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街巧遇明明妈,聊天中明明妈总是叹气,一问才知道明明妈是为明明的事情而发愁。明明妈说最近一段时间明明突然变化很大,每天放学回到家就把门一关,不到吃饭的时间都不会出门。

刚开始妈妈以为明明是因为面临小学毕业,每天学习负担重,回到家关门是在写作业。可是,后来细心的妈妈还发现明明不爱说话了,以前每天回到家第一时间就跑去厨房吵着说饿,现在不但不再喊着说饿,吃饭也比以前少多了。有时候爷爷奶奶劝明明多吃点,明明不是默默走开就是摇头,整天一副拒人千里之外的态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一次,妈妈故意没话找话跟明明聊天,从明明的谈话中妈妈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原来明明因为自己身体发胖开始自卑。明明说不敢吃饭,是因为怕吃太胖减肥困难,明明还说自己长得不好看、眼睛小,如果再胖就没法见人。

得知明明有自卑倾向,妈妈的肠子都悔青了,妈妈回忆说,有一次晚上妈妈带明明出去吃烧烤,因为明明吃的很多,妈妈担心晚上吃太多不好就开玩笑说:“还吃,看你马上眼睛都让你吃没了,就你这丑样子,如果再吃得像肥猪,长大了连媳妇都找不到。”想不到妈妈一句玩笑话竟然被明明当真了。从那以后明明就认为自己长相不如人,不愿意跟人接触,小小年龄却经常因为焦虑而失眠,整天压抑自己,情绪也越来越低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孩子小的时候,家长无论怎么说都没关系,可是随着年龄的慢慢长大,尤其是进入青春期孩子就会对周围的事物很敏感,尤其是特别在意父母的评价,假如父母说话不注意,就会伤到孩子的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孩子如果有如下几种表现,说明孩子已经有自卑倾向,父母一定要高度重视:

1、孩子经常发呆,或突然变得不爱说话;

2、不愿与别人交流,喜欢一个人独处;

3、特别在意别人的眼光,对自己的不足耿耿于怀;

4、做事小心翼翼,没有自己的主见;

5、情绪低落、敏感,哪怕因为微不足道的一点小事都会情绪失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孩子为什么会出现自卑倾向呢?

其实,世界上没有一个孩子会天生自卑的,之所以有的孩子随着年龄的增大,本来天真活泼的孩子会变得沉默寡言、甚至自卑,原因大多出在家长身上。

1、家长说话口无遮拦刺伤了孩子的心

孩子不可能永远是家庭温室里的花朵,随着年龄的长大,孩子从上幼儿园就开始步入了社会。社会环境错综复杂,孩子的成长环境也是错综复杂的。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会遇到许许多多的人和事,不知哪一件、哪一点就会给孩子留下很大的影响。也就是说孩子的任何变化都不是无缘无故的,就像明明妈自责自己的那样,明明之所以变得自卑,就因为妈妈的一句玩笑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仔细回忆便会发现,我们身边有不少的家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大多都说过这样的话,例如:你不要说你你不听,还到处乱跑,小心叫老拐子把你拐走,你就再也见不到爸爸妈妈了;再哭,再哭就不要你了,让坏人来把你带走;再不听话,就把你锁在屋里,我们都走……

岂不知家长这些随口说的恐吓话,往往会给孩子留下阴影,从而使孩子胆小、自卑、不自信。

2、家长过度溺爱使然

现在的孩子从出生那一刻起,就在众多家人爱的包围下生活。有些家长对孩子的保护过度仔细,日常生活中,什么事都不让孩子接触。孩子要自己吃饭,家长说:“小心烫着”,接着就端过碗来喂孩子;孩子想自己洗脸,家长说:“不行,弄湿了衣服多冷呀!”于是家长赶紧放水给孩子洗;孩子模仿着家长拿扫把扫地,家长立即又说:“傻孩子,小心扎着你,快放下”……本来这些都是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家长却以爱的名义横遮竖拦。孩子长期生活在这种环境中,没有尝试的机会,得不到锻炼,即使长大后做事情也没有主见、畏手畏脚、从而变得胆小怕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孩子生活圈子狭窄

仔细观察不难发现,现在很多孩子生长的环境太狭窄。大多数孩子除了跟父母长辈在一起外,极少和同龄小伙伴一起玩耍。因为成年人跟孩子在一起,处处顺着孩子、让着孩子,孩子缺乏跟同伴交往、竞争的机会,这样就使孩子的交往能力得不到锻炼。因为孩子长期习惯了跟熟悉的家人在一起,当见到小伙伴或陌生人的时候,孩子就会不知所措,不敢说话,更不敢参与到其中去玩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想让孩子变得自信,聪明家长怎么做:

1、注意发现孩子的闪光点

孩子天生喜夸不喜怨,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观察、发现孩子的闪光点,不要忽略孩子的任何优点。哪怕孩子只是帮家长搬一个凳子、倒杯水,家长都要给予夸奖。家长经常鼓励、夸奖孩子,让孩子体味到成功的喜悦,这样就能够有效地建立起孩子的自信心。

2、不要在外人面前埋怨孩子

有些家长管教孩子不分场合,无论是在大街上、校门口或外人面前,只要孩子做得有一点不如意,就对孩子大声训斥、甚至打骂。这样不仅会严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还会让孩子变得越来越自卑。

当孩子有自卑倾向的时候,家长一定要注意,即使孩子做错了事情,都不能在外人面前批评教育。孩子有错要教育,但是要选择合适的场所。家长在给孩子纠错的时候,要和风细雨地跟孩子说话,避免大声喧哗、切忌打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给孩子提供锻炼的机会

孩子3岁前是成长的关键期,孩子从呱呱坠地、牙牙学语、迈出第一步,到孩子步入幼儿园。这短短的3年,孩子却越过成长过程中的一个又一个里程碑。在孩子成长的关键期父母做得如何,孩子入园后就会得到准确地检测。有的孩子到幼儿园以后,自己吃饭、喝水,如厕、自己脱衣、穿衣、睡觉,而有的孩子却连吃饭都要靠老师喂。

父母以为对孩子无微不至地关怀是爱孩子,岂不知父母的包办代替,恰恰是在剥夺孩子锻炼的机会。真正爱孩子,就应该让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自己做。哪怕孩子做得不好,只要孩子敢动手,慢慢地孩子的自信心就能逐渐增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哪个父母都不可能陪伴孩子一辈子,孩子终归要走向社会,孩子的漫漫人生路要靠自己走,孩子事业要靠自己打拼。每个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但是对孩子最好的爱,就是从小培养孩子的各种能力,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这样孩子将来融入到社会,才能会生活、能工作,热爱自己的事业,面对各种环境,处理事情才能得心应手。

(图片来自网络如涉版权联系即删)

原创作品,未经本人授权任何媒体不得转载,违者必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