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末卢国航线,第一段航程为朝鲜海州至对马国(对马岛),第二段航程为对马国至一大国,前文已分别验证无误。一大国至末卢国是第三段航程,也是琉球航线(北线)最后一段航程,《三国志》记述如下:

又渡一海,千余里至末卢国。
有四千余户,滨山海居。草木茂盛。行不见前人。好捕鱼鳆,水无深浅,皆沉没取之。

此节记述,显然不合整体记述格式。依据《日本国考证》之异文等资料,恢复格式文本为:

又渡一海,千余里至末卢国。
(官制阙佚?)
方可五百里,草木茂盛,行不见前人。
有四千余户,滨山海居。好捕鱼鳆,水无深浅,皆沉没取之。

我们首先验证一大国至末路国的距离数据,验证图如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太平洋50国の末卢国(琉球)距离验证图

如图,符合“千余里”条件者仅有琉球岛体量较大,进一步验证其周长“五百里”如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太平洋50国の末卢国(琉球)周长验证图

距离、周长均验证无误。

“滨山海居。好捕鱼鳆,水无深浅,皆沉没取之。”海民潜水作业、滨山海居、好捕食鱼鳆的描述,均合乎海民的习惯,惟此处刻意突出且不提田耕之事则又将末卢国与一大国、对马国区分开来,也即与偏大陆的农耕、开采、手工等工具文明区别了开来,“水无深浅,皆沉没取之”强调了即便是捕食鱼鳆也是原始技艺,原始生态。

同时,也是理所当然的,本节也无一大国、对马国的“南北市籴”,一方面这表明琉球当时处于“小渔经济”,自给自足,交贸不发育,另一方面也表明当时无论是北路的中国北方-朝鲜半岛-九州岛一系的北方文化,还是华南-东南亚-台湾一系的南方文化均未对其原始经济形成明显影响。

末卢国之“末”正是强调琉球群岛“原始经济”缺乏“南北市籴”的商业基因,自然也便增加了文化交流、人物交流的难度。这可能正是此节表述中官制阙佚的原因,一来无官制可言,二来可能也未实现深入交流,毕竟保持神秘、避开“文明人”的视线,甚至采取敌对性的策略,也是保持自身安全利益的一条可行途径,比如印度安达曼群岛据说与人类文明隔绝已达6万年之久的森蒂纳尔人。此一角度观察“草木茂盛,行不见前人”,便不只是缺乏道路、开荒而保持着“草木茂盛”之原始生态原始这么简单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海上吉普赛人·莫肯人:“好捕鱼鳆,水无深浅,皆沉没取之”

在斯卢国、渎卢国篇章我们提到,“卢”本义头颅之意,在上述两国“卢”代表长达2500公里的新几内亚岛头部的鸟头半岛。中国古代把九州以下至包括台湾的一串岛链常视作一个整体,台湾岛是其头部,末卢国之“卢”,正是台湾岛,在后面“太平洋50国の东鳀”等篇章我们还会有更多关于此一岛链的论述。此处于琉球群岛而特言台湾岛为“卢”,正像种子岛上言屋久岛是天山一样的存在(在种子岛可目视屋久岛是宏伟),是一种关联特征命名,可以将名称的内涵尽量扩充,更本质地传达,以便政商,乃至军事人员更好地“顾名思义”,更深刻地了解记忆。未卢国嵌套有台湾概念,表明琉球海民与台湾、东南亚、华南方向有着更密切的文化、族群渊源。

末卢国即琉球群岛,确证无误。

至此,《三国志》琉球航线实现完整精确的确证性恢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国志》琉球航线完整航线图

本文全部成果及版权归汶山老师所有。汶山老师变卖家产十年闭关方有上述成果,现网络公开,转载或使用成果时请给予必要的说明和尊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国志》琉球航线&第二岛链航线

学术前沿,路带共同体必修课,敬请持续关注“中华论语会馆·汶上学术爆料”。

汶上门生于1982农场中华家

2021年1月11日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