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改变命运”,想必多数人对这句话都比较赞同,尤其是当下快节奏的社会中,腹中有墨水,自然是走遍天下都不怕。古往今来,有多少寒门士子,通过十年寒窗,一举改变自身命运的。

当然,虽说知识不是改变命运的第一良药,但对于先天就输在起跑线上的寒门子弟来说,不读书、不增加知识,改变命运更是无从谈起。除此之外,书念得多,懂得道理自然也就多一些,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对自身都有很大帮助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纵论古今,有一种东西,不分民族和国界,是个人都会,这便是骂人,毫不夸张地说,全世界没有一个民族不会骂人。一般而言,骂人的言语中少不了脏话或者侮辱性的词语,但若是一个才华横溢的人,其骂人的境界可是要比一般人高出一个层级。看似言语中不带一个脏字,但却是实打实的在骂人。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有6句骂人不带脏字的言语,单看句子而言,没有丝毫透露出一个“脏”字,但若仔细地品读,你会发现这其实就是在拐着弯儿在骂人,一点没错。

一、狗啃河上骨,水流东坡诗

一、狗啃河上骨,水流东坡诗

苏轼被贬黄州后,心情闷闷不乐。一日,其好友佛印和尚邀他一起泛舟长江。原本是欣赏大好风景的时刻,忽然苏轼用手往左岸一指,笑而不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佛印顺着苏东坡的手指望去,只见岸边有一条黄狗正在啃骨头。见此情景,佛印便随手将自己手中提有苏东坡诗句的扇子抛入江中。这时,二人面面相觑,不一会的功夫,相互大笑起来。原来,这是一副哑联,苏轼的意思是:“狗啃河上骨”,佛印下联的意思: “水流东坡尸。”

其中,“河上”与“和尚”谐音,苏轼的意思是,狗在啃“和尚”——也就是佛印的骨头;而佛印呢?他的比喻也是十分巧妙,把题有苏东坡诗句的扇子抛入水中,“尸”与“诗”同音,暗指江水中漂着的是苏东坡的尸体。如此解读下来,是不是感觉这两句十分经典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二、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出自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从诗句的字面理解不难看出,短短的十六个字,其大概意思说的是“老鼠都有皮毛,如果人不讲究礼仪,那除了死还能做什么?”

这是一首讽刺诗,看似描述老鼠,实则是讽刺当时的统治者,不要用虚伪的礼仪来欺骗人民。不夸张的说,诗中借用老鼠来做参照物,可谓是非常的有意境。老鼠给人的感觉就是“丑陋”,将老鼠的皮毛和人类的礼仪并列起来,层面自然是上了一个台阶。

三、夏虫不可以语冰

三、夏虫不可以语冰

夏虫不可以语冰,出自《庄子集释》卷六下《庄子·外篇·秋水》的一句话:“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就其字面意思而言,可简单解读为:“对井底的蛙不可与它谈论有关海的事情,和夏天的虫子则不能谈论寒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似简单的两句话,实则是暗藏玄机,不管是井底的蛙还是夏天的虫,都是用来比喻人的见识局限和见识短浅,不太懂什么人生的大道理。或许当时的庄子并非是想要表达讽刺人的意思,但随着后人在各个场合的引用,给人的感觉就像是在骂人的。明朝凌蒙初的著作《二刻拍案惊奇》中,就曾引用庄子的这句名言,即“郎如此眼光浅,真是夏虫不可以语冰。”

四、竖子不足与谋

四、竖子不足与谋

竖子不足与谋中的“竖子”,指的是小子,是对人的一种蔑称。话说秦始皇驾崩后没几年,由于秦二世胡亥的倒行逆施,导致天下大乱。一时间天下英豪纷纷揭竿而起,抵抗暴秦的统治。在众多英豪中,势力最为强大的当属汉王刘邦和西楚霸王项羽两股起义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项羽率军在巨鹿和秦兵主力血战时,刘邦带兵则几乎没有遇到有效的阻击,便兵不血刃的攻占了咸阳,终结了秦王朝的统治。击溃秦兵后,项羽率军在鸿门摆下宴席,邀刘邦前来叙旧。宴会上,霸王项羽不听亚父范增的意见,使得刘邦脱身而去。因此,范增愤恨的说道:“‘竖子不足与谋。”虽说这句话中没有所谓的脏字,但却是一句贬低一个人的话语。

五、沐猴而冠

五、沐猴而冠

沐猴而冠,是汉语成语,意思是猕猴戴帽子,比喻外表虽然装扮得像那么回事,但本质却掩盖不了,近义词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衣冠禽兽、道貌岸然。”这句成语出自《史记·项羽本纪》中,原文是“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暴秦被推翻后,项羽率兵进军关中。大军进入咸阳后,项羽杀了秦王子婴,并且一把火烧了阿房宫,在掠夺了大量的金银财宝后准备回自己的根据地江东地区。这时,原本是他麾下的一名谋士,便用“沐猴而冠”来形容项羽的荒唐举动,讽刺他不趁着大好时机在咸阳建立新的王朝,反而带着掠夺来的金银财宝“衣锦还乡”,可谓就是一个戴着帽子的猴子,徒有虚名而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语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华文化也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国文字的奇妙,可谓是奥妙无穷,字和字之间的随意组合,以及语调的不同,都能表达出不同的意思。就好比这“骂人”一样,称得上是一门学问,言语中不带一个脏字,这境界不得不让人佩服。

参考资料:《庄子》、《诗经》、《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