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坦白的来说,和通泊之战不单单是对雍正的极大打击,也是对整个满族和八旗重大的打击,这场战役创造了两个影响:1、这是八旗军自万历二十一年与蒙古交兵以来,首次真正意义上的败仗,有历史学者认为这是19世纪前清军最大的败绩;2、和通泊之战的失败让雍正王朝梦想平定准噶尔汗国,一统蒙古的美梦彻底破灭,同时,将康熙、雍正两代帝王在喀尔喀蒙古30年的苦心经营一扫而光。

和通泊之战的经过

中国自古以来就饱受外族的侵略,尤其是来自于北方游牧民族长时间侵扰,比如古代的匈奴、突厥、鲜卑、柔然、蒙古等等,在清朝的时候,北方的大敌主要就是来自于蒙古,尤其是噶尔丹建立的准格尔汗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噶尔丹为了恢复蒙古人的荣光,多次南下侵扰清朝,那时候清朝忙着整理明朝遗臣和国内政务,抽不出手了,直到康熙年间才有前后三次攻打噶尔丹,都将其打败。但是并没有将噶尔丹打服,最后康熙晚年的时候再一次征战噶尔丹,准备全灭了他们的时候,可惜那时北路大军还没有建立功业,康熙便去世了,这个也成为了康熙&雍正心头的一块痛。

雍正继位之后,西北的战事也是一直未平,噶尔丹多次劫掠边境。雍正四年,大汗策旺喇布坦去世,旗下长子和次子两人争抢皇位,国内大乱,雍正看到了希望,认为此时准格尔国政不稳,正式一举歼灭的好时机,于是雍正七年派出了当时最得力的两员大将准备攻伐准格尔汗国:统领西路大军的岳钟琪和统领北路大军的傅尔丹。

两位大将带着军队浩浩荡荡地出发了,毕竟是在人烟稀少的西北,他们采用的是稳扎稳打的方式,具体为每深入一处便开始造城,另外一路将领则伺机在不远处等待和防守。

雍正九年6月,新任大汗噶尔丹策零率领三万大军前来,立功心切的傅尔丹决定趁着军队还没有完全到来,而且立根未稳,决定主动出击,攻其不备。于是精心挑选了勇猛的八旗子弟兵和各省兵共一万名,准备进攻噶尔丹部,这就是和通泊之战的开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毕竟是属于险战,傅尔丹错误地估算了噶尔丹军队的战斗力以及集结时间,结果被敌军引诱至包围圈(和通泊),待军队集结之后,将清军包围分割,最终7000多士兵战死,傅尔丹拼死突围,最后带领了2000左右的残兵败将回来。这一仗不单单牺牲了很多精锐的八旗子弟,而且很多八旗将领也一扫而空,包括查弼纳、巴赛、达福、马尔萨等等。

清军被打败之后,军队内的士气很是低落,噶尔丹策零趁机将喀尔喀蒙古等土地收入囊中。后面清军由攻改为坚守,直到乾隆年间清军攻占伊犁,才彻底将准格尔国灭国。

这是八旗的最惨痛的失败,傅尔丹当时带领的士兵不过万余,结果就让京城八旗家家戴孝,这个真不是瞎说的。因为当时对于京城的满人家族来说这个实在是伤亡太重了。

八旗满人的人口

清朝是我国最后一个大统一王朝,建立者是努尔哈赤,即使到了目前为止,满族也是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人口排在第二位的民族,总共1000万出头,要知道,这个民族是历经了276年人上人的生活之后,再加上建国之后又几十年国内稳定发展之后才有人口。

清朝与大明在战争时期不过200万左右人口,入关的时候进入国内总人口不过100万左右,其中八旗满编大概在20万人左右,八旗家族位高权重,家族之间相互许亲连接,主要是居住在京城为主。八旗子弟的人口增长是比较缓慢的,即使到清朝末期,八旗人口也就百来万。

古代军队是要打仗才能建立功业的,清朝前面几个朝代中,八旗子弟一直活跃在战事前线,虽然富足,但是前期的八旗子弟还是比较争气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拿这次傅尔丹带领的军队就是八旗中非常精锐的部队,不单单拥有多个八旗将领,还有京旗、盛京驻防的精锐还有黑龙江驻防的鸟枪骑兵,这些都是八旗子弟精锐中的精锐。

20万入关的八旗子弟,历经了200多年的发展才百来万人,可见八旗子弟的繁衍速度比较慢,在清朝前期,一次战役就死伤了7000多名八旗子弟。古代人对后代也是很重视,如果是两兄弟,肯定不会考虑让两兄弟也一起上了前线,那么这个7000多个灵魂后面就隐含着数千个家庭。而且前面我也说了,八旗中上层人士很喜欢互相结亲家,巩固自己的实力,那么这次战役之后,京城家家戴孝也并非是夸张的说法。

面对浩繁的历史,你需要一个放大镜,欢迎大家的点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