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场很特别的攻城战,城池将破,主将登城一顿恸哭,攻城的士兵尽数投降。

934年,后唐凤翔节度使潞王李从珂举兵造反,旗号“清君侧”。

“清君侧”,是自汉景帝时代开始,历代诸侯王造反的必备借口,屡试不爽。

但凡打出这旗号,说明皇帝身边确实有几个很刺头的大臣,这些人不管是出于私心还是为了王朝万年基业,反正是动了诸侯王的奶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934年的这次清君侧搞事情的大臣纯属私心,为了控制朝政,胡搞乱搞。

为首的是前面文章提到的一个叫朱弘昭的奸佞小人和一个叫冯赟的人。

933年,李嗣源在疾病和丧子之痛的打击之下溘然长逝,三儿子李从厚即位,是年二十一。

朱弘昭等人把持朝政,执政之初就把功劳能力强悍的李从珂和石敬瑭当作政敌排挤。

934年二月,朱弘昭怂恿李从厚下诏大范围调整各地节度使

将李从珂调往河东,石敬瑭调往成德,但都没有下达正式调令,而是直接派人知会,并催促上任。

在此之前,李从珂的儿子李重吉在洛阳担任控鹤指挥使,被朱弘昭调出洛阳。

李从珂接到命令就知道朝廷不安好意,在与部下军官商议后,决定起兵抗拒朝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潞王李从珂向周边节度使发出檄文,表示要去清君侧,请大家捧场,结果只有一人明确支持,其余要么不干,要么持观望态度。

朱弘昭立即派出六个节度使带兵围攻凤翔

凤翔城池脆弱,军队粮草都不堪强攻,在攻城部队急攻之下,凤翔城迫在眉睫。

眼看要完蛋,潞王登上城墙,对攻城的将士说,我年少的时候就追随先帝出生入死,伤口遍及全身,你们都曾跟随我作战,亲眼所见,现在皇上听信谗言,猜忌兄弟,我有什么罪!受到这种对待!

说完,捂着胸口大哭不止。

城下的人想起当年随潞王攻城略地的往事,都觉得很悲伤,没了攻城的动力。

当时,六个节度使四面攻城,山南西道节度使张虔钊挥着大刀督战,不停地责骂浴血奋战的士兵,士兵们被骂烦,转身大骂张虔钊,倒戈进攻张虔钊,张大人单骑逃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虔钊部下杨思权率先带人投降,几乎转瞬之间,在此攻城的士兵全部倒戈,在城下拜倒一片,潞王大行赏赐。

其余节度使还在拼命攻城,没多久,消息传来,所有士兵停止攻城,进城领赏去了。

六个节度使瞬间成了光杆司令。

潞王这一哭,抵得过十万雄兵。

随后潞王整合部众,向洛阳进发,一路上没遇到像样的抵抗,长安留后主动迎降,献出财赋支援潞王。

欲知后事如何,可自行百度,或等明日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