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看到了这封信,我大概率已经死了。

我不得不说,我活得太累了。

你们从小便希望我如同成人一般。现在,又想让我把早已遗失的‘东西’找回来。……

我早已绝望,现在,我只希望,能多‘睡’一会儿。……”

每一行一句,都充满了绝望与痛苦,让人看了忍不住心酸与心疼。

这是四川一小学生写的绝望字条。

留下这张字条后,他就跳楼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事发的新闻视频中,只见孩子躺在地上,已一动不动,旁边一个女人崩溃大哭着问:

“你怎么不回答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即使隔着屏幕,那场面也让人感觉异常难过。

对此,网友纷纷“哭”了:

“孩子都经历了什么,才这么绝望?”

“这得绝望到什么程度,才会让一个小学生写出这样的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难以想象,当孩子写下那些话时,内心是何等地绝望。

本是无忧无虑的少年时光,为什么我们的孩子却纷纷走上绝路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在的孩子,都“病”了

2020年,我们经历了太多的生死与悲伤,更让人悲痛的是,学生自杀的事件也频频发生。

今年3月,石家庄一名五年级的学生,因被家长训斥不认真上网课,一气之下跳楼自杀,不幸身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月,安徽一位高一男生,因不堪学习压力,跳楼身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月,因无法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西安9岁女孩从15楼跳下,

留下的“遗书”里写道:

“妈妈对不起,这是我的决定”、“为什么我干什么都不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6月,内蒙古一位六年级女生跳楼自杀,留下的6页遗书中写道:“抑郁症太可怕了,我真坚持不住了,对不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9月,武汉14岁男生被家长在学校打了一巴掌,在母亲离开后,从教学楼决然跳下,不幸身亡。……

这样的悲剧,实在太多,让人看一次,难受一次。

如果不是实在太痛苦,谁会放弃生命呢?

现在的孩子,真的是“病”了。

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曾做过一份调查报告,数据显示:

5人中就有1人曾想过自杀,

其中有6.5%为自杀做过计划,

而13-16岁的学生占了4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有上海针对小学生的一项调查报告也显示,

24.39%的学生曾有自杀的想法,

其中,5.85%的学生曾计划自杀,

1.71%的学生自杀未遂。

这些数据实在触目惊心,而更让人恐惧的是,根据数据显示,

中国儿童自杀率竟然世界第一,比国际平均水平高出2.3倍。

为什么我国青少年的自杀率会居高不下呢?

看看孩子们现在的生活,也许就会有答案。

曾看过一个小学三年级孩子的时间表:

7点起床,晨读30分钟,吃早餐、上学。

中午做作业或练习册。

下午放学后,接着上课外兴趣班。

晚上8点半回到家,开始做作业,11点左右洗漱睡觉。

周末往返于各个兴趣班中,午饭、晚饭几乎都是快餐。

如此紧凑的生活方式,即使是大人,都吃不消,何况是孩子。

而且,一旦孩子做不到时,很多家长总会情不自禁地讲大道理、指责,甚至打骂。

在这样令人窒息的大环境下生活,哪个孩子能感知到快乐呢?

有人说,一个人一旦感觉活着很痛苦、很迷茫,就会选择“另一个世界”。

生活被高度挤压的孩子,不仅无法感知生活的乐趣,更会感觉压力重重。

若是再得不到父母理解和鼓励,那么,孩子的世界将会全面崩塌。

所以,你的一句指责或者一个冷漠的眼神,都可能会成为压垮孩子的最后一根稻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个“生病”的孩子后面,都站着“生病”的父母

一朋友小时候曾自杀过,他把家里的药全吃完了,但是没死,只是上吐下泻了几天。

当时,他妈妈并不知道他自杀,看到他身体这么虚弱,便说:

“你运动太少了,要加强锻炼,要不然会影响学习。”

朋友是笑着把这件事告诉我的,但是语气中却是忽略不掉的悲伤。

连自己的孩子要自杀了,妈妈都不知道,只一味地强调学习,这多么可悲?

这其实是千万父母的缩影,他们不是不爱孩子,而是因为太爱了,所以才会“苦苦相逼”。

网上有人问:为什么现在的父母都那么焦虑?

