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想必都记得影视剧《西游记》中这样一个情节,唐僧师徒四人取经归来,经书落入河中被水浸湿,却发现取来的都是无字的经书。其实唐僧也就是玄奘大师从天竺取得的经文,并不是记录在纸张上的,而是由叶子制成的经书,也就是贝叶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的造纸术是在公元9世纪左右传入印度的,而玄奘西行是在公元7世纪,那时候的印度并没有纸张,经文都是记录在贝叶上的,许多流传下来的巴利文和梵文的经典,都是记录是在贝叶上的。

那么这个贝叶到底是什么植物的叶子呢?

贝叶也就是贝多罗树的叶子,贝多罗树也就是佛经中经常提到的多罗树,是椰子树的一种,也称之为高竦树,岸树等等。多罗树高达三十余米,在每年的春季开花,生长于印度和斯里兰卡等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唐西域记》中曾对多罗树的叶子描述道:其叶长广,其色光润,诸国书写,莫不采用。

多罗树的作用不仅在记录佛经上,在《慧苑音义》中记载道:其高例十丈余,故经中取为定量。

古时的印度没有统一的计量单位,并且佛陀在讲经说法时非常善于用比喻,花草树木鸟兽鱼虫都是佛陀用来开示弟子们的事物,在经文中出现许多的树木,并且高度都差不多,于是就用多罗树的高度作为高度单位。

多罗树在佛教中有着如此重要的地位,佛陀在讲经说法时,自然也经常用多罗树作比喻。

在佛经中曾记载了这样一个和多罗树有关的佛陀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话说佛陀在世时,在诸国之间传法,恰逢一个雨天,许多比丘都来到了佛陀的居所听佛陀讲经,但是因为脚上都沾满了泥浆,就会把身子下面的坐具给弄脏。于是佛陀就允许比丘们用多罗树的的树皮做成鞋子,缝在鞋底,这样就不会带起泥浆了。

但是由于被砍走了树皮,大量的多罗树因此而枯死了,佛陀知道之后,就不再允许弟子们将多罗树的树皮用在鞋子上了。

佛陀为了让弟子们知晓灭苦和戒律的重要性,就用剥去树皮或者砍掉树干会令植物死亡,来比喻他所宣讲的深奥佛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佛经中我们经常能看到佛陀用“砍掉多罗树的头”来比喻要斩断烦恼,知苦灭苦,同样的,佛陀还将破戒的比丘比作被砍掉头的多罗树,用来告诫弟子们持戒的重要性。

多罗树在佛教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不仅在于他的象征意义,更多的是由它叶子所制成的贝叶经,直到现在,流传下来的贝叶经仍被许多人视作佛教的圣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