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准痛点,方可赋能

无人配送车,自动驾驶公交车,远程会诊,在线课堂,无人超市,云上协同办公,共享出行,无人收割机,高清直播……在4G向5G全面过渡的万物互联时代,一个个创新应用乘着数字经济的翅膀,飞入各行各业和百姓生活。

尤其是令人难忘的2020年,那些在数字化转型上提早布局的制造、能源等大企业,以更具韧性的应变能力把风险影响降到了最低,一些早在无接触消费上做好准备的小企业,也更快地度过了风险难关。

这一切的背后,是日益发达的移动网络和云计算/大数据/AI等技术的快速成熟,给数字经济提速铺好的高速路。

正如中兴通讯副总裁崔丽在近日备受关注的“WISE2020新经济之王峰会”上演讲中所言,我们身处的时代,是一个信息、技术、市场和外部环境瞬息万变的时代,企业转型和发展创新都需自身更加柔性、韧性、敏捷、智能,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与常态化的不确定性共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兴通讯副总裁崔丽

而中兴这样的ICT企业所做的,就是为各行业客户提供一个超强的云网融合引擎,助其全面驶入数字经济快速道。

瞄准痛点,方可赋能

瞄准痛点,方可赋能

打造一个完善的5G网络对于数字经济有多重要?一个事实数据给出了说明:以4G为龙头的移动互联网演进到5G时代,依靠基础通信网络每年3%的复合增长率拉动了BAT等互联网企业超过22%的年复合增长率,更支撑了整个数字产业年18%的年复合增长率。

崔丽表示,这是ICT产业链深度助力数字经济第二次腾飞的一个大背景。依托一个强大的网络和云网融合能力,数字化技术正在全面赋能各行各业,从原有简单的信息化和部分领域的自动化,向全域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迈进。

但同时,因各行各业有自己独特的特点,不同的场景、不同的业务对云网融合的能力要求都千差万别。

对这样的现实,中兴在行业客户服务过程中也感受颇深。

崔丽举例说,机器视觉、高清视频等应用场景对上行带宽要求很高;而智能电网对时延很敏感,需要做到微秒级的精准受时和毫秒级的时延;一些工业场景的控制操作对网络可靠性提出了99.9999999%级别的要求,这些都离不开5G的深度支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兴通讯副总裁崔丽

除此之外,很多大型企业对于高可靠性、高安全性、端到端的服务等级保障以及多技术协同、多算力的灵活部署也都有非常高的要求。“因此,从算力和连接的角度来看,5G+边缘技术+DICT的一体化,也将成为很多行业客户的核心诉求。”

为了真正解决行业客户的痛点,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内,中兴通讯协同运营商以及合作伙伴,进行了大量行业5G应用创新探索。

据崔丽介绍,在工业领域,中兴通讯帮助三一重工、浙江新凤鸣等行业客户实现了降本提效增质,并加速了柔性、智能制造转型;在江西、雄安等地,5G智慧治水效果明显;与新东方、泰国AIS、驴妈妈等品牌的合作,让优质的医疗、教育以及文旅资源普及到了更多角落;新华社两会的全息采访、山西二青会的5G直播,也让民众近距离体会到了什么叫咫尺天涯、身临其境。

向下扎根,做好沃土

向下扎根,做好沃土

“向下扎根,向阳生长”,是中兴通讯完善5G和云网融合能力上的两个战略方向。

“向下扎根,是指中兴通讯在产品和技术维度持续进行创新,一直在向基础学科和底层能力扎根。”崔丽着重提到,在通信的核心芯片领域,中兴已经有24年研发积累,实现了超过100种芯片的自主研发设计,覆盖通信网络所有关键产品。

其实在与行业合作伙伴共同探索具体需求的同时,中兴通讯也从自身出发开展了5G+的全方位实践。通过与江苏电信合作,中兴通讯在其滨江制造基地进行了5G全网深度覆盖,“用5G制造5G”,全面承载了中兴通讯发往全世界超过60%的5G基站生产。

不同于钢铁制造这类流程型作业,通讯设备生产制造属于离散型作业,有些元器件由上游供应商提供,中兴完成单板加工、设备组装和测试等。但即便是在滨江这类离散型的制造场景中,5G也在数字化运营、智慧园区、原材料配送、单板加工、整机装配和测试、成品入库等环节中发挥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同时还应用了云化AGV、机器视觉、数字孪生、智能仓储等技术,不仅把装配质量漏检率降低了80%,关键工序不良率降低了37%,也让操作人员减少了27%,周转效率提升了20%。

作为2020发改委新基建5G创新提升示范工程,中兴通讯滨江制造基地已经在5G能力上形成了极佳的示范效应。

向阳生长,共生共赢

向阳生长,共生共赢

中国5G牌照发放一年半时间里,三大运营商联手中兴等设备商迅速建设了70万座5G基站并开通运行,为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铺就了一片扎实的沃土,也与产业链各方在这片沃土上构造了一个共生共赢的“热带雨林”。

热带雨林,是地球上抵抗力稳定性最高的生态系统,这也被崔丽比喻为中兴与产业链的紧密合作关系:中兴通讯希望通过极致网络、精准云网和赋能平台,赋能千行百业数字化乃至智能化转型,共同实现“向阳生长”。

在“向阳生长”的产业合作上,越来越多的行业客户开始受益于中兴通讯的“分布式精准云”,全面升级云网能力。

一方面,通过IaaS层的做加法,让算力可以均匀地按照CIO企业的要求,分布在端、边、云,不仅在接入边缘可以利用已有的BBU和OLT设备,增加单板,提供算力;在扩展阶段,还可以利用云网一体柜里增加通用服务器,提供更强算力;甚至在城市边缘,通过部署单独的网柜和云柜,实现更强算力的部署。

这样灵活快速部署的算力可以确保一个CIO在进行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不同阶段游刃有余。同时,其积木式的可以灵活组装的组件化库,使得CIO们在不同场景不同应用下,可以灵活组装,进行编排,可以在定制和规模之间找到最好平衡。

越来越多的CIO们,依托云网融合这个引擎,快速实施着数字化升级。

“数字化赛道上,云网能力就是引擎,且在未来的演进发展中,还将实现进一步的超宽带、强融合、强智能,相关投资及上下游的投资拉动都规模可观。而在这个领域中,类似中兴通讯的主流解决方案提供商,在标准专利、核心芯片、关键部件、核心产品等实现了自主可控,但同时也需要在新材料、新器件、新工艺等大量领域跟上下游和生态伙伴开放合作。”

崔丽的一番话,点出了云网融合的能力及未来。

在数字赛道的马达轰鸣中,中兴通讯正在成为那个超强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