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风里的眉山东坡区富牛镇松林社区,一片欢声笑语、暖意融融。松林社区的帮扶联系单位眉山市税务局干部们一走进社区办公点,社区干部就送上了绣着“六年帮扶暖人心松林不忘税务情”的锦旗,感谢税务部门多年帮扶让他们脱贫摘帽。

富牛镇松林社区是眉山市税务局机关联系帮扶点,全市税务系统共帮扶12个贫困乡、19个贫困村、64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共计1948人。全市税务部门发挥税务职能,凝聚全市税务干部之力,狠下功夫,全力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助力全市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精心选派驻村干部。选派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身体素质好、有吃苦奉献精神、对贫困地区贫困群众有感情的税务干部作为驻村帮扶,坚持先进后出,压茬交接,不出现空档。2020年全市共有41名税务领导干部直接承担脱贫攻坚工作,选派了驻村帮扶干部15名,其中有10名干部担任“第一书记”,与帮扶村群众同吃同住、共同奋斗,摸清帮扶村的基本情况,确保实现“两不愁三保障” “一超六有”目标。

党建共建树立信心。开展党建共建,驻村“第一书记”在帮扶村内,严格党内组织生活,落实好“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等党内制度,帮助帮扶村党组织配齐基本设施,建强了村级组织堡垒,增进了干群关系。通过召开坝坝会、入户走访,将党的方针政策和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以及有关惠民政策在群众中广泛宣讲,进一步增强广大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努力奔向小康的信心和决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引进项目激发“造血”。近两年,全市税务系统直接投入帮扶资金274.61万元,并协调筹措资金1293万元帮扶联系村发展产业。结合帮扶村产业带头项目少、支撑力量弱、市场销路窄等问题,重点开展产业扶贫,建立产销一体的产业扶贫,帮扶措施也由单纯的“输血式”帮扶,向“输血+造血”模式转变,提高帮扶村的自身发展能力,做到“扶上马、送一程”。在全市范围内共建立了20个帮扶项目。市税务局在东坡区松林社区建立了36.96亩的税兴柑橘园。彭山区税务局争取扶贫资金80万元,为170户贫困户改良柑橘种植品种,贫困户人均柑橘面积达到1.8亩,养殖家禽达到人均3只(头),人均增收达到1600余元;引进有实力的商家到村流转土地,所帮扶的村共流转土地8000余亩,建设300亩以上种殖农场10余个,建设年出栏生猪300头以上农场3个,建设年出栏1万只鸡场6个,土地流转和农场的经营,返聘当地贫困户到农场务工,为贫困户增收。在仁寿县乐群村规模化种植“蜂糖李”,成立“仁寿群乐生态农业合作社”,以微信公众号“群乐社”为载体,开启仁寿税务“指尖上的扶贫”新模式,拓宽了农产品销售渠道。仁寿县同意村种植生态优质水果2406亩,发展5个经济社,创建绿色商标,形成产业园;法轮村现种植油茶435亩、柑橘270亩。青神县税务局利用帮扶村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发展绿色生态鸡蛋、生态鸡、生态猪等系列绿色生态农产品,每年新发展特色蛋肉鸡10000只,生态蛋实现收入200万元,生态鸡实现收入80万元,除全村97户精准扶贫户以外,还要引导低保户、特困户、残疾人、留守妇女、留守老人等从事生态养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兜底保障堵塞返贫。全面完成“村摘帽、户脱贫”,实现了帮扶村“两不愁三保障”“一超六有”目标,落实贫困人员全部参加医保、贫困户家庭子女义务教育“应助尽助、一个不漏”、贫困户住房安全到位,其中彭山区局帮扶户年均收入达9000元,超国家级贫困线4900元。还从加强基础建设,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等渠道做实兜底保障,洪雅县局为贫困户重新钻井和购买水泵,协调县水务局完成了福宝村自来水安装,切实解决用水问题;为贫困户购买新电视机20台共计3万元,丰富贫困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丹棱县局在桂香村、五龙村、双桥社区乡村振兴“厕所革命”。青神县局为帮扶村建成水泥路40多公里,实现90%的农户水泥路通到家门口;创立了“红色先锋工程”和“蓝色志愿工程”,为联系村留守儿童提供脱贫帮扶,与50名贫困留守儿童结对成为 “代理妈妈”,建立每年8000元的“留守儿童励志奖学金”,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全市税务系统真情帮扶,获得了各级党委政府和帮扶村村民的充分肯定。市税务局脱贫共建工作荣获市级荣誉5个、县级荣誉1个,全市派驻的扶贫干部荣获省、市、县级荣誉19个、县级荣誉1个。彭山区将满后村支部建设成先进党支部,而且打造了1个省级“四好村”。青神县税务局荣获“全省税务系统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帮扶村荣获“省级脱贫攻坚示范村”,联合成立的生态养殖合作社荣获“四川省优秀示范合作社”。

全市税务系统将按照“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的要求,以更扎实的作风、更精准的举措和更深厚的情感,持续开展乡村振兴工作。(文图:詹静)

编辑:何广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