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命运的馈赠,都在暗中标好了价格;互联网看似优惠的背后,也都暗中标注了更高的价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出品:驼峰财经

作者:驼叔

在互联网的世界里,最荒唐的事,莫过于你办了一张会员卡,最后发现,你享受到的价格比不办卡的人还要贵。

最可悲的事,莫过于你被人狠狠宰了一刀后,你的智商还要被对方侮辱一次。

最近,一个网名叫飘移神父的人就遭遇了这样可怕的经历。

为了省钱,为了享受到美团外卖更优惠的价格,此人开通美团会员卡,满心以为会享受到更便宜的价格。

事实却是,在一家他经常下单的店铺,他的外卖配送费从原来的2元涨到6元!

受好奇心驱使,这位互联网从业人员用另一个未开通会员卡的手机,在同一时段、同一地点查看同一家店,外卖配送费是2元。

你以为你办了张美团会员卡,领到了优惠券,就该安心享受到VIP服务了,美团回报你的,却是比非会员更贵的价格。

多么魔幻的现实!这就是美团惯用的大数据“杀熟”!

会员卡的背后,可能是一个充满诱惑的深坑,一种看不见的套路,一场宰你没商量的“杀熟”。

用户“杀熟”

由于此次事件的当事人是一名互联网从业者,看不惯美团的做法,于是在12月14日这天,将受害经历发到网上,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轩然大波。

原来有如此多的美团用户都感同身受,对美团的做法深恶痛绝。

此事件也一度冲上热搜,滔天的舆论和声讨,一齐涌向美团。

美团为何敢这样做呢?

原因之一,要判断系统是否“杀熟”并不容易,需要用户在同一时间和同一地点进行对比,所以多数人都在不知情的情形下被“杀熟”了。

原因之二,在订外卖时,拿了优惠券的会员用户更关注菜的价格和叠加优惠券后的金额,而配送费关注较小,而且配送费是在最后支付时才与其他费用一同计算,容易被忽视。

原因之三,有些在意配送费的用户,往往会选免配送费的饭店下单,以为这样能在下单时快速算出优惠金额,但外卖平台的红包券加上商家的满减、限时打折政策,会让用户算起来很麻烦。

这就如同每年的双十一,很多人抱怨,商家和平台推出各种优惠,算起来令人头疼,有时算完发现,并没优惠多少。

有经常点外卖的用户总结,在可以用券的饭店下单,要算出优惠金额和最终金额变得越来越难,而大家点外卖就是图方便,省事,谁会为了算这个优惠而拿笔和计算器去一点点算呢?

这些用户心理,外卖平台早就看透了,并加以利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基于这些原因,很多用户就很难发现“杀熟”这个套路。有的人即便发现了,也没太当回事,毕竟具体到个人来说,配送费的差别也就两三块钱。

但美团的用户那么多,用户不在意的那两三块钱,就像无数的涓涓细流,到了美团那里,就汇流成河,成为惊人的大数字!

对于此次事件,美团的解释是,并不存在会员非会员配送费的差异,之所以出现配送费差异,是因为定位缓存造成的。

美团表示,由于软件存在定位缓存,错误地使用了用户上一次的历史定位,与用户实际位置产生了偏差,导致了配送费预估不准。“在实际下单时,会按照真实配送地址准确计算,不受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吧,明明宰了用户,还把责任甩锅给“缓存”,这算不算侮辱智商?有多少人相信呢?