有人答:因为他们不想孩子重复自己碌碌无为的人生。

自己曾经虚度光阴,希望孩子不要重蹈覆辙;

自己曾经考不上的大学,希望孩子能考上;

自己曾经太穷,所以希望孩子将来过上好生活;

自己现在平庸,希望孩子将来成龙成凤……

不管是曾经的遗憾,还是对将来的欲望,都造就了父母深陷焦虑中,而且“病”得不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数不清的兴趣班,做不完的练习册,这些看似能让孩子变优秀的东西,成了父母的安心丸。

可这也造就了教育内卷化越来越严重。

有人认为,“教育内卷化”是边际上的教育恐怖主义,家长们争相在没有什么边际意义的地方过度投入资源,除了徒增焦虑之外,没有太大意义。

深以为然。

你家孩子参加补习班,我也让自家孩子参加;你们报了5个兴趣班,我就报6个……

优质的教育资源就只有这么多,大家纷纷使出浑身解数去争。于是,加在孩子身上的负担和压力更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结果,孩子似乎都不专长,而教育内卷化却更严重,家长更焦虑了。

最后,孩子的生活只剩下痛苦与暗无天日。

其实,陪孩子辗转于各种兴趣班,家长也累;逼着孩子学习,家长也心疼。

可是这个时代的竞争实在太激烈了,为人父母,真的没有哪个是不焦虑的。

只是,有些家长把焦虑赤裸裸地表达出来,有些家长把焦虑转换成了另一种表达方式。

那么,教育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家长究竟要如何安放自己的焦虑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相比一味追求高分,教会孩子积极向上更重要

大家都知道,现在的孩子学习压力特别大,因为时代进步飞快,对个人技能的要求更高。

在重重压力下,有些孩子会不堪重负,做出一些过激行为。

这时,总有人开始说教:

“你才几岁,这点委屈就受不了了?”

“心理素质那么差,你以后到社会上怎么办?”

“别人能做到,你为什么做不到?”……

一个悲伤的人,听到这种话会是什么感觉?

只会让他觉得没人理解自己,对这个世界更失望了,这也是悲剧的开始。

所以,无论我们家长多么焦虑,可否先暂时放到一边,把这个“生病”的孩子照顾好呢?

要知道,唯有重视孩子的内心感受,他才会感觉到被爱,才更有力量走下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教育学家朱永新老师说:

“教育应该是幸福的,要给孩子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幸福的教育,无非就是理解和尊重。

钟南山小时候很调皮,学习成绩不好,还常逃学。

很多人都笑他是差生,可他母亲从不给他贴标签,更没有逼他一定要考到怎样的成绩。

一次考试,钟南山意外考取了很好的成绩。

对于与平时差异太大的成绩,有些父母也许会怀疑孩子成绩的真实性,但钟南山的母亲并没有。

她笑着说:“南山,你还是行的啊!”

仅仅一句话,便让钟南山立刻自信起来。他感觉自己其实一点也不差,从此,开始认真读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一书里写道:

“有成就的孩子,关键不是在学校而是在父母。”

孩子的成长,家庭教育占据了关键位置。

你若理解,他必安心;

你若尊重,他必开心;

你若积极,他必向上。

教育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即使不“静待花开”,也不能“揠苗助长”。

孩子,是一条鲜活的生命,相比一味追求高分,教会孩子积极向上更重要。

所以,请藏起焦虑,给孩子多一些时间和耐心,少一些要求和指责,你会发现,孩子脸上的笑容会慢慢多了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记得电影《银河补习班》里,父亲对儿子马飞说:

“北大清华不是目标,只是过程。人这一生,唯一的目的,是找到自己。”

当孩子出生的那一刻,相信每一对父母都曾暗下决心,一定要让他健康快乐成长。

可是,走着走着,为什么我们都忘了初心呢?

我们都知道,人生只有一次,活得开心比名利地位更重要。

孩子应该有他们自己的人生,而不是父母定义好的人生。

所以,教育的目的不是高分数,而是把孩子培养成一个热爱生命、积极向上的人。

育儿之路,漫长且艰辛。

为人父母,要做的是,在孩子摔跤时,鼓励他站起来;

在迷茫徘徊时,给他一个爱的拥抱。

最后,让我们一起分享出去,希望悲剧不再出现,我们的孩子更阳光。

*作者:爱宁子。来源:智慧父母V,智慧父母是木棉说旗下的亲子教育号,关注0-15岁孩子的成长教育,旨在帮助有远见的父母养育终生成长的孩子。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