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提到工资,员工和企业的关注点永远不同。前者只关心每个月能拿到多少钱,而企业则关心如何用最低成本雇佣最好的员工。所以对许多企业来说,发工资是一个经常头疼的问题。

如果发1万元工资,那么企业的实际成本并不只是1万元,还要加上社保、住房公积金等。于是,很多企业为了“节约成本”,便耍起了小聪明,但是最后却弄巧成拙,招来税务稽查风险。

因此,编制虚假工资成为十大涉税犯罪典型案例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私账发工资,属于偷税行为!

一、私账发工资,属于偷税行为!

近日,杭州一家物流公司向税务机关补缴税款、罚款共计1240.92万元,原因是这家物流公司2018年的申报收入为3.97亿元,申报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却仅2.91万元,尽管也申报了300多名员工的工资,但是员工的工资水平基本都在个税扣除额以下。

税务机关通过稽查发现,这家物流公司每月月底都会通过一个行政人员的私人账户进行转账,金额从几十万到上百万等,第二个月就会通过路桥费等发票报销。

而且这些钱,一半是转给公司员工,另外一半是转给许多与公司没有关系的个人账户,而这些个人账户就是没有在公司花名册上的员工。换句话说,这些人虽然是公司员工,但并没有在公司账上体现,而实际上,这家公司员工人员数多达500多名。

最后,经税务机关查实,这家物流公司为了多抵扣增值税及附加、少缴企业所得税,少缴或不缴社保以及少申报个税的目的,通过私人账户发放工资,最终被税务机关要求补缴税款及罚款。

二、哪些发工资行为可能会引起税务稽查?

二、哪些发工资行为可能会引起税务稽查?

1、现金发放工资。随着支付管理制度的发展,国家大力推行非现金结算,全面推行银行代发工资模式。在这种背景下,企业如果通过现金方式发放工资,尤其是流水较大的情况下,就容易引起税务机关的关注。

2、补贴不申报个税。很多公司都会发放各种补贴、津贴给员工,但是在申报个税时,并没有将相关的补贴或津贴合并计算员工工资申报个税,这样的情形也会引起税务机关的稽查。

3、存在大量“零申报”员工。有些企业虽然申报了个税,但是其员工薪酬长期为0元或1元,这样就会被怀疑存在皮包公司虚开发票、规避个税的行为。税务部门会结合企业经营情况,如发票开具等数据,对其进行重点关注,列入日常监控对象。

4、少缴企业所得税有的企业个税申报系统申报的工资薪金,跟企业所得税年报中申报的工资薪金差距较大,存在少缴企业所得税的情况。

5、隐藏员工人数。有些企业还会为了享受小微企业税收优惠,而隐藏人数来达到小微企业标准。

6、混淆工资与劳务。有些建筑公司、劳务派遣公司等将临时工、兼职、第三方员工、劳务工等按照工资进行申报,混淆工作与劳务。但是在建筑工人实名制后,这些企业的薪酬合规性就变得非常重要。

7、专项附加扣除信息填写有误。新的个税法中增加了许多可税前扣除的项目,但是很多企业和员工并没有针对这方面的信息准确填写,导致出现乱用专项附加扣除的现象,因此,税务机关在检查时,会重点关注这方面的信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8、存在聘用退休人员、临时人员上班但是未申报个税,以及支付外部人员劳务费已代扣个税但没有申报个税的现象。根据税法规定,纳税人未按照规定期限缴纳税款的,扣缴义务人未按照规定期限解缴税款的,税务机关除责令限期缴纳外,从滞纳税款之日起,按日加收滞纳税款万分之五的滞纳金。

9、个别公司随意变更个税申报的税目,如将“工资薪金所得”变更为“股息、红利所得”或者将“股息、红利所得”变更为“工资薪金所得”等,以此达到少缴个人所得税的目的。

10、年终一次性奖金只能按规定享受一次,有部分单位存在一直已发放,但从来未申报的现象。

睿驰说

睿驰说

以上列举的10种现象普遍存在企业当中,甚至有些企业可能同时存在多种情形。这样的企业不仅有很高的税务风险,还会带来沉重的违规成本。对此,企业应予以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