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次“收官之年看扶贫”民间采风的机会,让我有幸见识了“千年古县”、“年画之乡”河北衡水武强民间艺术的无限魅力。驱车到县城新开路的最东头,来看看这家年画博物馆,你会惊奇地发现:原来,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无论是民风民俗、天文地理、花鸟虫鱼、戏曲传说还是耕读传家、家国情怀,人们对生活所期盼的各种美好,像年画这种艺术形式,竟然都能表现得淋漓尽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采访之前,和朋友也聊过一些关于武强的话题。从他们的言语中,我大致地了解到:这个县应该是在衡水市的东北部,经济状况相对落后,既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的“千年古县”,也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1993年曾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木版年画艺术之乡”,“中国民间艺术之乡”。而据史志记载,武强始于夏商时期,正式建制于两汉。单单是被称为“中国农耕文化杰出代表”的武强年画,迄今为止,就有了500多年历史。武强县历史文化足够悠久。传说,西汉高祖六年(也就是公元前201年),在今武强境南部置武强侯国,距今已有2200余年历史。这里,还曾是战国强秦破赵、北宋杨延昭抵御辽军的古战场,该县的郎子头、杨武寨、堤南村等村名的来历,对此可加以佐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到这家年画博物馆,给我最深的印象是,这馆真是真民俗、太“接地气”了:场馆的展厅里不仅一些能快速将你拉回到儿时旧农家的“熟悉场景”:土坑、窗花、木门、八仙桌、立柜.....还会在快速唤醒你对农耕文化记忆的同时,让你情不自禁对这里的精神原乡由衷致敬!这里的场景,哪是一个普通的院落?这里的张贴的一字一画,或民间习俗、花鸟虫鱼,或寓意五谷丰登尽享人间太平,或精彩演绎戏曲传说经史典故将优秀文化传统一脉传承。这里的场景,不仅仅是过去农耕社会的缩影,更是华夏文明家国情怀的见证和精神依托。跟随着讲解员的介绍,当你从年画的起源、历史、发展、题材、种类等各个方面来感知这武强年画,一定会觉得这年画是如此的博大精深。也难怪有人评价它说,武强年画,媲美天津杨枊青,山东维坊,江苏桃花坞,四川绵竹,并称为我国民间木版年画的五大基地,更是是中国染版年画的一颗璀璨明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家年画博物馆,风格古朴典雅,极具典型的北方民居特色。还被誉为“东方圣经图解,民间美术敦煌”,据说,在大英博物馆还珍藏着一批来自中国武强的年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次游历过程中,我也有幸体验了这年画的制作工艺。在操作演示厅,当我看到这些年画大师匠人们,一手拿着刻刀一手持着放大镜,聚精会神地精心在木板上雕琢匠心创作时,不由得为他们的精湛技艺竖起拇指来点赞。这工艺太考验一个“耐性”了,这雕版工具也太细微了吧!有道是“细微之处见精神”看来是所言不虚。武强年画起源于宋元时期,地方特色鲜明,乡土韵味浓厚。她传承了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的雕版印刷术,而今,博物馆里还藏有明、清以来历代年画古版和资料1万余件。其制作流程“绘、刻、印、裱”全部为手工工艺。而雕刻木版要的是“真功夫”,没几十年是练不好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听这里的年画制作师傅们讲:其实,在武强,满打满算也就十来个人会这手艺!那句出自冯骥才先生的“应说年画百家好,自是武强天下雄”虽是骄傲,但对非遗文化的更好的发扬和继承,更显时间紧迫、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