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于1951年2月的刘源,老家是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县农村。但是他却是在北京中南海长大的孩子,在北京读的小学,初中和高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源从小和其他8位兄弟姊妹一起长大,只有他是母亲王光美亲生的。因为他的父亲经历了6段不幸的婚姻,母亲把这9个孩子从小拉扯大,也特别不容易,因此从小刘源就对母亲非常敬重。

刘家的9个孩子,后来只有刘源一个人从政,而且刘源的行政履历也可谓跌宕起伏,充满了传奇色彩。

刘源在北京读小学,初中和高中的时候,虽然他是住在中南海,但是上的却是普通的学校。父亲对他一向教育特别严格,还把学校的老师叫到家里,询问他的学习状况,并且告诉老师,一定要让他学会艰苦朴素的作风,不能搞特殊化,要和别的孩子一样对待。

刘源的父亲不是不仅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从刘源13岁的时候,每到放暑假,父亲就安排他在中南海西门站岗,来锻炼他的军人作风和坚强的意志,并且让他从中学会吃苦的精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仅如此,他的父亲还会安排他到工厂和农村去参加劳动生产锻炼,和工人农民在一起,同吃,同住,同劳动。

这也是他父亲的良苦用心。事实证明他父亲这样的安排是对的,后来刘源身上所体现的不怕吃苦,硬朗,正直和淳朴的作风,就是那个时期养成的。

也正是因为有了他那个时期的到工厂和农村去锻炼的机会,他才了解了工人,了解了农民,树立了怜悯之心,同情弱者,这也是后来他在工作中不断努力上进的一个重要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68年,北京开始了轰轰烈烈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17岁的刘源和其他22位北京知青被分配到了山西省一个偏远的农村,开始了他7年的下乡生活。

在山西下乡的这7年里,他学会了干很多农活,并且和广大的农民打成一片,一点也没有特殊的身份,更没有搞特殊化对待,其他知青吃什么,参加什么劳动,他就吃什么,参加什么劳动,这让当地的农民对他刮目相看,并且慢慢的喜欢上了他。

他是最后一位离开山西这个自己曾经下乡7年农村的知青。临走的时候,乡亲们对他不依不舍,有的给他送鸡蛋,有的给他送水果,并且叮嘱他以后不要忘记这个地方,有时间常回来看看。

回到北京之后,刘源被分配到了一个工厂当铆工,他在这个工厂工作了三年之后,终于机会来了。1978年恢复了高考,他也赶上了这班车,参加了高考,并且最终顺利地考上了北京师范学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从北京师范学院毕业之后,别的同学都选择留在了北京,有的当上了公务员,有的当上了警察,有的当上了教师,但是他却没有这样选择,而是选择到河南农村基层去锻炼。

他之所以选择到河南农村最基层去锻炼,是因为他的父亲跟河南这片土地关系密切,而且感情很深,他特别想到父亲当年曾经战斗,工作和生活的地方去体验体验,以此来了解自己的另外一份乡愁。

1982年他终于来到了河南省农村,个特别贫穷的公社,当上了一名副主任,副乡长,也是这个乡公社的“第17把手”,从此开始了自己的行政生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于刘源学历很高,有文化,再加上他肯动脑子,最关键的是他一心扑在公家的事情上,从来不考虑个人利益,所以他深得拥戴,很快就再次获得了提拔。

仅仅用了两三年的时间,他就从公社副主任的岗位上,后来被提拔为副县长、县长。组织上考虑他的工作能力特别强,而且大公无私,开拓进取,于是又提拔他当上了河南省省会城市郑州市的副市长。

在郑州市副市长的工作岗位上,他工作了三年,这期间他给郑州市办了很多事情,特别是给郑州市的广大市民通上了天然气,要知道当时能给城市通上天然气相当不容易,为此他到北京不知道跑了多少趟,最后终于苦口婆心的说服了相关方面,给郑州通了天然气。

1988年,他37岁的时候再次获得重用,被提拔为河南省副省长。从他1982年,31岁的时候在河南省贫困的公社担任公社副主任开始算起,他仅仅用了6年时间就当上了河南省副省长这个重要的岗位,也是当时全国最年轻的副省长,也是被破格提拔速度最快的副省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担任副省长领导职务期间,虽然他位居高位,但他却没有一点官架子,对待下属特别和蔼,特别是他当年在河南郑州和公社担任领导期间的部下前来拜见他,他都主动给这些部下掀帘子,热情倒水,让这些当年的部下特别感动。

他在担任河南省副省长期间,主管的是农业和工业,这期间他在农村提出了大修水利,大修公路的基本方针。河南省之所以现在交通很发达,水利很发达,就是刘源那个时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河南担任副省长4年之后,1992年他从地方上破例被安排到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水电指挥部任第二政委兼副主任、政委。这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位从地方被安排到部队上担任高级领导职务的干部。

刘源被调到武警水电部队工作之后,他依然保持了在地方上养成的深入一线,联系实际,联系群众,艰苦朴素和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他不愿意待在办公室,经常下到最基层去检查督促工作,深受战士的喜欢。

像他这样的高级指挥干部,深入到最艰苦的第1线,经常风餐露宿,和战士们吃在一起,住在一起,他确实克服了不少的困难。但是他觉得这样做是值得的,因为只有深入一线,才能掌握基层最真实的情况,才能有利于做出正确的决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武警水电指挥部工作期间,由于他的领导能力逐渐显现出来,而且决策正确,干出了相当好的成绩,再一次获得提拔。1998年,他47岁,又被提拔为武警总部副政委。

担任武警副政委4年之后,1992年,51岁的他被任命为解放军总后勤部副政委,三年之后,他的工作再次变动,又被组织上任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政委。

在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政委期间,他大力主导改革,强调用科技武装部队,因此他在这里干了很多科技攻关的事情,为促进军队的军事科技化做出了很大贡献。

担任现职6年之后,也就是2011年,他已经50岁了,再次获得了晋升,开始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政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担任解放军总后勤部政委期间,他始终严格要求自己,不搞特殊化,大力搞好廉政建设,两袖清风,一心为公,不谋私利,受到了广大官兵的拥戴。

担任总后勤部政委4年之后,2016年1月他宣布退役,2016年2月被安排到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担任副主任委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从部队上高级领导岗位退役之后,但是他并没有闲着,他通过自身的影响力,不断的进行各种公益活动,特别是对于河南他给予了更多的关怀之情,他数次回到河南自己曾经工作的地方,联系很多退役的军人,给当地贫困的山区孩子们送去了很多书籍。

你还很有必要提到。刘源在2000年的时候,他49岁,晋升武警中将警衔。9年之后,也就是在他58岁的时候,2009年7月,他晋升上将军衔。也就是说他从副省长到解放军上将,用了12年的时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年,上将刘源已经70岁了。但是他依然很忙碌,一方面和其他退役的高级军官一起积极从事着对社会有所贡献的公益活动,一方面他著书立说,解密父亲当年参加革命的不为人知的丰功伟绩,这也算是他对父亲的一种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