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将兵,多多益善”,这是一个广为人知的成语故事。人们以此来形容韩信用兵的高明,认为他用兵已经不再是凡人的范畴,将其称为兵仙。却很少有人知道,这个成语故事,同时也正说明了韩信的死因。

汉五年(前202年)十二月,韩信率领三十万汉军,在垓下对率领十万楚军的项羽发动决战。项羽大败,十万大军近乎全歼,仅带着八百多人突围,最终被追到乌江之畔,无奈自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西楚霸王的凄凉落幕,成就了大汉兵仙的巅峰。只是,巅峰过后,就是下坡,垓下之战结束后,韩信兵权被刘邦收夺,由齐王被改封为楚王,又于汉六年(前201年)被贬为淮阴侯,带回长安。

居住在长安的这段时间,韩信有些无聊,没事儿就到处散散步,虽然活动范围仅限于长安城中,但好歹也能够呼吸呼吸新鲜空气。刘邦有时候也会来找他聊聊天,看他整天都干些什么,来了解一下这个老下属的身体健康情况与思想现状。

这天,刘邦跟韩信在那里八卦,聊西汉开国将领们的才能如何,两人一一点评,说这些人的才能各有长短。那场面,估计跟村里王大妈与李阿姨聚在一起,点评不在场的张婶子、赵姨娘、刘奶奶谁最有本事差不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般这种闲聊八卦,是最容易引火烧身的,刘邦聊着聊着,就对韩信发出了灵魂拷问:“你觉得以我这样的本事,能够统率多少人马?”韩信本着一个直男的严谨,给出了具体数字:“十万。”刘邦继续问:“那么你呢?”韩信再次仔细审察了一遍自己的能力以后,严谨地回答:“越多越好!”

刘邦当场就笑了:“既然你比我强这么多,那么为何你还被我管着呢?”还好韩信也不是一味的钢铁直男,懂得给领导下台,他说:“因为您是管理将的,而我是管理兵的,这就是我为何被您管着的原因,您的这种能力源于天授,非人力可及。”一记马屁过去,刘邦总算是开心了,也就不再继续灵魂拷问。

在两人交谈的这个过程中,韩信其实一度是有些危险的。他在对刘邦夸耀自己的军事才能,可当下的大环境已经是天下太平,这份夸耀听在刘邦耳中难免有些变味。好在韩信最好又给了刘邦台阶,说刘邦天生就是统率韩信这种人的,可刘邦心里也难免会犯嘀咕,儿子可没自己这么英明神武,万一自己不在了,儿子能够镇得住场子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君臣心中有了嫌隙,有了裂痕,那么在合适的时机,只需要一点点小的火星,就可能会引起爆炸,而最后的火星,正出现在韩信一生中最引以为豪的地方。

韩信说自己率领士卒时“多多益善”,说的其实是自己对于底层士卒的控制能力,他能够清晰地了解底层士卒的心理思想,并且制定出对应的策略,来让这些士卒完全听命于自己的指挥,哪怕是没有接触的新兵,也能够如臂指使,这点在背水一战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公元前205年,刘邦率领56万大军攻入项羽的根据地彭城,项羽率领3万精兵回援,刘邦被打得全军覆没。只是因为刚好刮了一阵大风,阻住了追兵,刘邦才得以孤身逃离,随后他就跑过去夺了韩信的兵权,将韩信训练出来的精兵全给收走,只给了他数万新招募的人马,让他去打魏、赵、齐等诸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前204年,韩信带着数万新兵,去攻打有着二十万人马的赵国,看上去是以卵击石,结果却是胜得不费吹灰之力。在正式开战前,韩信命二千人到附近山岗埋伏,即将交战前命一万士兵背对着河流列阵,交战时自己率着主力与赵军拼。

要知道这些人都是新招没多久,战斗力肯定不怎么样,很快就被打得落花流水,不停败退,很快就退到了河流边上,原先背水而列的汉军成为缓冲,韩信用尽洪荒之力侯了一嗓子:“退无可退!诸君何不奋力而战!”于是所有人都奋力向前,继续与赵军缠斗。

赵军本来眼看汉军支持不久,已经倾巢出动抢东西了,营寨之中空空荡荡,早已埋伏在附近的两千汉军趁机进入赵营,到处树立起汉军旗帜。等到赵军发现一时半会打不赢,想要回营时才发现自己的退路已经没了,瞬间军心大乱,自动溃败,而汉军则大获全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个过程中,韩信对于士卒的心理把握得非常准确,他说自己之所以要让这些新兵背水列阵,是因为知道他们没有受过训练,一旦真正交战时必然紧张,若有退路则会溃退,而没了退路就会置之死地而后生。

正是由于有着这种对士卒心理的精确把握,韩信的军事生涯以“战必克,攻比取”而闻名,他本人大概也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自己会在这方面翻船。

汉十年(前197年),刘邦率兵出京城平定叛乱,韩信称病留在京中,和家臣商量准备发动服役的罪犯和奴隶去袭击吕后和太子。只是在正式发动的前一夜出了问题,韩信的一位家臣,根据《楚汉春秋》的记载,此人名为谢公。

谢公不知为何得罪了韩信,韩信将其关了起来准备杀掉,谢公的弟弟得知消息后,为了营救兄长,立刻将韩信准备反叛的消息向吕后告发,吕后找萧何商量对策,将韩信骗到长乐宫杀掉。回到京城的刘邦,得知韩信死讯后无奈叹息了一声,再无二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上去,韩信之死是亡于吕后与萧何,以及吕后背后的刘邦,但其直接导火索却是那个不太知名的小人物谢公。

韩信点兵之所以能够做到多多益善,正是因为他足够懂得这些底层小人物的心理,并且能够以此来指挥他们的行动。只是在人生的最后时刻,他对一个小人物失算了,失算这一次,他就彻底栽了。

若没有谢公弟弟的告发,韩信的人生也许可能会有另外截然不然的可能,只是历史不可假设,当韩信下令囚禁谢公的时候,他绝对没有想到这些自己足够了解的小人物,能够对自己产生毁灭性的影响,而这也正应了一句老话:善泳者溺于水。

参考资料:《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