事实证明,美团这样的解释无法让人接受和信服,舆论继续发酵,大家继续声讨。

有人认为,让产品技术部门背锅可能是一种能让消费者接受的说法,但却缺乏真诚和可验证的事实。

这次事件的当事人也对媒体表示,接受美团上门致歉的态度,但不认同美团对此事件的解释。

受此消息影响,美团股价当日下跌,市值蒸发逾400亿。

可有谁知道,作为用户众多、流量惊人的最大外卖平台,美团举着这把大数据“杀熟”的刀,这些年到底收割了多少韭菜?宰了多少会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0年第三季,美团营收354亿元,同比增长28.8%,餐饮外卖业务贡献收入207亿元,占比58%,同比增长32.8%。

年度活跃商户650万,同比增长10%,增速达近一年新高。年度交易用户达4.8亿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9.3%。

商户“杀熟”

除了对用户“杀熟”,美团对商户也毫不手软。

2020年初,因疫情泛滥,餐饮行业步入至暗时刻,到店消费几乎停滞,只能依赖线上的外卖业务苦苦支撑。

就在这样的艰难时刻,美团对商家的抽佣率不降反升。

据很多餐饮从业人员表示,美团的抽佣率从原来的22%,提升到25%,部分商家抽佣比例甚至提至30%。

“我们都撑不下去了,美团提高抽佣率就是在抽我们的血。”一名餐饮老板如此表示。

但由于美团在外卖领域已处垄断地位,商家不合作也没得选择。最终,忍无可忍的商家选择了抗议。

广东餐饮协会曾致函美团点评外卖,敦促美团外卖取消独家经营限制,切实降低外卖佣金。

广东餐饮协会指出,美团外卖在广东餐饮外卖的市场份额高达60%至90%,而美团涉嫌实施垄断定价,各类收费层出不穷,设定了诸多不公平的交易规则,持续大幅提升扣点比例,新开餐饮商户佣金最高达26%,已大大超过了广大餐饮商家忍受的临界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次用户“杀熟”事件发生后,又有与美团合作的商家表示,美团给会员的优惠券,商家承担了一部分。

有商家透露,美团15元会员费包括了5张5块钱的优惠券,平台会同时向商家收3元/张优惠券,总共能收回15+3*5=30元,减去给出的优惠25元,仍赚5元。

也就是说,美团看似回馈会员,背后除了对用户“杀熟”,还可以赚商家的钱。

有商家表示,除了给美团的佣金等费用后,一单只赚几块钱,如果把线下开店的各种成本算上,经出现亏损。

美团对配送人员的压榨,已人尽皆知。

2020年9月份那篇前于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的文章全网刷屏,外卖平台快递小哥的辛酸也令人感叹。

大数据“杀熟”何时休?

所有命运的馈赠,都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而互联网看似优惠的背后,也都暗中标注了更高的价格!

大数据“杀熟”并非新鲜事,除了美团,其他很多互联网平台也存在,比如在电商购物、出行、酒店等方面,大数据“杀熟”时有发生。

按照互联网平台的算法,平台对每个注册用户都设置一套标签体系,这些标签来源于用户平时的消费习惯、爱好以及消费档次、消费频次等。

通过大数据的算法,平台会根据这些用户标签,与商家供应的数据进行匹配,筛选出符合用户标签的商品。

老用户在平台驻留时间长,留下的痕迹越多,标签也就越多,平台也可能会根据这些标签进行差别定价。而新注册的用户没有相关数据,平台算法很难对其打标签。

所以大数据“杀熟”的结果,往往是老用户被坑,新用户反而可避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种做法不受监管吗?相关法律法规对此有明确的规定。

比如《反垄断指南》规定,“经营者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不得从事反垄断法相关规定所禁止的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

值得注意的是,《反垄断指南》还首次明确将“大数据杀熟”定义为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实施差别待遇。

现在的问题是,很多互联网企业不承认自己大数据“杀熟”,所以同样的情形一再发生,屡教不改。

2020年以来,针对垄断的监管措施也在不断加强,随着《反垄断指南》出台,国家监管部门就已经惩处了一批企业。

就在前几天,由于涉及“经营者集中”违规,阿里巴巴、阅文集团、丰巢网络等受到处罚。
这次处罚有着标志意义,是首次针对国内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互联网平台,在反垄断方面作出的监管行动。

在这样的风口上,美团这样的“杀熟”生意,还会继续吗?

让反垄断来得更猛烈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