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北京西北顺义首都机场机场南侧,有一片独立于城市之外的生活区。它很神秘,这儿的房子大部分都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盖的苏式尖顶老楼,当然也有更晚时建成的红砖小楼。老式电影院、公共运动场,社区超市、子弟学校还有许多便宜好吃的小馆……它们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又怀旧别致又和谐安逸,外人初次进入好像置身一个小小世外桃源又像一个不现实的乌托邦领地,它给了初次到访的我小小震撼。

说了这么多,其实它是和北面首都机场配套的机场职工生活区域。位置有点偏,也因此而少有外来人。这里东面紧邻机场T3航站楼,周边环绕高架和马路,大杨树的遮蔽和躁动的车河把小小这片区域隐秘的藏匿起来,于是时间就这样“停止”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最初诧异的是这里美女太多了,还都是制服美女……一条小街同时遇到两三个都算少的。她们穿漂亮的空姐制服永远神采奕奕,简直让人浮想联翩。如果你以为我只是爱看空姐才来这里,那你太小看我了,其实吸引我的是这里奇异的环境,一种来了就仿佛穿越回儿时的怀旧之景,是看到了时间之痕的感动。也因此,我会一来再来,并且为它之后的转变而黯然神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时候这一带非常繁华。中心区域是商业区,被刷了各种颜色的三层老楼底商都是一家家小店。什么袜子店,口红饰品店,奶茶店或者曾经兴盛一时的“格子”店。还有小到不能再小的特色菜馆,卤猪手、动感炸鸡、玻璃房子,好吃的好看的应有尽有。店前流连的女孩,都是空姐和地勤人员,因为她们的宿舍就在周围的老楼里。说到底这些好玩的小店都是针对她们而开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许它更像一个欧洲小镇,街道不宽,两旁是尖顶的三层楼房。屋顶立着小烟囱,大杨树又高又直,越过楼宇在天边划出完美的曲线。这儿的行人特别悠闲,没有急匆匆的慌张,我因此而想起我们的童年,那时候时间过得太慢,一个爱好可以爱很久……

“南楼”,这是当地人对这里亲切的称呼。燕翔西里、燕翔东里那片苏式的灰色老楼是建国初期的典型围合式建筑。据说这种设计都是学习了著名设计师张开济在百万庄设计的楼宇群。他把西方的“邻里单位”和苏联的“大街坊”模式合二为一,用“围合”的方式在楼宇间留出绿地,让居者倍感安心和舒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曾无数次徘徊在老楼之中,夏天在杨树下庇荫,秋天听杨树叶沙沙作响,傍晚看着人们不紧不慢的脚步,冬天还有一丝微弱的夕阳为老楼镶上金边。但这样的时日总走得太快,转眼到了2015年夏天,燕翔西里的二楼起了大火,房顶烧空了,彩色小楼没了顶棚只剩一片空荡。警戒绳外人们唏嘘不已,昔日热闹的底商都撤出了。从此,感觉这里人气少了很多,小火锅关张了,云江餐厅也换了招牌。之后就是大兴机场如火如荼的落成,小天竺也日渐沉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就是我眼里的小天竺生活区,它很独特可另辟蹊径在世人之外,也有点可惜,它终于没能躲过时代的发展,显出些许落寞。

但就像它曾带给我无数回忆一样,在小天竺人的记忆里这个都市里的小镇一定还是温厚的,从容的,因为所有美好的事物总需经受时间的考验,我想把时间放到更远……也许下次再驱车赶来,一切都不一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