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遂自荐的意思,想必大家都懂,简单的解释就是自告奋勇,自己推荐自己去进行某项工作,这个成语出自于《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关于毛遂自荐的故事,大家也都在课本中学习过,门下有毛遂者,前,自赞于平原君曰:“遂闻君将合从于楚,约与食客门下二十人偕,不外索。合少一人,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

战国后期,公元前259年,秦军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赵国危在旦夕,一方面赵军在不停地坚守,另一方面赵王也派人去外面求援。

平原君赵胜也接到命令去楚国求援,赵胜号称战国四君子之一,此人门下有门客数千人,他本人更是以善养士人而闻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何为门客?春秋时期养客之风盛行,几乎每个诸侯国的公族子弟都有门客,门客由自己的主人养着,平时什么事都不用干,遇到事的时候替主人去办就行了。

战国四公子都是以养门客而著称,值得一提的是,这些门客中有的是真有真才实学,有的只是徒有虚名,混吃混喝罢了。

平原君接到去楚国求援的命令之后,他也第一时间召集了门客,想要从中挑选出二十个能人,替自己办好这件事。

毛遂听到这件事之后,立即去见平原君,表示自己愿意参加,并且表示现如今本来就少一个人,哪怕让自己进去凑人数也行。有趣的是,平原君对他的这位门客并不熟悉,当然这也正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平原君问他来这里几年了,毛遂回答三年了,平原君便说来了三年了,我都没听到过别人提你,更别说是称赞你了,这是因为你没有什么才能,所以你不能一起前往。

毛遂又不停的说了一堆,平原君看他勇气可嘉,于是乎将他带上了,到了楚国之后,楚王只肯接见平原君一人。

两人在殿上,从早上谈到中午都没什么结果,这个时候毛遂直接进了大殿,开始给楚王分析合纵抗秦的利害。

最终他凭借自己三寸不烂之舌说得楚王心悦诚服,并且答应他马上出兵,几天之后楚王果然出兵援赵,替赵国解了难,回去之后,毛遂自然也被奉为座上宾,地位水涨船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故事从这里便结束了,那么毛遂成功之后,下场如何呢?其实他的下场并不好,在燕国对赵国开战之时,赵国恰巧没将可派。

这个时候有人便建议派毛遂去,举荐他的理由是,毛遂一张嘴都胜过百万雄师,如果他挂帅肯定可以马到成功,赵王也同意了,毛遂知道后第一时间拒绝,并且表示自己不擅长,让自己当小兵去打仗还行,带兵万万不可。

毛遂不停地表示寸有所长,尺有所短,可是赵王却听不进去,他还是觉得毛遂在谦虚,硬是让他挂帅上阵。

结果不言而喻,毛遂拼尽了力气也不是燕军的对手,失败之后毛遂觉得自己没有颜面回到赵国,他选择避开将士拔刀自刎。关于这个目前有两种说法,第一种是当时赵国还有大将,却非要毛遂去,只能说赵王是个糊涂蛋。第二个说法则是毛遂的嘴皮子耍的太好了,让赵王误以为毛遂真是个全才,而且如果毛遂真不想去,凭他的口才完全能劝住赵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