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星象文化源远流长,上古先民顺应农时,通过观察天体运行、依据“斗转星移”制定了二十四节气。

24节气是上古农耕的产物,是“干支力”表示自然规律变化的特定节令。经过流传演变至今,其反映了太阳周年视运动,也因此24节气在公历的日期是相对固定的,二者前后不差一两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二十四节气中的“四立”、“四绝”

二十四节气中,有“四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而这四个节气的前一天,即是“绝日”,四个“绝日”统称“四绝”。

那么为什么一年24个节气中,只有“四立”才有“绝日”呢?因为这四个节气分别都有结束和伊始之意。

是一个季节的结束,也是另一个季节的开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立”&“绝日”

按照五行阴阳学说,立春过后木旺而水则绝,立春是二十四节气的第一个节气,意味着新的轮回的开始,万物复苏,一切更生;

立夏后火旺则木就绝,夏季的第一个节气,意味着春天结束,夏天开始,万物开始进入旺盛生长的季节;

立秋后金旺则火就绝,秋季的第一个节气,秋天的开始,一年中的转折点,不管是整个自然环境还是万物都逐渐开始弱化、减少,从茂盛转向成熟或者萧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立冬后水旺则金就绝,表示进入了冬季,“冬”有终之意,意味着万物开始收敛,进入了休养生息、收藏的时候。

综上之意,就是为何把“四立”的前一天称为“绝日”的原因。

二:24节气中的“分至”和“四离”

二十四节气里面除了“四立”比较特殊之外,还有“分至”的意义也是比较重大的。

分至就是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的统称,简称“二分”、“二至”;这四个节气的前一天叫“四离”,即“离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分、二至”&“离日”

为何说“分至”在二十四节气中也是特殊的存在呢?如果说“四立”代表了四季的开始,那么“分至”就是四季的中点。“二分、二至”是反映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节气。

二分

《明史·历一》有言:“分者,黄赤相交之点,太阳行至此,乃昼夜平分。”简单而言,就是在春分和秋分这一天,昼夜的时长几乎是一样的;另一个含义就是“二分”这天刚好一半一半,平分了季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至

坊间有“冬至一阳生、夏季一阴生”的说法,但这样的“阳”并非阴阳之说,是指太阳。夏至这天白昼最长,至此太阳南行。古言:“日长之至,日影短至,至者,极也,故曰夏至”。

冬至也有日短至之称,意思是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至此太阳北回。在传统文化中,干支时间与方位以及八卦是联系在一起的,冬至的界定亦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③“离日”

为何叫“离日”?阴阳五行学认为“二分、二至”是阳气和阴气的升降差异,在这一天的前一天是为“离日”。二分的前一天是:木离、金离;二至的前一天是:火离、水离,统称“四离”。

三:诸事不宜,亦是“绝日”的成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这四天,不宜远行更不适合出军,那么平日里的婚嫁、好事就更不适合订在这一天了。

“绝日”听起来就有些可怕,但绝非吹嘘媚众只说,否则平日里办事,也不会求一个“黄道吉日”了。在择日术数文化里面,“四绝日”和“四离日”是绝不会被选用的,不信你想想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