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夜无声,室内温春,卧看宋词唐诗,是最美的享受

读书,是和古人的心灵的沟通,是和古人近距离的对话,今天,我们就来重温苏轼、李清照,他们各自在词作中的对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

苏轼与柔奴

柔奴是谁,苏东坡和她有什么样的对话?今天我们就来读一读苏东坡的一首《定风波》。原来,苏东坡的好友王巩(王定国)因苏东坡乌台诗案而受牵连,被贬到了广西的宾阳,在北宋时代,当时广西环境恶劣,远离京城(当时京师为开封,称为汴京),多为流放之地。但是王定国有一歌姬,姓宇文,叫作柔奴,她跟随着王定国在广西宾阳五年,五年以后归来后,在一次宴席上,苏东坡却看到了王定国和柔奴都面如红玉,而柔奴更是眉目娟丽,加之柔奴世居京城,见过世面,也善对应对,于是就和苏东坡有了一次对话,且被苏东坡写在了词作中,流传千古。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话内容如下:

苏东坡问:广南风土,应是不好?

柔奴答:此心安处,便是吾乡。

记得有一句诗:愿历尽千帆,归来仍少年。其实,细细品来,这句诗和上面柔奴的回答的都富有哲理,都是成年人的一种历世心态。虽然两者角度不一样,后者是希望之语,是少年的心态和胸怀,不忘当初的梦想,依然有赤子之心,这是时间的持续,而后者则侧重于对空间和环境的适应心态。我们说,一个在北宋时期的,处于封建社会的女子,有这般心态,也难怪连大文豪苏东坡都为此心态所感慨,无有柔奴,便无此词,从苏东坡在该词前面引言来看,这件事绝对是实事,不存在虚构之说。对于苏东坡来说,这首词不仅仅只是对柔习的叹赏,其实更是苏东坡内心世界的反映。苏东坡正是这样一个人,他对一切都能够淡然处之,无论是生活中的困难,还是仕途中的挫折,他从来不曾失意,不曾落寞,反而更加洒脱豁达。

02

李易安与丫环

我们再来读一读李易安的一首词: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对于这首词,相信大多数读者都非常熟悉,这是一首伤春词,其中,作者与卷帘人的对话成为该词的特殊方式为人所称奇。它以问答的方式,藏问于答,委婉中发出一缕淡淡的忧伤。其中的“绿肥红瘦”虽是表面写花,其实写人,可谓绝唱。该词看上去似乎没有作者的问,只有卷帘人的答,但其实正是藏问于答,正如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没有问,只有答,但都知道问的内容是什么,何必再重复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