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节选自《世界金融简史:关于金融市场的繁荣、恐慌与进程》,作者 [美]蒂姆·奈特,译者廖伟年 / 董玲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出版社已授权在网易新闻平台连载发布,欢迎关注,禁止随意转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战争和禁运

20 世纪 70 年代早期,一系列看似不相关的事件,以让人无法想象的速度把油价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第一件事就是 TRC 取消生产限制,从此丧失对能源价格的话语权。

1971 年,尼克松政府放弃了美元对黄金的直接结兑 , 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这也意味着美元的直接贬值,导致资产全面通胀。美元价值从金本位脱离之后的短短几年里,木材价格上涨 42%,食品价格几乎翻倍,同时石油价格高涨也导致世界地缘政治格局完全改变。

尼克松政府在放弃金本位之后实施了一些价格控制措施,其中包括政府审批国内原油售价。但是这一价格机制仅限于“已有的国内石油”,即已经被发现的石油,新发现的石油则可以随全球原油价格波动。于是美国的石油生产者干脆就不出售限价石油,无端造成市场石油短缺的假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几乎一夜之间,加油站的石油已经脱销,无法供应这一过去人们认为十分丰富的商品)

尼克松的价格控制脱离了市场自由波动的正常机制。1973 年上半年,美国老百姓想给汽车加油时常常遇到困难,有些加油站甚至根本没有汽油,根据《纽约时报》当年 6 月 8 日的报道:根据政府调查,1000 多家加油站因为汽油短缺而关门,另有数千家开始限购加油的数量,对这个车轮上的国家的上百万老百姓来说,汽油短缺是显而易见的事实。

接下来原油带来的震动所造成的通货膨胀更为惊人。1973 年 10 月 6 日,叙利亚和埃及对邻国以色列发动战争。

以色列紧急调动战斗机、装配炸药和导弹,启动最高级别核警报。美国声明支持以色列,而且明确表示会支援以色列自卫所需的武器。

作为报复,OPEC 的阿拉伯分支(名为 OAPEC), 宣布对特定的国家,也就是支持以色列的国家,实行石油出口禁运。没有这些石油输出国的原油意味着常规石油产出将减少 7%。供应减少加上战争紧张局势的影响,该年秋天原油价格被急速推高。而海湾国家在 1974 年 1 月 1 日宣布将石油售价翻倍更是雪上加霜。

毫无疑问,1973 年秋天的石油危机是导致美国萧条的最根本原因。这次经济萧条,按照官方说法,是从 1973 年 9 月开始的。1973 年 10 月到 1974 年1 月,持续了整整 4 个月时间。而在此期间,石油价格翻了四倍。全球各经济体都依赖石油作为日常运转的基础,每天的能源开支一下子暴涨了 3 倍之多,这对它们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这场战争历时虽然不长,但是影响深远。美国国务卿亨利 · 基辛格与以色列当局谈判,促使他们同意从叙利亚的政治敏感地带撤离。尽管谈判在 1974年上半年还在进行,但是因为有望与以色列达成和解,所以 OAPEC 在 1974年 3 月就取消了石油禁运。

战争虽然结束了,但是 OPEC 对世界的影响以及对自己形象的影响,却是长久的。在此之前,OPEC 在世界能源领域的影响还无足轻重 , 如今居然可以凭一己之力推动石油价格暴涨,从而让自己在谈判桌上有更多的筹码。与此同时,西方国家及其公民对 OPEC 行为的怨恨和怒气对未来几十年的政治局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股市也受到了这些事件的冲击。1973 年上半年,道琼斯指数在 1 月 11 日达到 1067.20 点的高位;同年 12 月 5 日,下降到 783.60 点,市值蒸发超过25%。20 世纪 70 年代的股票市场波动剧烈,1974 年 12 月 9 日,道琼斯指数最终在 570 点探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世纪70年代,糟糕的股票市场上最有名的事件是1979年8月1日的《商业周刊》的封面故事。该封面故事宣布“股票之死”(事情往往出人意料,“封面诅咒”也不例外,因为在《商业周刊》封面故事之后,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股市经历了 16 倍的增长,这也是金融史上股票市场最有活力的时期之一)。

能源节约

高油价造成物价上涨(通货膨胀)和经济停滞,由此衍生出一个新名词来概括 20 世纪 70 年代经济特征:滞胀。

1973 年石油危机带来的仅有的正面影响就是西方国家终于开始节约能源了,虽然是迫不得已。这种节约表现在很多方面:更小、更节能的汽车;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的开发;建筑物的保温加强;高速公路限速更低;公众越来越重视相对节能的生活方式。

排队加油对美国公民来说是件新鲜事,因为在一个资源如此丰富的国家,定量配给对大家而言也是新概念。“奇偶数”限号配给的措施在部分地方施行,在有汽油出售的日子由车牌号的尾数决定是否能加油(基于尾数是奇数还是偶数)。即便有这样的限号措施,加油站还是常常供不应求。1974 年 2 月下旬,全美有五分之一的加油站滴油不剩。

联邦政府也不知道石油短缺会持续多久,所以为了以防万一,设计了汽油定量配给券。好在形势从来没有糟糕到需要配给券。

如果真到了出示配给券来购买汽油,可以想象会给人们心理造成怎样的重创。所以配给券计划当时并没有公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种汽油配给券由联邦政府设计,但从未流通过

联邦政府在 1975 年设立了美国战略石油储备,并组建了一个新的内阁级别的部门,称为能源部。过去只有少数国家在战争时期实行过的夏令时制也开始在美国施行。从 1974 年 1 月 6 日到 1975 年 2 月 23 日美国甚至全年实行夏令时,借以控制其对原油的需求。

能源短缺和初期的节能措施并不仅限于美国。其他工业化国家也在寻找减少能源消耗的方法。瑞士、挪威、意大利和英国四国都禁止在周日乘船、乘飞机或者开车。在荷兰,居民的用电量如果超过了政府的限定会面临监禁。而且,在英国寒冷的冬天,首相希思(Heath)要求广大民众在家只为一间房供暖,一家人就聚集在这间房取暖。

当日本和美国的厕纸出现短缺时,有趣的事情发生了。有人造谣说造纸的机器需要石油才能运转,所以各种各样的纸巾,包括厕纸这种不能少的东西,很快就会短缺。广受欢迎的电视公众人物强尼 · 卡森(Johnny Carson)在 1973年 12 月 19 日对厕纸短缺的一句玩笑,无形之中导致了情况的恶化。为期 3 周的抢购卫生纸的风潮席卷全国,人们后来才意识到杂货店的货架上卫生纸总是存货充足。

尽管需要很多年人们才能改变他们的习惯,但人们对购物方式(对更节能的汽车和商品)和生活习惯(节约)的调整也足以让整个经济更加节能。这些努力也让石油进口国更少地受外界能源波动的影响。人们把高耗油的美国车换成节能的进口车,尤其是日本车的大翻身,彻底改变了世界制造业的秩序。这也为日本在 20 世纪 80 年代在全球的崛起奠定了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