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第一次知道北洋军阀段祺瑞,大多是在初中时期语文课本里。大文豪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这篇课文的开头写道,中华民国十五年三月二十五日,就是国立北京师范大学,为18日在段祺瑞政府前遇害的刘和珍杨德群两君,开追悼会的那天,我独自在礼堂外徘徊。于是懵懂无知的我们,知道了段祺瑞是制造“三·一八”惨案的罪魁祸首,是杀害游行北大女学生刘和珍和杨德群的大恶人。

事实上,在刚刚结束直奉战争,冯玉祥和张作霖两强挟持之下,临时执政的段祺瑞,虽然看似位高权重,但其实并没有多少话语权。所以把刘和珍这些学生的死,归咎于他的名下,似乎并不公平。

不仅如此,随着历史不断被还原,这位晥系军阀的形象,开始不断反转。从过去匪气十足的军阀头子,到推动中国民主进程的三造共和英雄,以及和其它军阀作风格格不入的“不抽、不喝、不赌、不嫖、不贪、不占”的“六不总理”。这种优良的作风,即使放在今天,也是妥妥的人民公仆楷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段祺瑞)

那么,在中国共和进程的历史上,段祺瑞做了哪些贡献,他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为何被人称为“六不总理”呢?

一、三造共和的民族英雄。

段祺瑞,字芝泉,号正道老人,出生于安徽合肥。中华民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晥系军阀首领。1916年到1920年执政北洋政府,1924年到1926年主政中华民国。

在段祺瑞充满戏剧性的政治生涯中,他“三造共和,反对帝制”最为令人津津乐道。

武昌起义之后,段祺瑞在袁世凯的授意下,领衔北洋诸将发表“共和通电”,逼迫清帝退位,此为一造共和。

清朝灭亡后,大权在握的第一任总统袁世凯,却又搞起了复辟帝制。这时,过去唯袁马首是瞻的段祺瑞,采用了非暴力不合作态度,称病辞职,拒绝受爵。并强硬反对袁世凯与日本人签订“二十一条”。最终他推翻了袁世凯帝制,由黎元洪继任大总统,此为二造共和。

张勋进京复辟后,又是段祺瑞振臂一呼,以讨逆军总司令名义,通电全国讨伐张勋,仅7天就平定了这场闹剧。此后他出任国务总理和陆军总长,此为三造共和。

可以看出,在国家命运每一次面临重大转折时,段祺瑞都能明智和精准地站对方向。在这些中国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中,他审时度势长袖善舞,竭力把刚刚废除帝制的中华民族,往共和的正确道路方向上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左三为段祺瑞)

二、洁身自好的“六不总理”。

段祺瑞自小随祖父在军营中长大,因此养成了工作勤勉敢于担当的领袖气质。他有主见,讲义气,有威望,不贪财好色。这些只有真正将才才有的素质,让他极易受到手下士兵的爱戴,从军队脱颖而出。

据说,段祺瑞一直坚持“不抽、不喝、不赌、不嫖、不贪、不占”六大恶习,被人们誉为“六不经理”。他认为,不抽不喝能保持身体健康,不嫖不赌才能不受人控制,不贪不占方可无欲则刚。所以从哪方面看,他都是带兵者和为官者学习的楷模。

和其他暴发户式的军阀头子不同,段祺瑞从来都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人。他朴实不拘小节,更像是老家合肥农村随处可见的农民。平日里套件长衫,头上顶个瓜皮帽,只有参加政治活动时才穿军装。吃饭也不讲究,一荤两素就打发了。他不喜欢听戏,更反对抽大烟,只是喜欢打牌下围棋,或是写诗作文。

段祺瑞当上总理后,老家的人常来找他,想求他给谋个好差事,但他一概不理,只是好吃好喝招待,然后给些钱打发回乡。他的亲弟弟段启甫求他,他说:你不适合做官,还是给你一笔钱,回家做个小买卖吧。

唯一一次破例,是碍于叔叔的苦苦哀求,将看似吃苦耐劳的侄子,安排到军校当勤杂工。结果军校负责人为了讨好段祺瑞,将侄子升为军需采办。时间一久,每天白花花的银元从手里过,侄子很快堕落,暗地里开始克扣和私吞公款。

一天,这个侄子去段府看望段祺瑞,结果在门口看到段祺瑞的继弦夫人张佩蘅在和一个米贩子讨价还价。吃惊之余,第二天他就用军校的公款采购了米面油盐,鸡鸭鲜肉送到段府,并对婶婶张佩蘅说,以后你不用买了,我会定时送来。

段祺瑞知道后,来到军校调查,当查清侄子的贪腐行为后,立刻下令将其绑来重责一百军棍。幸亏执行人手下留情,这个侄子得以保存性命,但一条腿还是落下了残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段祺瑞当选总理)

三、巅峰时刻跌落云端。

不过,非常可惜的是,在讨逆成功后,段祺瑞迎来了人生的巅峰时刻,他开始任人唯亲,拉帮结派。这些引起了其它军阀的不满,招致吴佩孚通电全国,成功鼓噪起舆论导向。但他仍然不懂得收敛锋芒,倔强地不服软认输。

“五四运动”爆发后,各地军阀组成反皖联盟,声讨北京政府。段祺瑞从各地军阀拥戴的北洋领袖,沦为四处树敌的专权总理。并在随后的直皖战争中败下阵来,不得不退出政坛。

直奉战争后,段祺瑞也曾复出,还总统和总理一肩挑临时执政。可夹在实力强大的冯玉祥和张作霖之间,他只能成为一个平衡双方势力的傀儡。

金佛朗事件和徐树铮被杀后,段祺瑞终于明白了自己已经无能为力。最终,毫无话语权的他沦为“三·一八”惨案的替罪羊,再次被迫下野。

此后他寓居上海租界,不再过问政治。他死前曾留下遗训,子孙不可从政、不可从军、不可从商。

(参考资料:《段祺瑞“三造共和”平议》等)