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2月22日,全国营养型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年会暨中国作物营养强化(HarvestPlus-China)学术研讨会(2020)在琼海举办。记者 任桐摄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12月22日消息(记者 任桐)12月22日,全国营养型农业科技工作者齐聚琼海,参加全国营养型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年会暨中国作物营养强化(HarvestPlus-China)学术研讨会(2020),以“营养型农业助力建设自贸港”为主题,共同探讨营养型农业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为构建新时期我国粮食安全及营养安全、实现乡村振兴发展战略谋划新布局、提供新思路。

“全国营养型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年会每年都会在全国不同的城市举办,今年选择在海南举办,意义不同。”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联盟理事长、海南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张春义告诉记者,去年他作为中组部第二批援琼干部中的一员,在海南省农科院挂职。

来海南以后,张春义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自贸港建设背景下,海南热带特色高效农业该如何创新发展?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他得出结论,以营养驱动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将是海南农业科技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也正因此,今年全国营养型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年会特别选在海南举办。

同时,张春义表示,营养型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前沿,也是一个新兴学科。近年来,很多年轻有为的科学家都投入到营养型农业学科。在海南,围绕营养型农业科技创新,通过各种方式创造机会、搭建舞台,相信会有更多营养型农业科学家愿意到海南来。

会议由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海南省农业科学院、国家营养型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和中国作物营养强化项目联合举办。会议主旨演讲环节,国际生物强化(HarvestPlus)项目创始人、2016年世界粮食奖获得者豪沃斯·布伊斯Howarth Bouis博士,因为新冠肺炎疫情不能来到现场,他通过视频为此次大会寄语。

当天的会议分为中国作物营养强化(HarvestPlus-China)学术研讨会和国家营养型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工作会议两部分。其中,在学术研讨会环节,来自全国农业、营养、经济、生命科学等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围绕食物与健康、营养强化育种、功能成分(海南特色作物)等议题作专题报告,为海南营养型农业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借鉴。在联盟工作会议环节,与会代表分别就国民营养政策体系、我国农产品营养标准体系构建探索、植物营养成分检测标准制定现状以及联盟⼯作进展与工作计划等内容进行研讨。

营养型农业科技创新在海南如何落地?对此,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樊胜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海南岛有特别丰富的植物、作物在种植,其中有很多与人类健康有密切关系的营养型科技创新工作都是值得深入探索的。

樊胜根建议,海南要发展营养型农业,一要改变理念,即形成营养健康的理念,从而倒逼技术的创新发展;二是制定政策,把营养健康的技术创新,融入育种、加工、储藏等全过程中,还可以制定有关营养健康的奖惩制度。

“海南可以成为全国营养型农业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排头兵’。”樊胜根对营养型农业科技创新在海南的发展信心十足,他说,海南岛资源丰富,尤其是自贸港建设也为海南带来好的契机。海南可以利用自贸港政策优势,吸收国内外先进理念和方法,把技术创新做好,到时全国都可以向海南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