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团又出事儿了,原因是大家最敏感的——钱。

前几天,“做减法的葱姑娘”爆料,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被美团外卖和买菜分别开通金融服务,欠款100多元。 消息一出,网上瞬间“炸裂”,有网友吐槽,自己只骑了个1.5元的美团单车,就被开通300元的月付。

连买菜、骑车、叫外卖……可谓无孔不入,美团这波吃相着实难看。这世界上最可怕的事,不是欠了多少钱,而是你根本不知道自己欠了钱!

事实上,不止美团,巨头对咱们的钱包一向虎视眈眈,不仅鼓励你消费,更要借钱给你消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互联网巨头,都想给人借钱

以前,求人借钱难,现在,巨头巴不得把钱递到手上,还生怕你不用。

就拿科技君来说,即使小心谨慎也不慎中招,要不是专门检查,很可能被这14.51元影响征信,有苦没处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根据央行最新数据,截至2020年6月末,全国共有7333家小额贷款公司,贷款余额8841亿元。

这么大块蛋糕,互联网大佬能不虎视眈眈吗。

目前,几乎所有大佬都已开借贷服务,京东“白条”、字节跳动“放心贷”、苏宁“任性付”、百度“有钱花”……

“做减法的葱姑娘”有句话说得好:金融放大了企业的贪婪,美团不是第一个动手脚的公司,也不是最后一个。

借钱,到底有啥好?

老话说,借钱容易要债难,稍不注意还会“身败名裂”,比如这次的美团,为啥巨头们还争先恐后蹚浑水?

答案很简单,轻松就能赚大钱,何乐而不为。

互联网公司手持大数据,可以轻松锁定偿还能力较高的用户,再辅以购物、出行、吃喝玩乐等组合项目,前脚借出去的钱,后脚立马收回来,白赚利息,几乎算是零成本。

蚂蚁集团就是现排场,之所以能做大做强,背后是资产证券化循环发放贷款,形成百倍杠杆。 当然,其他公司做不到蚂蚁的体量,但收益依然可观,并且成功的模板都有了,“抄作业”他们最擅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外,这些互联网公司深谙人性弱点,利用它来搞钱可谓得心应手。

比如超前消费,就像毒品,习惯后再想戒掉,太难!

年轻人一旦掉进消费主义陷阱,很容易越贷越多,最后资不抵债。

然而,他们中大部分本来并没有机会接触到这些借贷产品,可巨头却排着队把诱惑打包送上门。

扩张要紧,克制更重要

多年前,刘强东曾在公开说过做金融的初心:帮助传统和新兴金融机构优化风控系统、降低坏账率,是要帮助穷人,而不是为了赚钱。

这话不算吹牛,有一定可行性。

前面提到,大数据可以锁定偿还力强的人,反过来也能优化个人信用贷款限额,防范贷款杠杆率快速上升,帮助真正有资金需要的人,避免用户掉进贷款陷阱。

然而,理想丰满现实骨感,至少从各种网贷广告上看,这种“善举”没怎么出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济学家陈志武曾说,借贷为自由社会中的人提供了工具,把收入进行重新配置,提高人们的抗风险能力,不至于低三下四地乞求别人。

不得不说,这种预设只能对理性的人起作用。

现实中人们大多没那么理性,一旦用借贷换取片刻舒适后,欲望就像雪球,滚起来就再难停下,最终撞上现实,留下一地雪花。

近两年,国家好不容易把P2P网贷清理干净,谁知又在互联网公司里“借尸还魂”。不过,随着监管力度加强,应该过不了几天好日子了。
《人民日报》之前评价社区团购时就说过,“科技创新的星辰大海、未来的无限可能性,更令人心潮澎湃”。
希望巨头们明白,开疆扩土的同时,也要懂得克制,别惦记着那几捆白菜生意,也别一直盯着老百姓小钱包里的几个银子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