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国际能源供应的日益紧张,环境保护呼声也越发受重视,发达国家率先投入对新能源汽车技术的研发,我国也公布了发展新能源汽车的计划,并将其作为七大新兴战略产业之一,新能源汽车品牌阵营逐渐加大,中国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状态。

目前,新能源汽车步入赛道也有些时日,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进程开始进入高速发展期。如何拿到市场,是各大新能源汽车品牌都在思考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能源汽车

在5G等技术的不断发展下,未来汽车品牌将向着新能源、智能化、网联化等方向转型升级。

许多人将福特Model T视为世界上第一款量产车,但事实并非如此。尽管福特Model T在历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但第一款大批量生产的汽车实际上是1901年的奥兹莫比尔Curved Dash。汽车行业历经百年发展升级,解决了人类需求的衣、食、住、行中行的问题。

自工业革命以来,汽车的动力形式和能源类型也变革了很多次。汽车行业发展至今,全球汽车正在完成从传统汽车到新能源智能汽车的演变过程,未来渗透率将会大幅提升,长期成长空间有望突破10万亿美元。

从汽车产品的升级迭代可以看出,产品的核心在于提升效率。从三轮机车到现代汽车,再到新能源车,汽车技术的升级迭代不仅只是能量转换率的提升,也给消费者带来更美好的驾驶体验。相较于传统汽车,新能源汽车更环保、安全,也更省钱。但,新能源汽车在国内推广却不是那么顺利,发展十余载,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主要靠政府补贴推动。2009年到2020年,十一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进步离不开政府补贴,当补贴活动散去,很多新能源汽车销量开始下滑,且下滑数据明显。

现如今,汽车行业政策向更环保的新能源汽车倾斜。其中,备受消费者的还是政府补贴,补贴政策延长至2022年,以R≥400km 纯电动乘用车为例,2020、2021、2022里程补贴标准别为2.25、1.8、1.26万元;就连新积分标准也开始偏向低油耗和新能源汽车,具体政策体现在两点,首先是鼓励发展低油耗车型,回归节能减排实质;其次是新能源积分标准趋严,单车积分下降,比例要求逐渐提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能源汽车

受新一代年轻消费者品质化、个性化和差异化的需求影响,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的认知度逐渐提升。随着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的不断普及,年轻消费者将成为消费主力军。

当前,在汽车行业,电机、电控技术已基本成熟。对于新能源汽车来说,突破电池技术是首要解决问题,提升消费者用户体验能为产品加分。相关数据显示,纯电动汽车的三大件电池、电机和电控占整车成本约50%。随着电机电控技术的成熟,成本占比已下降到7%,未来2-3年里成本下降空间有限。新能源汽车的电池成本占比达到40%,主流的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动力性、耐久性和安全性还有待加强。

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汽车等新兴产品想要加速普及,还得需要相关企业攻克电池问题,当电池成本下降,产品普及率才有机会加速。据主流车厂的研发进程显示,预计到2025年左右,动力电池平均价格将下破100美元/kWh,纯电动汽车的总拥有成本与传统燃油车基本持平;2025年之后,产业界将围绕动力电池成本继续下探至60美元/kWh,技术升级后,新能源汽车的动力会更强,也会让动力电池行业迎来一次大洗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能源汽车

今年以来,锂电池在5G基站、大数据中心、储能、电动船舶、电动自行车、电动工具、智能家居等领域百花齐放;同时,车电分离、换电模式也获得政策支持,在产业界和消费端进一步发力,市场机会频现;动力电池产业发展空间不断被挖掘并壮大。如果说以电力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让消费者拥有更环保的出行方案,那么,加入了人工智能的智能汽车或许能够颠覆汽车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很多业内人士看来,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已从政策导向逐渐向市场驱动过渡。从整体销量上可以看出,市场存在两极分化,一是以造车新势力为代表的高端车在走强,二是既能卖货又可短途代步的低端车热销。新能源汽车的热销,让各大品牌看到国内汽车行业还有很大的市场挖掘潜力。

