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听到一位阿姨家的故事,有点感慨。这位阿姨是妈妈的朋友,在我们大家眼中是“自强女性”的典范,丈夫早年离家做生意,一大家子人都是阿姨帮着张罗,又拉扯女儿长大。现在退休了,丈夫也回家了。唯一的心结是大龄未婚的女儿,妈妈告诉我,不知怎么的阿姨女儿的运气不是很好,无论是相亲还是自由恋爱,总是容易遇到渣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像中了邪一样,不是遇到假装单身的已婚男,就是遇到骗她钱的小男孩。”妈妈说。阿姨为了这个还专门找“大师”看了女儿家里的风水。但折腾了几年,现在还是单身一人。看着别人都当了姥姥奶奶,阿姨见了我妈就是感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招渣”体质或许跟“妈妈”有关

“招渣”体质或许跟“妈妈”有关

听妈妈说着这位阿姨的不顺,我却不由地想起了小时候看到的一幕:放学路上,看到阿姨对女儿怒吼:“不要脸,他给你就要?男人没一个好东西!”原来是上初中的姐姐收了男生的礼物,不小心被阿姨发现了。虽然很多年过去了,阿姨歇斯底里那一幕还是让我印象深刻,或许姐姐的“沼渣”体质,其实早在和妈妈的日常相处中,就埋下了种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认为的渣男,通常和“感情不真诚”“欺骗”“不忠诚”甚至“PUA”等概念相关联。简单来讲,他并不想全然付出,经营一段关系,而是另有所图。正常的女孩,能够很容易分辨出对方对感情是否真心,但是如果在从未体会过真正的“亲密关系”那么在感情中屡屡受骗也是情理之中的。

《女人一生》里日本小说家山本有三写道:女人变成母亲,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这种差事,是任何女人都做得了的事,但是要当好母亲可就不容易了。

正如这位作家所说,无论对于男孩还是女孩,妈妈的角色都是十分重要的,因为那是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面对的第一段亲密关系,我们对待爱人的方式,也是从和妈妈的互动中得来的;如果没有获得妈妈足够的关注和爱,就很难发展出独立的自我,等到孩子成年以后,会将这种不满足全部投射到伴侣身上,甚至是,在“渣男”身上用幻觉欺骗自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且母亲对女儿在亲密关系的影响并非仅止于此,就像上面的例子中,在女儿刚刚开始和异性相处时,妈妈就下了一个定论:“男人没有好东西!”这句脱口而出的话,可能也会以别的形式充斥在女儿和异性交往的过程中。它包含着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我对自己的婚姻和感情是不满的。第二层含义:没有任何一个男人值得信赖。这就像是一个“咒语”,不断驱使女儿走向“渣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自恋型”父母造就“爱迁就”的孩子

“自恋型”父母造就“爱迁就”的孩子

恋爱中,有些男人是存了心要骗你,有些则是生生被姑娘养成了渣男。我身边有这样一对朋友,起初两个人在一次旅行中相遇,脾气相投门当户对,男孩对女孩很好。但是恋爱几年后再看他们,觉得男孩已经变得自私又懒惰,把女方的付出当作理所当然,还时不时地用情感要挟。和他们俩度假一周后,我发现女孩一直在“迁就”男人,一如很多孩子在“迁就父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心理学上,这种需要孩子“迁就父母”的家庭被称为自恋型家庭(Narcissistic Family)

这个词看着玄乎,举几个例子大家就会发现有多日常了。过年了,亲戚朋友齐聚一堂,妈妈对三姨说:“你知道吗,我家小宝都会背唐诗了!”随即转头向你:“来小宝,给三姨背一段!”别管你是在玩积木还是在画画,统统拎过来背诗。是孩子真的愿意么,而是为了不让父母失去炫耀的机会而不爽。再比如,你考试没考好,有些爸妈会说:“你这样不行啊,学习会落下的。以后....”而另外一些家长会说:“你考成这样,我可太丢人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长此以往,比起情感尚未成熟的孩子,父母反倒成了家里需要被情照顾绪的人,他们不会给孩子无条件的爱,反而只会在孩子照顾自己情绪,满足自己要求后才给予爱。这种模式,未来也会复刻在亲密关系中。如果有一个人毫无条件的爱自己,反而会觉得不熟悉而躲开,而更容易建立一种一方付出迁就,一方索取要挟的模式。甭管什么男人,一相处就给他培养成渣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养育女儿这几点请做到

养育女儿这几点请做到

女儿屡次遇到渣男,妈妈会怒其不争,也会伤感与和自己同样的经历,或者更加笃定的觉得“男人不就那么回事儿!”再次劝女儿去修复自身,重建亲密关系。这无疑是错上加错。可能看这篇文章的妈妈,女儿还没有到谈婚论嫁的年纪,但是需要对和父母之间的亲密关系保持“谨慎”,修改那些我们自己原生家庭带来的不好影响。至少可以从改掉这几个行为开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别放任自己的情绪

在一次TED演讲中,台湾大学心理学教授洪兰说:母亲是家庭的灵魂。

想必大家对此也有很深的感受,如果妈妈不开心,全家人都战战兢兢,如果妈妈很焦虑,全家人都鸡飞狗跳。因此控制情绪,是成为妈妈后重要的一课。受大脑结构和激素影响,我们确实天生比爸爸更容易情绪激动,甚至更容易用情绪去要挟孩子。这倒不说要做到宠辱不惊,至少在每次情绪失控后,可以自己意识到,并且慢慢地改正。

Tips:每次和锵宝发完脾气,我都会去写情绪日记,没事儿拿出来看看,下次再发脾气时,就能慢慢减少。并且事后我都会向他解释,虽然你做这事儿有错,但是妈妈这样发脾气,也是不对的,也是控制不住情绪的表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拒绝“刀子嘴豆腐心”

刀子嘴,豆腐心”是我妈对自己评价,但是她的“刀子嘴”却伤害了很多人。作为小孩子,很难理解妈妈表面上贬低自己,而实际上内心是为了让自己更好。他们能接受到的,只是那些羞辱和不满,并且因此渐渐降低自我评价。

多对孩子进行正面评价,即便有不满也理智的表达,让孩子能时刻感觉到,无论你做什么,妈妈都会爱你支持你帮助你。

3、停止“抱怨丈夫”

我们闺蜜团在一起有固定的栏目就是吐槽老公,在闺蜜之间,这是情绪的宣泄和调节,也可以增进彼此的关系,互相支持。但是孩子并不是我们的“朋友”,他没有能力消化这些“负能量”。也没办法理解生活中的磕磕绊绊,一味在孩子面前吐槽伴侣,把他当做情绪垃圾桶,只能让他对亲密关系感到恐惧和逃避。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立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