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就到了重大传统节日——冬至。

古人非常重视冬至节,将它称为亚岁(亚为第二之意,比如孟子被称为亚圣,就是仅次于孔子的圣人),

在古代民间有着“冬至大如年”的说法。

也就是在古人眼里:

冬至,是仅次于过年的大节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因为冬至在寒冬腊月里,是一个重要的时间点。

在高中地理课本上,我们就学过,

冬至日是太阳直射地球南回归线的日子,对于处在北半球的我们而言:

这一天是一年中白昼时间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

并且越往北方,黑夜越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也是这个寒冷和阳光都稀少的日子,

却孕育着很强的希望。

古人有言“物极必反”,当一件事走到极限的时候,就是转换的开始。

冬至日就是阴阳二气中,代表寒冷和黑蛋的阴气走到极限,

之后阳气逐渐增长,古人有言:“冬至一阳生”。

冬至日后白昼一天天变长,黑夜时间在不断缩短,是一个阳气回升的过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古人用阴阳二气的转换,来表达年岁四季,划分24节气。

因为冬至阴阳二气的转换,也被视为新一年气运来临的时候

(只不过还没有正式到来,而是气息萌动而体现,

此时在玄学上的奇门遁甲就会明显体现,起局开始弃阴遁,冬至开始用阳遁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言为了庆祝新一年的阴阳二气交换,

古人在这一天,创造了不少好运习俗,

既有“数九”计算寒天,用九九消寒图,倒计时等待开春来临。

也有隆重庆祝祭祀宴饮,进行拜节,“庆祝往来,一如年节”。

用吉祥食物,“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庆祝这个阴消阳长的日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冬至,是辞旧迎新的初初开始。

一起来看看老祖宗留下了哪些好运习俗,

为寒冬开运,为来年积蓄好运!

安身静体,冬至郊天

古人认为自冬至起,天地阳气开始兴作渐强,

代表下一个循环开始,是大吉之日。

因而《后汉书》中记载:
“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

这天朝廷休息,军队待命,商旅停业。

大家停下手上的工作,拜亲访友,相赠美食,

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

从唐宋时期开始,冬至也是祭天祀祖的日子,

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谓之“冬至郊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赠送鞋袜,身体健康

“亚岁(冬至)迎祥,履长纳庆”。

冬至,古时会给老人和小孩赠送鞋袜,

鞋袜还非常考究,绣着猛兽和龙凤的吉祥图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给老人家赠鞋袜,是祝福福寿绵长之意,

因此,在过去冬至也称为履长节。

给孩子送鞋,多是孩子父母的兄弟姐妹,也就是孩子的舅姑赠送,

希望孩子健康成长。

冬至的禁忌:忌争吵、不和、不愉快

冬至,属于阴阳二气变化的节点处,所以人的情志较为敏感。

上面已经说过,冬至是一年阳气萌动之时,是一个新的开始,是一个可以和过年比肩的节日。

这样吉庆的日子里,要和气兴旺生财,不要为小事而发生争吵,

不利于新一年迎来好的开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冬至吉庆开运美食

羊肉汤:好兆头

冬至吃羊肉的习俗,据说是从汉代开始的。

人们纷纷在冬至这一天,吃羊肉以及各种滋补食品,以求来年有一个好兆头。

在山东一带,节前会给长辈送诸如羊肉等礼品,数九家家都要喝羊肉汤,

对个人对长辈对家庭都图个好兆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饺子:冬至饺子夏至面

在民间,冬至吃饺子认为可以消寒。

这源于名医张仲景发明的“祛寒娇耳汤”,用来医治古时穷人寒天烂耳(冻掉耳朵)。

人们记挂着张仲景的恩情,也希望在寒冬腊月中,身体健康平安,

就会在冬至吃一碗形似耳朵的饺子,所以,

有“冬至吃饺子,一冬不冻耳朵”的说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汤圆:团圆圆满

汤圆,有团团圆圆取其团的意思。

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的说法,

有的地方不仅吃汤圆,也会把汤圆两粒,分别放在家中门上、窗台、桌、橱、梯、床,甚至劳动工具上,

这是祭告天地鬼神,以求保佑一家大小平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混沌:开创天地,创造好光景

传统认为,天地初开时,原是一片混沌之象。

后天阴阳二气分离,生成世间万物。

冬至吃混沌,象征了天地初开的“初始”状态,

一切皆有可能,待来年打破混沌,开辟天地,创造好光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赤豆糯米饭:防灾驱邪

相传,共工氏有不才子,作恶多端,死于冬至这一天,

死后变成疫鬼,继续残害百姓。

但是,这个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煮吃赤豆饭,

具有驱避疫gui,防zai祛bing的吉祥象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