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已是90岁高龄,见惯股市风云变幻,历经五次美股熔断的股神巴菲特老爷子有句名言,“只有当潮水退去的时候,才知道是谁在裸泳。”

有同事将这句话改成,“只有大事发生,才知道攒钱的重要性。”金句一发,在朋友圈里立即赢得点赞一片,下面留言的小伙伴们都是清一色的深有同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前沉迷购买各种衣服、鞋子、包包、口红的女生们忽然发现,这些代表着自己精致生活方式的东东在一场疫情面前通通不如口罩、酒精、大米、白面来的实用。当然,最实用的,还是钱!毕竟,只有金钱才换来以上种种。

清醒过来之后,大家戴着口罩,后知后觉的将自己2020愿望清单上那些诸如去大理看云,去普吉岛看落日,纪梵希口红套盒一类花钱项通通划掉,用粗笔重重写下省钱这个唯一目标。

省钱,已经变成摆在无数年轻人眼前的第一要务,头等大事。

于是,问题来了,如何省钱?许多理财书告诉大家第一步是剪掉你的信用卡。

一、为什么想省钱就要剪掉信用卡

一本致力于为大家讲述花钱的正确方式的理财科普书《增值陷阱》中指出:信用卡是心理疾病服务过程中最可怕的产品,信用卡和其他类型的循环贷款几乎必然就是心理账户,而且属于危险一族。表面看购物时现金没有少,至少购物者从内心是这样想的,刷信用卡的钱就被人看低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书作者之一,康奈尔大学心理学教授托马斯•季洛维奇用一个真实实验做范例,向读者揭示了信用卡这种便捷支付工具在促使你花钱这件事上巨大力量。

20世纪90年代,两位营销学教授组织了一次真实的拍卖活动,标的物是是某球队的比赛门票密封投标,半数拍卖者必须用现金购票,半数人用信用卡支付,最后难以置信的是,信用卡支付的均价大约是现金支付均价的两倍。

事实上,仅仅因为用塑料卡片做交易,在某种程度上钱就显得不值钱了,学生们变成了挥霍者。信用卡将我们变成了花钱大手大脚的人,不仅更愿意花钱,而且更有可能随便乱花钱,所以我们变得更穷了。

二、花钱越容易=花钱越多?

在这本写于1999年的书中,令作者没有想到,而大多数当代人也没有意识到的一个严峻现实是,现在我们日常使用的支付工具要比信用卡更方便,也更可怕十倍。

在以往人们习惯的信用卡支付方式下,常见的支付场景是,顾客在某间超市收银台掏出信用卡交给收银员,收银员在刷卡机上刷卡后,持卡人输入信用卡密码,刷卡成功,刷卡机打出交易凭条,持卡人在凭条上签字,一式三份,收银员会交给刷卡人一份,至此刷卡正式完成。

以上过程描述起来虽显有些啰嗦,但却是每个持卡人在刷卡时通常都要经历的,而现代社会随着微信与支付宝的大力推广使用,以上这些内容通通可以简化成一句“你扫我,我扫你?”

甚至,交易双方话都不用说上一句,直接扫码支付既可。毕竟,现在就边是卖煎饼、卖烤冷面的路边摊上都放有支付宝和微信的付款码。付款这件事已经变得前所未有的简单。

更不要说,每个支付平台都会三五不时的诱惑你开通免密支付功能,500元以下的支付直接点个确认项便可完成。在如此便捷、给力的支付条件下,以至于我们在月末核对花呗账单时总惊讶于自己居然下过如此多的订单,进行过如此多的付款,对以上种种几乎毫无印象的当事人觉得这简直像是平行空间的另一个自己所做的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在商家们的不懈努力下,花钱这件事变得前所未有的简单,可以简单到几秒钟,甚至一眨眼的时间就能完成付款,所以我们当然会对于自己之前在转瞬之间完成的操作印象不深刻。而正如上面的试验中得出的结论,因为支付工具便捷程度的大幅提高,人们的花钱意愿与挥霍程度也随之上升。

在《增值陷阱》中,作者举例说,如果你口袋里有200元美金,你付了现金,对此次购物会有实打实的感受。你打开钱包从里边实打实的掏出钱交给对方,但是如果把这条腰带的钱记在账上,就不会感受到同样大小的购买力的丧失,这从钱包里抽出100美元带来的感受是完全不同的。

这就可以理解,为什么我们每个月还花呗,还的如此痛苦了,插入案例,我们用这张塑料卡片记账记账的价值却钱在价值上却被贬低了,在用卡时我们似乎没有花一分钱,但现实是,如果你花2600块钱买了一瓶海蓝之迷面霜,那么无论是数出26张百元钞票交给收银员,还是从信用卡、从支付宝、从微信刷掉这笔钱,你都是实实在在的花出了2600块钱,你的个人财富都是减少了2600块钱的啊。

但是,因为支付方式的不同,同样的2600块,我们在花钱时的感受却是完全不同的。

正是因为大家看低了金钱的价值,信用卡才造成你花掉了本来不打算花的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在消费发达,消费方式日新月异的商业社会面前,剪掉信用卡这种充满古草味的省钱方式变得明显不够看。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现代科技的发达,想省钱已经远远不是捡个信用卡就能搞定的了,可以说种种支付软件秋在千方百计诱导着你花钱。