目前,在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特斯拉稳站C位。自2010年6月上市再到2020年6月市值登顶,特斯拉的成功不仅印证了美国十年产业变革的规律。对于国内新能源企业来说,它更是一个强有力的竞争者。而特斯拉的国产化,无疑会对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带来冲击。

特斯拉是电动汽车行业的领头羊,也是全球最大的锂电池消耗者,其技术升级变化都会影响者行业发展风向。

作为全球畅销电动汽车品牌,特斯拉的品牌影响力高于多数国内造车新势力和自主品牌,竞争优势明显。按照新能源汽车电池寿命5~8年左右来预测,从明年开始,新能源汽车将迎来电池更换热潮。在新能源汽车迎换电高峰期,届时众多国产品牌将会与特斯拉展开正面较量。

众所周知,特斯拉上市之初定位为豪华高端品牌,但进入中国市场后,价格下探无疑是一个直接却有效的策略。此外,特斯拉电动汽车国产后,即使定价在20万元左右,仍能保持较高的毛利率空间,这是国产品牌无法达到的。在“换电”期间,国产新能源汽车不论是建立换电站还是电芯终身质保,或许都不是完美的解决方案。因为特斯拉在续航方面更有优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能源汽车

早前,特斯拉电池供应商宁德时代曾宣布研发出了124万英里电池。随后,又有消息称,特斯拉将推出续航达到160万英里的电池。另外,“硅纳米线”技术也是特斯拉的杀手锏。马斯克曾在推特上表示特斯拉会在3年-4年内批量生产寿命更长、而且能量密度提高50%也就是达到400wh/kg的电池。一旦成功,特斯拉将改变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游戏规则。

多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整个产业链都在升级发展,使得各个环节供应链的培育逐步成熟。在政府部门相关政策可预期的情况下,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逐步认识、认知和理解;同时,有关企业通过创新研发,逐步提供丰富和多元化的新能源汽车产品,满足消费者多元化需求。

在业内人士看来,特斯拉的电池解决方案与国产企业企业有着根本的区别。很多国产车企注重产品本身后期的“服务”,也有部分品牌在努力提升电池技术;特斯拉比较看重电池续航技术的提升。从特斯拉在2019年对车型下调价格的行动来看,它是非常看重中国市场的。当然,特斯拉降价的目的都是为中国区的销量。

不过,特斯拉在国内降价销售并不代表它所有的产品都会调整价格。比如,在去年一月2019年1月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的动工仪式上,从美国远道而来的埃隆·马斯克就曾表示,上海工厂只是负责Model 3标续的生产,不会生产长续航和高性能等版本。最多只是会增加一款针对中国市场的中续航版。此言一出,让许多车主解读为,特斯拉长续航不会在中国国产。此事让国内消费者产生了不好的影响,2020年4月,特斯拉表示将在中国推出驱长续航Model 3。但,国产Model 3后驱长续航正式推出的消息,却对特斯拉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

作为新能源汽车行业中的领衔者,特斯拉不差技术,但在中国汽车市场主打“价格战”却并不是妙招。一轮又一轮的降价促销活动虽然能拉动销量,却不利于建立用户对品牌信任感。

尽管特斯拉在国内大打价格战,比如同一款产品今天22万,下个月可能只卖20万,价格波动频繁让买主有种“买亏了”的思想,但是,大多人在买新能源汽车的时候,首选还是特斯拉。因为大家觉得同样价格段,它的配置比BBA(奔驰、奥迪)高很多。当然,国产新能源品牌也不错,产品性价比较高,但也有不少消费者担心品牌后续发力。

新能源汽车的销售从目前来看,不论是进口品牌还是国产品牌,大多是“烧钱赚吆喝”。而且,新能源车技术研发也特别烧钱。现在,特斯拉将新能源汽车都走到家门口兜售了,国内能源车该何去何从。在这场“烧钱”大战中,谁能够笑到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