然很多问题我不明白,但当我看到极夜中那些星空,我觉得一切都值了,我也想去北极小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