比如说所有网络支付平台都不约而同的推出了小额免密支付,就是说只要你轻轻一点点,以前常见的要输入一个密码的过程都省略掉了,你辛辛苦苦加班加点、累身累心挣来的钱分分钟就可以花出去,而且是花的根本就让人无知无觉的那一种。

在这种情况下,通常人们只会在月底收到账单的时候看到金额大吃一惊,而根本就想不起之前花钱时的种种,他因为花钱的方法已经前所未有的简化了。

而一个令人泪流满面的现实是,挣钱的工序却没有得到简化。相反,随着各种竞争的加剧,各种压力的加大,挣钱这件事已经变得越来越难,越来越辛苦了。

更令人感到雪上加霜的是,花钱这件事却变得越来越容易。这种大前提下如何管住自己不去剁手,就变成一件非常具有难度的事情,毕竟商家们深谙消费者的心理,通过各种精妙的设计,把许多可有可无的东西生生变成刚需。

各种消费主义的广告24小时在大街上、在电梯里、在各种网络平台上不断向你灌输,你要拥有这个、拥有那个才代表着成功。于是,弱小可怜无助的我们以一敌多的结果便是在这场战役中将钱包保卫战进行的格外辛苦。

三、四个方案,打响你的省钱保卫钱

面对这个难题,以下四个方法值得一试:

第一、坚决不开通任何免密支付。

这一点是需要我们首先做到也是必须做到的。因为一旦你开通了免密支付,花钱这件事也将变得前所未有的方便,那样你将更难管住自己,更有可能花出一笔笔本该攒下来的钱。所以,一定要从源头上管住自己,才能确保少出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尽量少办、最好不办信用卡。

老话通常是很有道理的话。在如何减少支出的话题上,众多理财达人都给出过剪掉信用卡的建议。可见这样做的重要性。虽然信用卡本身也有不少好处,但如果你还处于省钱初级阶段,最佳选择还是远离这些花钱诱惑。毕竟,绝大多数时候,我们远没有自己想像中那样心志坚定。

第三、脚踏实地、循序渐进推进你的省钱大计。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一个习惯了买买买的人更不可能一夜之间面对各种购物平台心如止水,不受诱惑。硬要设立不切实际的省钱目标只能让事情半途而废。所以,我们还要坚持脚踏实地,循序渐进的推进自己的省钱大计。

例如,支付宝有一个功能,可以简称为花一笔存一笔。你只要用支付宝进行一笔消费便会在余额宝里存进一定金额的钱,这个存钱金额你可以自行设定,2块也行,20块也可。虽然这个功能比较坑的是每次消费后产生的相应存款只会划拨到你的支付宝里,而非直接存入余额宝,产生不了任何收益。你还要去进行一下手动操作,才能将钱存到余额宝里面。很多人不知道这一点,于是就没有利息的将钱放了很久。

这个方法虽然不能正面制止你的每一次消费,但起码能让你存下一些钱,而且你在存钱的时候会发现,原来你已经刷了那么多笔花呗,对自己也有一个示警作用。当然,这个方法只用于省钱计划初期,既储蓄意志最薄弱的时期,可以将其作为一个渐进式的过渡方法。在养成存款习惯后便可考虑放弃。

第四、管好你的心理账户、养成存款好习惯。

《增值陷阱》的作者告诉我们,对于通常似乎无法控制开支的人来说,确立好个人的心理账户是最有效的方式。

比如,在我们花出每一笔钱之前,先想想你的房贷,想想你的车贷,想想你的房租,想想今年的旅游计划,以上种种,通常都能让自己变得现实、冷静一点,从而默默取消掉某个订单,或者删掉购物车里一些内容。

另外,记得每次花钱时问自己一个问题,当你从口袋里掏现金付款时,你愿意为这次购买花多少钱?研究成果表明,你愿意花的钱会比给信用卡交的费用少得多。

在实际操作中,如果可以的话尽量减少支出是最好的储蓄方式,日常生活中一收到钱就马上把钱存起来,比如转到余额宝一类理财产品里面,这样在动用的时候,你的心理账户会默认在花自己的存款,动用的是储蓄账户里面的钱,这样花起来会格外肉疼一点,从而也会变得更加谨慎。

看了上面的总结,要以一己之力对抗整个消费社会,实现省钱目标的小伙伴或许会有些气馁,觉得能够省钱实在太难了。但是,如何掌握金钱这件事本身就是每个人终生要做的功课。

日本高人气MBA导师野口真人在《学会花钱》一书中总结过:在人类漫长的历史中,使用金钱是很晚近的事情,我们对于金钱的使用方法还不熟练。这样想如何?我们从猿猴进化为人,大约经历了20万年,而使用金钱的历史还不足3000年。

人的大脑虽然可以推导出合理的概率,但最终还是会相信自己的直觉,落入别人的圈套。而使用了错误的概率,结果就会错误判断商品或服务的价值。

可见,对于我们这些理财新手而言,偶尔一次两次落入消费主义陷阱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关健在于尽快发现自己的问题,找出一条正确的新路,并坚持走下去。虽然在前进的过程中我们还会遇到新的困难与挑战,但只要向着正确的方向进发,总是会有所收获的。对了,在开始启程之前,别忘了,先去剪掉你的信用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