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剧《王冠》和《纸牌屋》一样精彩,只是不像《纸牌屋》充满了算计与谋略。《王冠》更多的是思考,与碰撞:所谓王权在现代社会中存在的合理性。这种思考随着第四季的播出,显示出这个问题的延续性。

这部剧就是讲的英国皇室,现在还在世的伊丽莎白女王的人生故事。

伊丽莎白登机以后遇到的第一位首相是再度上任的丘吉尔,无疑丘吉尔是英国的英雄,然而随着年纪的增大,他对于政治的迷恋以及力不从心的矛盾越来越大。有一次,他中风了,为防止女王知道这个消息叫他辞职。于是吩咐手下向女王隐瞒。

可是女王偏偏知道了这件事情。这集故事其实很有趣,。开头是因为女王忽然察觉自己所受的教育非常狭隘,处于一种非常严重的自我怀疑当中。她找有学问的教授帮他辅导。在丘吉尔这件事情上,她请教自己的家教,该怎么处理。

这位教授说,很简单,你就是训他们一顿就可以。

女王说,他们是英国卓有贡献的 一群男人,该如何骂他们呢。

教授说,没问题的,因为你受到最好的教育,就是宪法,而他们是上层精英,他们怎么能够不服从于宪法呢。

于是女王叫来丘吉尔。痛斥了他一顿。有一段话说的非常好。

她说,这个国家的体制分为尊荣和有效。皇室是尊荣的部分,政府是有效的部分,两者如何能很好的平衡,那么只能是信任。

和现实中的女王一样,大部分时候,女王表现的无趣而且刻板。女王的父亲是乔治六世,乔治六世口吃而且看上去很软弱。因为风流的哥哥爱德华八世爱美人不要江山,才退位给他。乔治六世的英国非常艰难,但他挺了下来。乔治六世的妻子一辈子不肯原谅爱德华八世,因为觉得他把自己的丈夫以及女儿放在一个常人无法背负的责任上去。这不是尊荣,而是负担。但有意思的是,退位的爱德华八世也没有就挥一挥衣袖不带一片云彩的走人,他和他的那个虚荣的妻子一起住在法国,和纳粹眉来眼去,然而一直谋求英国皇室对于他的妻子的承认。

爱德华八世是头脑很灵活的人,女王登基的时候,爱德华因为妻子不被邀请而赌气不去参加。选择和一群朋友在家里看女王登基的直播。他还进行插科打诨式的解说,叙述这个被他抛弃的制度如何腐朽无聊以及古板。但等到人群散去,他对着远方吹起苏格兰长笛。吹着吹着泪流满面。

乔治六世承担着他的力有不逮的责任,不到六十岁就英年早逝。而爱德华八世呢,闲云野鹤一般,活得更久一点。从剧中看,他生活浮华,看似花花公子一般,但一直充满着对他的这个尊荣家庭的愤怒。

所以,我记住这句台词特别有意思:公平并非天性,也不符合人性。

公平其实代表着牺牲。

然而所有的委曲求全成能成全制度。

英国皇室的存废显然也一直是一个问题。所以当年轻的女王抱怨仪式的繁复时候,女王的母亲说,”这个国家君主制的历史,是为求生存不断忍受耻辱、牺牲和让步的历史。难怪我们对于屈膝礼、礼仪和旧例如此看重,我们只剩下这些了。我们就这样从支配统治变成提线木偶。”

皇室不再是权利与威严,而成了一场华丽真人秀。即便如此,女王的妹妹玛格丽特公主更热爱也好像更适合女王这份工作。当女王试图把更多的工作给他妹妹的时候,被身边人及时的制止了。女王只有一个,而微小的错误就会断送皇室。

不是看上去完成的行云流水就行了。因为比起办理具体的事情,女王的意义更像是一个符号。意义大于成果。

英国的宪政制度不允许女王插手更多的事情,但首相们还是事事都去汇报。女王只是安静的听完,但不发表任何意见。

所以皇室的管家说,皇室不需要像爱德华八世那样的聪明人,但一定要有乔治六世那样稳重厚到的国王。就像不需要玛格丽特公主那样灵动活泼,而是需要伊丽莎白女王这样不动于色。

今年的经验,是所有的制度都不是一定经得住考验,哪怕困境是暂时度过去了,但问题也就显而易见了。所以,这便成为镜子上的裂缝,你或从中看到一颗裂缝的心灵。

民意之所以易变,因为先是失去尊敬,之后失去信任

所以建构价值体系很难。但过去再难也要建立。

过去是追求价值的胜利,而今更多是追求如何树敌,只有树敌,才能凝聚共识。

传播发生了变化,人们更热衷于判断,而不是信念。人们更多的怀疑,而不再信任。

很多东西不是天性,但真是很多很多的坏事所以总结出来的,只是不那么坏而已,但至少避免更坏的事情。

所以《王冠》这个剧,你看到一个你以为陈旧的体制如何小心翼翼,如履薄冰般的各自承担着自己的责任,发生危机,还是用体制的力量去度过危机。

剧中的台词:。

因为王权这个事情太复杂了,复杂到所有的学者都解释不清楚。

你以为这是疯狂的,实际没有比这更理智了。

因为当你表演魔术的时候,怎么希望观众一眼看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