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家乡特色签约账号【我是胡同】原创内容,未经账号授权,禁止随意转载)

有很多清宫剧很好看,剧中人物有很多跟刘罗锅、和珅、纪晓岚等相关,老北京的故事中,也经常提及这些主角。今天“我是胡同”就带着大家继续逛胡同,今天要寻访的是刘罗锅的老宅。

真假故居

我们要逛的这条胡同叫礼士胡同。

先简介下礼士胡同的大致由来:礼士胡同最早起源于明朝,据传此地曾是驴骡市场,故而得名称驴市胡同。清宣统时废掉驴市,以其谐音改称礼士胡同。

我最早去礼士胡同,大约是在2006年,当时还不知道它跟刘罗锅有什么关联。只是在胡同西部,看到一个大宅院,着实吓了一跳。大宅门十分阔气,门前各种石件应有尽有,敦实的上下马石、硕大的抱鼓石、各类砖雕等,都十分高调、奢华地彰显着四合院与众不同的身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院子门牌号是129号。我激动地拍了半天,回去又研究了下资料,发现这是刘罗锅的故居!果然不同寻常。

但当时也是心生疑虑,看电视剧中的刘罗锅并不是这样家缠万贯的感觉啊,如此奢华的也应该是和珅才对。

直到再后来,有次研究胡同名人时,发现129号为刘罗锅故居的说法,其实是以讹传讹,根本不是这回事。他原来居住的院子应该是43号院。

再次寻访礼士胡同,重点就转成了43号了。

与129号的高调相比,43号院则普通的不能再普通了,甚至不专门去找门牌,很容易就会错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43号院前)

当时我去时,院门口还有个小饭店。这两年没去,估计胡同里这些年清理门面,也许这样的小店不存在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院子内部是大杂院,住着几十户人家,据说原来院子也是很气派的,有好几重院落,还有垂花门、游廊等等。虽说刘罗锅不是奢华贪官,但毕竟等级在那里放着呢,所以院子内部估计也不会太差。

但正如很多名人故居一样的命运,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北京老城区的负载越来越重,这处院落也在近几十年中越住越挤,沦为了普通大杂院。以至于人们忘记了这个宅院曾经的主人,以为129号院最为气派,就讹传为刘罗锅旧宅了。

43号院前也保留有上马石,这是古代有身份的人家必备物件,用以方便主人和客人上马和下马。现在不少胡同里还能看到有这样的建筑构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3号院墙外的护墙石,也有点年头了。但这些物件是否与刘罗锅有关,就难说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墉沉浮

刘罗锅其实真名刘墉,但刘墉到底叫不叫刘罗锅,并无定论。至于怎么出来的这个叫法,据资料称,刘墉个子很高,常年躬身读书写字,背看上去有点驼,因此产生了“刘罗锅”的说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刘墉画像。来自网络)

刘墉之父刘统勋官居宰相,深得乾隆皇帝倚重,因此刘墉走上仕途具备深厚的家族渊源。刘墉一生为官五十余载,宦海沉浮,几经起落,官职最高时做到体仁阁大学士,成为乾隆、嘉庆朝的重要大臣。

但他也曾一度连续犯错误,导致仕途日渐灰暗。如泄漏与皇帝谈话内容而被罢免大学士;受托代皇帝祭拜文庙,却没按规定行一揖之礼受到参劾;兼理国子监期间发生乡试考生馈送堂官贿赂案而受处分;担任会试主考官时安排失当阅卷草率,导致违制与不合格的卷子很多。

这些错误虽影响了刘墉的声望与皇上的信任,但在处理和珅一案中又立下大功。嘉庆四年(1799年)三月,刘墉被加封为太子少保,奉旨办理文华殿大学士和珅植党营私、擅权纳贿一案。刘墉再次展现出不畏权势的一面,查明和珅及其党羽横征暴敛、搜刮民脂、贪污自肥等罪行20条,奏报朝廷。嘉庆随即处死和珅。

真是替朝廷上下出了一口气。

“最牛四合院”真实身份

既然43号院是刘墉旧居,而129号院与他无关,那为什么人们常拿129号当做刘墉旧居呢?除了它的特殊外观容易让人将之归为“外貌协会”外,这个院落也确实很有故事。只是很多人并未研究,而导致其真实身份一度成迷团。

据介绍,这个院子原是清末武昌知府宾俊的宅邸,后其子锡琅于日伪时期将宅出售给投机米商李彦青,此后又为律师汪颖所有。不久转手给天津某盐商之子李颂臣,经过改建成为今日之规模。

可见,从最初的主人到后面几易其手,都是社会名流,宅院没有破坏,反而在不断改建,怪不得如今依然如此气派。一度有网友称它为胡同里的“最牛四合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如今的129号院,与十几年前基本没差别)

待新中国成立后,此宅由国家接收,一度为印度尼西亚驻中国大使馆所用。1965年后,这所宅院又由国家收回。后来周总理曾经指定此宅给西哈努克亲王使用,但最终考虑交通不便等原因而作罢。现在是一个官方机构在使用。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建筑气派,内部设施也较好,电视连续剧《大宅门》摄制组,当年就是看上了这里的大宅门,以其为拍摄外景地的。据说当时拍摄时,胡同里人满为患,工作人员和围观群众将小巷围得水泄不通。

总之,129号院跟刘罗锅八秆子打不着。但至今,一些资料介绍仍然在称129号院为刘罗锅故居,以致很多历史爱好者前来探访,无意中即进入了“历史的迷宫”。

(本号图文除特殊标注外均为作者原创,严禁盗转。更多老北京精彩故事,欢迎持续关注“我是胡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