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1月5日前后,太阳运行到黄经285°时为小寒,标志着开始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载:“十二月节,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则大矣。”此时,天气寒冷,但冷还未到达极点,故称为“小寒。”

民间历来有“小寒大寒,滴水成冰”“小寒胜大寒,常见不稀罕”等古谚。

小寒三候

01

一候雁北乡

小寒之日“雁北乡”,这个“乡”是趋向,北飞雁已经感知到阳气,是为先导。

02

二候鹊始巢

小寒后五日“鹊始巢”,喜鹊噪枝,已经开始筑巢,准备繁殖后代了。

03

三候雉始雊

再五日“雉始雊”。雉是野鸡,阳鸟,雊(gòu),求偶鸣声,这时,早醒的雉鸠就开始求偶了,早春已经临近。

小寒习俗

01

腊祭

到了小寒,我们也很快就要进入腊月,腊月在《周易》中对应 “临” 卦,有 “照临得平安” 的含义,也是岁末祭祀的佳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腊祭” 是小寒所特有的民俗,最早可追溯到先秦时期,冬至祭祖的传统就脱胎于此。

02

探梅

此时腊梅含苞待放,挑选有梅花的绝佳风景地,细细赏玩,孤雅幽香,清爽振奋。

03

冰戏

北方入冬之后天寒地冻,冰期十分长久,动辄从十一月起,直到次年四月。《宋史》有:“故事斋宿,幸后苑,作冰戏。”

春冬之间,河面结冰厚实,冰上行走皆用爬犁。爬犁或由马拉,或由狗牵,或由乘坐的人手持木杆如撑船般划动,推动前行。冰面特厚的地区,大多设有冰床,供行人玩耍,也有穿冰鞋在冰面竞走的,古代称为“冰戏”,此习俗一直延续到近代。

04

萌春

小寒又被称为 “二阳”,此时天地间阳气涌动。北方积肥造肥、兴修水利;南方则要浇冻水、培土施肥,很多农作物在小寒前后就要种下。

小寒养生

01

起居养生

早睡晚起,养阳蓄阴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早卧晚起,必待日光。”

早睡可以养人体的阳气,晚起可以养人体的阴气,使身体内的阴阳维持平衡。

冬日适当早睡晚起,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阳气潜藏,阴精蓄积。

保暖头足,免受寒邪

小寒是一年中最冷的节气之一,此时着衣应以保暖为第一要务。尤其是头颈、背、手脚等易受凉的部位要倍加呵护。

虽然小寒是 “寒尚小”,但其实在往年的记录中,小寒时节的气温基本都是一年中最低的。所以更要注意起居保暖,免受寒邪。

中医认为 “冬伤于寒,春必温病”,冬天受了寒邪,到了春天就会生 “温病”,也就是以发热为特征的一些外感急性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冬晒太阳,胜喝参汤

天气寒冷,人体容易产生情绪抑郁、懒散昏睡、昏昏沉沉的情况,这是因为寒冷使身体的新陈代谢和生理功能处于抑制和降低的状态,血液循环变慢、脑部供血不足造成的。

冬天晒太阳,对增加人体皮肤和内脏器官的血液循环,提高造血功能,调节中枢神经,增强人体各部位新陈代谢和免疫功能均大有益处。

02

饮食养生

俗话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小寒时合理进补,能及时补充一年消耗的气血津液,帮助身体抵御寒邪侵袭。

羊肉:补肾壮阳

羊肉是冬季餐桌上的常见菜,羊肉属热性,有补肾助阳的功效,能有效缓解腰膝酸软等不适。

推荐菜谱:当归羊肉汤

准备羊肉500克、当归20克、黄芪10克、盐、姜、葱、料酒适量。将羊肉、当归、黄芪洗净,姜切片;羊肉冷水入锅去血水洗净;将以上所有材料放入汤煲,放适量清水煮熟,盐调味即可食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羊肉汤有甘温、散寒的作用,当归也有温补养气的功效。因此,小寒时节一家老小围成一桌,喝点当归羊肉汤温补吧!

牛肉:补脾益胃

牛肉是冬季补益佳品,既营养又暖胃,有补气养血、强筋壮骨、利水消肿等功效。牛肉是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的肉类,适合肥胖、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糖尿病等人群食用。

推荐菜谱:牛肉山药汤

煮汤前,先将牛肉、山药、番茄和胡萝卜切成小块,易于儿童食用和消化;油热后加入姜片、大蒜、葱炒出香味,然后把牛肉炒一下,再加入适量水;一并将番茄、山药、胡萝卜放入锅中,开大火煮开,转小火慢炖,把牛肉炖烂即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牛肉有补脾胃、养五脏的功效,山药也有健脾补肺、增强免疫力的作用,再搭配番茄和胡萝卜,颜色多彩,膳食营养丰富。

鱼肉:补益筋骨

鱼肉可温养阳气、补益筋骨,其中以鲈鱼的价值最大。据《本草纲目》记载:“鲈鱼补五脏,益筋骨,治水气;多食宜人,曝干甚香;益肝肾,安胎补中。”

推荐菜谱:清蒸鲈鱼

将杀好的鱼清洗干净,用少量料酒和白胡椒粉稍微腌制;将葱片塞入鱼肚中,上锅蒸8~10分钟即可。吃的时候蘸点料汁,更为美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蒸的烹饪方法既能减少烹调油和各种调味料的使用量,又能最大程度的保留鱼肉的营养价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